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本地居民老房换新房的事情他们也听说过,但是从没有想过这样的好事也能轮到自己,毕竟工匠都是不是本乡本土的人,绝大部分都来自广东。
这则告示倒是有人看守,也会解释,但架不住一拨一拨的人轮番询问,这人也疲了,只是让他们看告示。可是很多工匠只会手艺,不识字,虽然知道了个大概,但是不弄清楚完整的告示内容,心里总是没个底。这时候听得有人识字,能念出告示,“呼啦”一下全部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说道:
“这位先生,你识字?快给我们念念……”
“看看这告示说的条件是什么,是不是半卖半送?”
吴明晋挥手在鼻端扇了扇,工匠们身上的汗臭让他有点不舒服。不过这告示的内容他也很好奇,便捏着鼻子念了下去:
“……房子分两种:三、四层楼房,每个独间可供一家五口入住,作价白银50两,首付5两即可;上下两层独门独院,作价白银300两,首付30两即可入住。以上两种房子,余款可以选择三年内或者五年内按月支付,直到付清为止。全部付清后可得官府画押房契。”
这样的设计,是针对工匠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现实状况量身定做的。
夏天南手下的工匠们收入普遍比耕田的农民高,虽然楼房和独院的房价比这个时空大部分房子都要贵——明朝的房价惊人的低——但是无需全款支付,对于工匠们而言可以接受,而且这种新颖的支付方式给了他们一种错觉,“首付”的低廉让他们觉得自己占了很大便宜。
这样的房价,自然无法像旧时空的房地产行业一样获得暴利,但是现阶段起码能缓解一下资金的压力——至少分期付款能回收工匠们手中的工钱和奖金,减少开支。除去全是女工的纺织厂,另外几家工厂的工匠和学徒加起来,人数早已超过千人,而且还在继续增加,简陋的宿舍早已无法满足工匠们拖儿带口的需求,楼房和独院才是他们更好的选择。
10/31 10:15:55|26629610
第二百三十二章 酿酒(一)
当然,古人未必能适应楼房的这种群居方式,等到经济能力上了台阶后,加上开枝散叶、子嗣增加,自然会选择独门独院的宅子,两种不同的房屋结构就很好地衔接起来,满足了不同梯次人群的需求。
吴明晋并不知道夏天南设计这种购房方式的初衷。他念完之后,狐疑道:“这付是什么意思?”
有消息灵通的工匠告诉他,就是先付一笔银子,就像定钱,然后这房子就归你了,5两银子就能买进5o两的房子。
听完告示的全部内容,众人纷纷议论起来。按工匠们的收入,手艺好评级高的,一年能有十几两银子的固定收入,加上一些奖励措施,一年收入二三十两、甚至五十两的也大有人在。但他们都需要养家糊口,家中还有妻儿老小,不可能几年不吃不喝买栋房子,真要买,按以前的规划也是存够了钱回老家买房置地。
可是这个分期付款的方式诱惑是在太大,5两银子,省着点花,几个月就凑出来了,以后每月只要出几百文,这个价码完全承受的起。
有工匠明显动心了:“要我说,5两银子就能买房子,我看成。有了房子,就能把我爹娘、老婆儿子接到临高来了,我就能为爹娘尽孝,天天都能看见老婆孩子了……”
“你个憨货,你放着好好的广东不回,非得要呆在临高一辈子吗?我看我还是存钱回广东……”
“你才是个憨货,广东再好,有你什么事?广州街面上好地段的房子你买得起吗?若是在乡下,又比临高强到哪里去?我看临高不错,你看东家把县城都拆了重建,好大的手笔。这临高将来总不会比广州乡下差吧?”
有人稍显犹豫:“可是连县城的城墙都拆了,官府会不会治罪?到时候东家倒台,我们买的房子还作不作数?”
“你懂个屁!官府又怎么了。临高的城墙都拆了,他县太爷敢站出来放个屁吗?知府派出几千大军都打到临高了,还不是被打个落花流水……”
吴明晋脸涨得猪肝一样,想反驳却又张不开嘴,他很想大喊一句,临高县令在此,逆贼对抗朝廷,终有被清算的那天!可是想想自己的处境,还是忍住了。再说,这时候站出来,岂不是成了那人口中的“站出来放屁的县太爷”?
老成点的人担忧道:“东家这算不算造反啊?会不会连累我们?”
有人神秘地卖弄小道消息:“你们都不用担心,我听说了,东家准备接受官府招安,只是价码没谈拢而已,到时候就有了官家的身份,这房子的买卖自然作数。”
众人吃下了定心丸,纷纷说道:“这样就好。”
便有人开始打大房子的主意:“反正都不用一次付清,还不如借点钱,凑足3o两,买独门独院那种,每月付的银钱不到一两,咬咬牙,倒也不是背不起……”
有人附和道:“是啊,半卖半送的好事,干脆就买个大的。若是广东,上哪找这样的买卖,典房倒是便宜些,可那终究不是自己的房,房主还能赎买回去,住着不踏实。”
吴明晋忍不住开口:“你们这些无知之徒,这叫什么半卖半送,明明没少一文钱,不过是收钱的期限放宽而已……”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