林伟业对历史不是很了解,但是也知道孙元化,对这位重视西方技术的历史名人很敬重。在船上时,为了保密,没有和孙元化怎么接触,这时候交了底,便上前见礼:“见过孙大人。”
孙元化听闻用煤炼铁铸炮的奇人就在眼前,一时也顾不上什么名节了,抓住林伟业的手,激动地问道:“听说你用焖烧过的煤,就能练出硬而不脆的生铁,铸成的大炮坚固异常,不会炸膛?”
“是的。这种生铁因其断面看上去是深灰色,所以叫灰口铁。这种生铁易于切削,造出的大炮光滑平整,不易漏气,威力大的多,打的也更远。更重要的是,这种生铁铸的炮没有普通生铁来的脆,打上几十上百炮,都不会炸膛……”林伟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话来介绍。
“原来如此,真乃神技!”孙元化赞叹不已。
他毕生都在钻研西方的火炮技术,虽然不知道“气密性”和“游隙”这几个术语,但知道精细打磨切削的炮管和粗制滥造的炮管之间的巨大差距——炮子与炮管之间越紧密,火药推动炮子的力量就越大,大炮就能打的远;反之如果炮子和炮管间的缝隙太大,火药燃烧产生的推力大半都浪费了,自然就打不远。光这一点就已经让人惊叹了,再加上不易炸膛的优点,这样的大炮足以称得上“神器”。
既然提起了这茬,为了安抚住孙元化,夏天南便陪同他前往兵工厂参观,兀多望等人也一并跟去。
兵工厂也早就拆掉了原来简易的木板房,全部改成了竹筋混凝土的建筑。铸炮的车间异常宽敞,让夏天南回想起了旧时空七八十年代的工厂车间。
林伟业当仁不让充当了解说员,他指着一门正在打磨的炮管说道:“这就是12磅拿破仑炮了,与12磅山地榴弹炮口径相同,但是炮身长了一倍多,长16米,也重的多,约莫550公斤,有效射程可以达到1500米左右……”
孙元化听得一头雾水,他小声问夏天南:“这公斤、米却是何物?”
夏天南咳嗽一声,提醒道:“老林,不要用公制单位,入乡随俗。”
林伟业醒悟过来,改口道:“这炮长……5尺,重……大概一千一百斤,能打三里远吧……”他对明代的长度、质量与现代公制的换算比例不是很清楚,只能估计个大概数值。
10/26 8:11:29|25927972
第二百二十二章 拿破仑炮与红夷大炮(二)
虽然林伟业换算的数字与真实数据有出入,但孙元化还是被深深地震惊了。
明代工匠虽然能够仿制红夷大炮的外形,却不知其所以然,造出来的炮自然不尽人意。他与恩师徐光启费劲心思弄出来的红夷大炮,口径与眼前这门炮相仿,但是长度达到了1o尺,而且为了避免炸膛,加厚了炮壁,光炮身就重达四千斤。
炮管太长转向不够灵活,炮身太重不易运输,导致这样的大炮仅仅用来守城攻城,野战是不必想了。射程方面,虽然在文人笔下动则“糜烂数十里”,孙元化却是清楚的很,真正有用的射程不到三里,再远就只能听个响,炮子飞到哪里就不得而知了。而眼前这门炮,长度和重量都只有红夷大炮的一半,极为轻便灵活,完全可以用于野战,是他梦寐以求的大炮。
他唯一不确定的是这炮能打多重的炮子。林伟业告诉他:“可以射12磅……1o斤的炮弹。”
常见的红夷大炮也不过能打1o斤炮子,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说,一丈长、四千斤重的红夷大炮,其炮子威力与这门半丈左右、一千斤重的大炮基本一样。孙元化不禁哀叹,自己与恩师殚精竭虑多年,原来都是无用之功。
不知道他内心想法的林伟业又补了一刀:“这炮的炮口初可以达到439米秒……额,就是说炮弹的度在吸口气的功夫可以飞三四百步远,红夷大炮度只有它的一半不到……”他怕孙元化不懂炮口初的意义,比划着解释,“这个度越快,炮的威力越大……”
孙元化脸色惨然地点点头。度越快,破坏力越强的道理他自然懂,强弓劲弩射出的箭矢远比一般的弓箭快,威力也更大,大炮自然也一样。如此说来,笨重的红夷大炮的威力还不及这门炮了。
他长叹一声:“真是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位小兄弟能造出这样的神器,让老夫叹为观止,相比之下,红夷大炮一无是处。我在登州这些年,铸炮练军,自以为给朝廷练就了一支强军,如今看来,不过是井底之蛙之见,徒费朝廷钱粮而已。即便孔有德、李九成不反,登州新军的火器也远不及夏老弟这些炮,亏我还费尽心思招抚叛军……”
夏天南说道:“孙大人也不必妄自菲薄,比起朝廷其他尸位素餐的官吏来,您能够引进弗朗机人的铸炮之术,聘请弗朗机人教习操炮诀窍,已经很了不起了。只不过朝野上下目光短浅,不重视火器,若能多编练装备新式火器的新军,何愁鞑虏不退、流贼不灭?”
孙元化被戳中了痛点,击掌说道:“这话说的在理,可惜除我和恩师之外,朝野上下竟无人重视火器,以至于辽东战局节节败退,陕边流贼尾大不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