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乱世扬明_小雨非非【完结】(557)

  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大海主出身,郑芝龙虽然不懂对方的阵势是什么名堂,但是看出了这样的“丁”字型对阵于己不利,莫说郑家没有能打几里远的大炮,就算有,这样的局面下也施展不开,就算冒着炮火冲上去也是添油战术,徒增死伤而已。他迅做出判断,下令道:“命令大青头散开前进,贴近了他们的大船对射,其余的运兵船由两侧迂回,伺机靠近后肉搏,等到对方阵脚混乱,就上火船!”

  因为事前没有准备,火船战术也没打算用,自然也没有专门的火船——要知道,堆满薪柴菜油的纵火船航行十几日是个很危险的事情,一不小心沾点火星就会自燃,一般只有在大战之前,确定动火船攻势,才会提前一天准备——不过这个难不住家大业大的郑家,这次出动足有一两百条船,选些小点的船随便凑一凑,堆些木板、浇些菜油,火船队就有了,只要能取得奇效,船烧完了再造就是,郑家富得流油,不差钱。

  威廉举着单筒望远镜,观察着战场的变化,当看到郑芝龙的应对后,遗憾地耸耸肩:“我们的对手毕竟不是傻子,他的应对思路是目前所能做的唯一正确的选择,只可惜了咱们的战列线,仅仅牛刀小试,还没有完全挥出最大的威力。”

  夏天南好奇地问:“虽然我不太懂你和老林讨论的这个t字横切战术,但是静止的情况下能用,机动过程中也能使用吧?咱们的舰队利用风帆和船型的优势,再次抢占t字横头位,不就行了?”

  威廉摇了摇头:“将军,你的说法理论上是成立的。可是我们的对手并不是训练有素的舰队,他们骨子里还是各自为战的海盗,我们就算能够抢占t字横头位,对上的也未必是他们的主力,只是一群游兵散勇,纯属大炮打蚊子,白白浪费火力。”

  第五百一十章 炮船对射

  听了威廉的解释,夏天南不无遗憾地说:“那确实可惜了,这个战列线这么威风,没碰上势均力敌的对手,媚眼做给瞎子看了。”

  威廉咧嘴一笑:“虽然不能完全挥t字战术,但是14艘战舰仍然可以集中使用,等待对方的跳帮和肉搏——这些船一旦靠近,一轮炮击就可以送他们见上帝。”

  夏天南问:“如果郑一官祭出火船的看家宝呢?”

  “外围的16艘28o吨级巡逻舰就能挥作用了。这种较小的巡逻舰在纵火船的操作者眼中不是高价值的目标,但是其灵活性足以扫荡这些几乎只能直线前进的纵火船。可以肯定的是,尼德兰人曾经遭受过的磨难不会在我们身上生。”

  夏天南想起刚才似乎没有使用轰击炮,便问道:“永乐级上装备的轰击炮为什么不用?”

  “听说明国有句话叫杀鸡不用牛刀,轰击炮用来对付这些小船火力过剩,再说船上的爆炸弹储量有限,要留着对付郑一官的旗舰和主力。”

  两人说话间,战场的态势悄悄生了变化。郑芝龙不愧是纵横海洋的枭雄,郑家的部下不愧是身经百战的积年海寇,虽然遭受当头一棒,损失不小,但是他们很快稳住阵脚,按照郑芝龙的命令动了反击。

  臃肿缓慢的运兵船降下船帆,慢慢退出了一线战场,无数四百料左右的大青头气势汹汹扑了上来,试图靠近这条制造死亡的战列线——为了降低被炮弹击中的概率,这些大青头没有聚成船队,而是分散开来,像撒豆子一样漫天而来——在郑家主力船队的遮掩下,近百艘吨位较小的旧船正往船舱上浇油,准备在对手乱了阵脚的时候点燃自己冲过去玉石俱焚。

  这样的反击也在威廉的意料之中,与当初料罗湾之战如出一辙——炮船掩护、火船冲锋,最后跳帮肉搏,在现有的条件下,郑芝龙能用的战术来来回回也就这几招。

  看着来势凶猛的小型炮船,威廉估算了一下距离后下令:“阵型保持不变,加农炮三轮炮击,然后换卡隆炮射霰弹!”

  命令被传令兵用旗号传达给了其余战舰,“广东”号的舰长范博梅尔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先动了炮击,紧接着是“山东”号,然后是“临高”号、“儋州”号、“澄迈”号……“轰轰轰”,炮声再度响起,一连串的橘红色火焰在炮窗闪烁,远远看去,像是点燃了一长串的焰火从中间向两头蔓延开来,煞是好看,只不过这是带来死亡的焰火。

  得益于分散的阵型,这些动冲击的大青头中弹的概率比之前遭伏击时低了很多,但是弹幕太过密集,仍然有不少船当头中弹。一些船的桅杆被扫中断裂,船帆坠落,失去了动力原地打转;一些船甲板上的火药桶被炙热的炮弹击中,爆炸起火,浓烟滚滚,退出战斗。

  指挥这些大青头的是郑芝龙的族兄郑联,也是郑彩的亲哥哥,郑鸿逵被雪藏后,他们两兄弟迅上位,一个取代了其日本买卖的肥差,一个取代了炮船船队的指挥权。郑联为了显示自己身先士卒的勇猛,站在船头指挥,他大声呼喊:“告诉弟兄们,不要怕伤亡,大龙头开出了赏格,战死的给抚恤银子五十两,如果能拖住这些大夹板船,给火船创造机会,事成之后每船的兄弟平分三百两银子!给我冲过去,用短炮狠狠的打,只要靠近了,大船小船都是一样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