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南无奈地笑了笑,虽然这份功劳对他只是锦上添花,但是谁也不会嫌功劳多,被一个死太监截胡的感觉还是很不爽的。不过又有什么办法呢,目前他的实力根本动不了这个级别的太监,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了。
有了功劳和名利的动力,高起潜干劲十足,经过查看和比较之后,建造炮台的地点选在了登州南门附近的挂榜山(今蓬莱市城南),并且十天就建造了一座高度和宽度不亚于登州城墙的炮台,底座全是青石垒制,异常坚固。高起潜对自己的杰作很得意,将炮台命名为“铳城”,把军中十来门红夷大炮全部运了上去,与城内对轰。
从此之后,隆隆的炮声每日响彻云霄,片刻不停,有了“铳城”之后,原本高枕无忧的登州城也处在了红夷大炮的射程内,多处军营、民房都在炮火下垮塌,伤亡无数,城中军民陷入了恐慌,在叛军高压下敢怒不敢言的本地百姓渐渐开始骚动不安,内忧外患之下,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笼罩了整个登州城。
登州巡抚衙门。
在隆隆的炮声中,叛军脑人物聚在一起,商议下一步该怎么办。
李九成之死,对叛军是个沉重的打击,不仅普通士兵士气受挫,叛军的核心圈子更是处于群龙无的状态,孔有德根本无法掌控局面,除了王子登等辽东老人支持之外,李九成之子李应元等人完全不服他的管束。这种情形下,叛军每作出一个决策,都必须所有人商量,无人能够直接号施令。
本来叛军利用坚城利炮的优势,还能撑下去,矛盾也没有爆出来。可是“铳城”一建,大炮齐,叛军最后的依仗也没有了,加上城中日益乏食,继续固守已经不现实了,也没人愿意与登州城共存亡,摆在叛军诸将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献城投降,二是从北门逃走。
第一条投降之路风险很大。叛军自起兵以来,数次利用招抚的借口将朝廷玩弄于股掌之间,先是利用孙元化招抚的想法兵不血刃进逼登州,然后里应外合攻陷了登州城,后来又在莱州城下谎称接受招抚,诱杀莱州知府朱万年和时任登莱巡抚谢琏,差点攻进莱州城。狼来了的故事说多了,也就没人信了。
王子登更是说得直接:“之前三番五次戏弄朝廷,就算现在我们愿意受抚,恐怕也没有人敢冒这个险。朱大典不是谢琏,老奸巨猾的很,不会拿自己的仕途冒险,更何况现在他胜券在握,绝不会选择招抚。”
这一点不管是孔有德还是李应元等人都无法否认,于是,众人一致认定此路不通,那么只剩下一个选择了:弃城出逃!
第六百零四章 孔有德要投鞑
谈论到出逃,孔有德有话说:“北门外就是水城,直接从水城出海,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往北边一走,朝廷再也奈何不了我们。.”
李应元狐疑道:“一说到逃,孔将军马上就有了方案,是不是早有腹稿,我爹没死的时候你就尽想着怎么逃了?”
孔有德怒道:“你爹在的时候都不会这么和我说话,你又算什么东西,阴阳怪气地指摘我?”其实从战事不利的时候起,他就开始寻找退路。这场兵变本就是李九成一手挑起,他不过是被动参与,如今在朝廷大军的逼迫下节节败退,看不到希望,他逃亡的心思就更强烈了。对于李应元的一语道破,他颇有些恼羞成怒。
眼看双方的话中带着火药味,王子登赶紧出来和稀泥,“都是自家兄弟,商议事情,不要伤了和气。打不过就跑,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嘛!只是什么时候跑,跑到哪去,就得好好合计合计了。”
见有人说合,孔有德也就顺坡下驴,瞪了李应元一眼,继续说道:“既然招抚无望,肯定不会直接回东江镇。东江镇现在还是朝廷治下,沈世奎、尚可喜那些家伙态度都不明朗,谁知道会不会坑咱们一把,卖给朝廷?”
王子登问:“那孔将军的意思是?”
孔有德扫视众人一眼,舔了舔嘴唇,沉声道:“既然大明已经没有我等容身之处,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去辽东投了皇太极!”
这个提议瞬间燃爆全场,所有人先吃了一惊,接着就交头接耳议论起来。毕竟做了这么多年大明的武官,与鞑子是天然的敌对立场,现在要公然投敌,心理上的坎一下子翻不过去。这和起兵作乱是两码事,兵乱只是人民内部矛盾,事后还可以接受招抚,而投奔鞑子,是要被戳脊梁骨的啊,弄不好将来子孙的名声都败了。
李应元没有做声,脸上阴晴不定,他在权衡这么做的利弊得失,考虑该不该下这一注。
王子登犹豫道:“先不说投鞑子的名声如何,就凭咱们当年跟随毛帅杀了那么多鞑子兵,这皇太极能容咱们?会不会一过去就被咔嚓了?”
孔有德笃定地回答:“皇太极雄才大略,是一代枭雄,这点肚量还是有的,不会纠缠于过去那点事不放,哪怕是千金买骨,做样子给别人看,也不会把咱们怎样,否则将来汉人怎么敢为他效力?鞑子的丁口一共就那么点,天下汉人是他们的几十倍,将来不管是盘踞辽东,还是南下逐鹿中原,都要依靠咱们汉人。要说杀了些鞑子,辽东的祖大寿难道杀的鞑子少了?当年大凌河投降,皇太极可是带着所有贝勒、大臣出营迎接,还登坛祭天呢!就算祖大寿后来诈降逃走,皇太极对他的儿子、兄弟还是礼遇有加,一根手指头都没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