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场上,已经云集了许多兵马,被邀请来的当地缙绅们一面拈着胡子一面发出惊讶的慨叹声。他们小声的议论着指点着校场上飘动的种种旗帜,谁也弄不清到底有多少兵马。其中年岁大的,还能依稀记得万历年间征马矢之役时候官军渡海清剿的盛况,现在这一次比起当年似乎亦不逊色——官军渡海号称五万人马。
云集在这里的人马除去何如宾的镇标和家丁,制标和抚标一部之外,广东明军共有三个参将一个游击所部:分别是潮州参将,琼崖参将,雷廉参将和广东练兵游击将军。这四个将军和明末日渐泛滥的空头副将、参将、游击不同,是实打实的各有防区有头衔的经制武官。基本上全广东的主力人马除了防瑶的东西山参将之外,几乎是倾巢出动了。这样的阵势,广州的官绅百姓们已经几十年没有见识过了。
忽然一阵“饶命”的呼喊声响起,官员士绅们转头一看,原来是几个脱光了上身五花大绑,浑身都是被拷打伤痕的囚犯,正被几个士兵押解着,驱赶着向校场走去。他们一边踉踉跄跄的走,一边喊叫着。有观看过祭旗的人解释道:“这些都是死囚,要拉去砍头祭旗的。”
几个囚犯,被推推搡搡到校场的旗杆下,被喝令跪下。几个牌刀手过来,随着号炮声,几颗血淋淋的人头一一落地,摆在旗杆下。
紧接着,二十四面大军鼓敲打起来,随着鼓声和突然响起的号角声,一面红旗在帅台上举了起来。
乌云般聚拥在远处的军队缓缓的行动起来了,犹如暴雨前隐隐约约的雷声一般,脚步声变得宏大起来,手执大刀的牌刀手、背着弓箭的弓箭手、长矛斜指天空的长枪手、扛着三眼铳和鸟铳的火器手……一队又一队的各按一定的队形,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来,无数的旗帜在士兵们踏起的烟尘中飘扬。
第二百五十七章 海上伏击(一)
号角呜咽,鼓声隆隆,参加大阅的人马是渡海明军中的最精锐的一部分,共计六千人。甲仗齐整,装备精良,颇有点排山倒海的气势。
很多官员和士绅是第一次参与这么大规模的大阅,都激动不已,纷纷说道:“官军如此精锐,贼人必败无疑……”
接下来是演练阵法。随着锣鼓旗号的变化,这几千人不断的变化队形。鼓声时起时伏,阵法也一变再变,时而一字长蛇阵,时而两仪阵,时而太极阵,时而连环阵,时而车悬阵,一连变了十几种式样。
几千名顶盔贯甲的士兵扛着武器在飞扬的灰尘中来回奔跑了差不多一个时辰,脸上灰扑扑地都是灰尘,汗水又冲刷出了一道道痕迹,像个大花脸。阅兵台上,何如宾满意地捋了捋胡须,部下对阵法的熟稔让他很高兴。
冗长的大阅结束后,三日后大军就要渡海了。
渡海的当天,广东珠江口海面一个小岛停泊着一艘修长的风帆船,警惕地监视着海面的船只。这正是“扬明”号飞剪船。
威廉站在船头眺望,旁边是林传宗和刘黑子。由于这次行动太过重要,威廉不放心别人来执行,于是亲自来了。反正以飞剪船的速度,观测到官军船队的踪迹后掉头返航,时间也足够他重新登上“临高”号指挥舰队战斗。
林传宗在船头看不到什么船队的踪迹,忍不住就爬上了桅杆,以期早点发现目标。
船头的刘黑子偷偷撇了撇嘴——土包子就是土包子,都当上什么水手长了,还一副打杂小厮的做派,一点派头都没有。他们两人一个是本地渔民出身,一个是盘踞珠江口岛屿多年的海盗,因为对广东海域很熟悉,被威廉带来侦察敌情。刘黑子投降之后因为出卖同行有功,颇得威廉赞赏,他虽然是海盗头子,但平时自诩半个秀才,平日里对上窜下跳爬桅杆的林传宗有点看不上。
广阔的海面时而有渔船经过,但始终看不到大规模的船队。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威廉渐渐焦躁起来,对刘黑子说:“你确定你得到的消息是可靠的?”
刘黑子点头哈腰道:“可靠,绝对可靠。那些人跟我都是多少年的老交情了。”
他在沱泞岛的老巢虽然都被掀了个底朝天,但是广州一带的“窝主”还在,能够提供官军的动向。这次正是依靠“窝主”的线报,得知大军三日前祭旗,今日渡海的消息——其实虎门大营一万五千大军的动静太大,根本不用刻意打听,就能知道大军何日大阅,何日出海。
威廉看了看太阳的角度,应该是8点到9点的样子,按理说这么大规模的船队,不会太晚出发才对。虽然从广州到琼山的航程不远,但是紧赶慢赶也要一两天时间,如果天黑后才到达,那么以这个时代的照明条件和航海技术,多达三百艘船的靠岸登陆就是一场悲剧。
难道船队避过了自己的视线,已经驶过了珠江口?威廉狐疑起来,随即又摇摇头,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这两天,他指挥“扬明”号在珠江口巡视了一圈,发现为了避开暗礁,正常航行的船只都会经过这个名叫内伶仃岛的小岛与邻近陆地的淇澳岛之间的航道。两岛之间相距只有7海里,那么官军船队航行路线离内伶仃岛大约只有3海里左右,在没有任何遮蔽物的辽阔海面上,庞大的船队应该逃不掉自己的眼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