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这么回事,看来“倭寇”还不能急着“剿灭”,得想办法拖一拖,继续向崇祯施加压力。夏天南心想。
“剿倭”的兵力部署完毕后,琼州营登船出发,赶赴浙江。这次由夏天南自己一手策划的“作战”,定性为演习可能更为准确,原本只需象征性地派出一部分兵力即可,夏天南本人都不必前往。但是为了根据朝廷的态度及时调整策略,夏天南选择亲自赶赴一线指挥,免得因为通讯传递不便而造成决策的滞后,影响整个计划。另外,夏天南把所有的军事指挥和参谋人员都一并带上了——这次深入江南内地进行“军事行动”,可以借助这个幌子的掩护近距离观察江南的地形地貌和军队部署情况,掌握最准确的第一手材料,将来总要北上的,江南是必须掌控的地区,早做点功课,将来无论做什么都方便些。
台州,临海县。
岛津光久带领手下武士攻占了县城外的一座当地豪族的府邸,鸠占鹊巢,把这里作为临时驻地。这座府邸占地极宽,容纳几千人都不成问题。
岛津光久一边指挥着部下从地窖中搬运着金银珠宝等财物,一边对旁边心腹感叹道:“明人真是富有,尤其是江南这地方,光是这个乡下地主的院子,就不比天皇陛下的皇宫小多少,府中聚集的财富更是让人羡慕,都快搬了一上午了,都还没搬完。”
“正是正是。多亏主公带我们来到江南,这段时间我们获得的财富,是我们这辈子都不曾想象过的,恐怕到了我们孙子那辈,都花不完吧?”
岛津光久干笑了一声,没有接这句话。这次行动是他带头没错,可是没有琼州营的允许,他们又哪会这么顺利深入江南腹地?他偷偷看了远处的琼州营士兵一眼,这些人穿着日本武士的服装,正在清点盘查浪人们搬运出来的财物。
按照双方的约定,金银等贵重金属由琼州营所有,其余珠宝字画则交给萨摩藩,各取所需,皆大欢喜。日本盛产白银,黄金的产量也不算低,对于金银不是特别感冒,但是对于名贵的珠宝首饰和名人字画垂涎三尺,这些东西不仅价值连城,而且可以作为回国后炫耀的资本。岛津光久日后也可以挺着胸膛面对其他的大名了,有了这些字画附庸风雅,应该不会有人再讥笑萨摩藩是九州岛的乡巴佬了吧?
岛津光久又转头看了看角落里被捆成粽子一样的一群男女老少——这是宅邸的主人及其家眷——不由摇了摇头。如果说江南之行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琼州营死死盯着自己,不准乱杀人,导致他干起活来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刀鞘中的武士刀可是饥渴难耐呢。
这时琼州营的一名军官走过来,询问道:“岛津阁下,现在已经到了临海城下,你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是绕过县城继续打劫大户,还是攻打县城?”
岛津光久恭敬地鞠躬致意,诚恳地问:“不知道贵部的意思如何?”
军官回答:“临行前上面交代过,只要你遵守我们之间的约法三章,你的行动和路线如何安排,我们统统不干涉。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临海县是台州府的府城,防御比其他县城要严密一些,城内也比其他县繁华一些。”
岛津光久听懂了,府城比一般县城难打些,但是城中的财富也更多,难度与好处成正比。他权衡一番,下定了决心:“那就攻打临海!”
临海县内,知府衙门里热闹非凡,城内文武官员齐聚一堂,商议如何对付城外的倭寇。
知府徐士銮忧心忡忡地问:“如今倭寇兵临城下,各位可有退敌良策?”
当地卫所的千户谭争回答:“府台,倭寇势大,不可力敌,只有稳守城防才是最好的应对之策。”
临海知县冯甦反驳道:“谭千户此言差矣,倭寇肆虐乡间,祸害临海百姓,所到之处,百姓家破人亡,我们怎么能龟缩于城内,眼睁睁看着百姓受苦?”
谭争眼皮子一翻,抬头望天,哼唧道:“谁有本事打败倭寇谁去,反正我不去送死。”开玩笑,自己曾祖父是世袭的台州卫所千户,当年就是跟着戚继光、俞大猷打倭寇,死在倭寇的刀下,现在千户位置传到了自己手里,儿子还小,可不能这时候逞匹夫之勇,断送了谭家的未来。
第六百三十三章 倭寇来了!
台州知府衙门里大家争论了半天也没个结果,唯一的军方人员谭争不愿出城作战,谁也拿他没辙,只能不欢而散。临海县城四门紧闭,不准百姓进出,征召民勇上城协助卫所官兵防御,摆出一副严防死守的架势。
第二天,岛津光久带领手下武士来到了临海县城外,并没有直接杀到城下,而是躲得远远的眺望城防的布置。
只见城墙上人头攒动,刀枪林立,显然守军已经做好了应付攻城的准备。临海县是台州府城,城墙也比一般的县城高大许多,高达四丈,护城河宽约两丈。对于没有任何攻城器械的日本武士而言,十几米高的城墙、六七米宽的护城河,简直是不可逾越的存在。
岛津光久盯着城墙,陷入了深思。旁边的心腹武士抱怨道:“主公,这明国的城墙太高大了,比起咱们的鹤丸城也毫不逊色,如果硬攻,恐怕伤亡太大,得不偿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