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乱世扬明_小雨非非【完结】(762)

  站在肃穆庄严的太庙里,崇祯面对历代先祖的牌位,当看到熹宗朱由校的牌位时,想到从他手中接过帝位之后的坎坷历程,不由得感概万千。

  幼年时,尚为信王的朱由检和兄长朱由校感情很好,当时还不懂事的朱由检曾经天真的问兄长:皇帝是个什么官儿?这个官我能做吗?

  朱由校笑答:我做几年时,当与汝做。

  熹宗朱由校16岁仓促即位,年号天启,在位7年,23岁那年忽然溺水病重,弥留之前唤来朱由检,交代遗言:“吾弟当为尧舜。”把皇位传给这个弟弟,也算是兑现了当年的戏言。

  崇祯叹了口气,直到现在他还记得,自己听到这句话时,惶恐不已,答曰:“陛下为此言,臣应万死。”先帝驾崩后,当时权势熏天的大太监魏忠贤让他入宫即位,自己孤身一人进宫,连御膳房的食物都不敢吃,怕魏忠贤下毒,只敢偷偷地吃藏在袖中带入宫内的食物。入宫后整整一天,除了魏忠贤安排值守宫门的人,没有一个大臣能够见到这位即将登基的皇帝,崇祯当时的无助和凄凉没有人能知道。是否这种环境下的登基历程造就了他现在狭隘偏激的性格,崇祯自己也不知道。

  当然,后来崇祯还是成功地杀掉了魏忠贤,掀翻了压在自己身上的这座大山,铲除阉党也就成了他的高光时刻,一度被群臣称颂为可以“中兴大明”的“圣主”。

  “可是,朕数年来殚精竭虑,从未敢倦怠朝政,为什么这天下大势却一日不如一日呢?”崇祯不解地看着天启的牌位,“文臣平庸无能,武官贪生怕死,朕吩咐下去的事情,总是被这些人办得一塌糊涂。为什么朕手下就没有张太岳那样的能臣辅助,没有戚继光那样的名将分忧呢?”

  提到戚继光,崇祯才醒悟过来,自己此行的目的是祭告先祖,举行献俘礼的,而不是守着先帝熹宗的灵位诉苦。

  “不过,朕也做了一件事,足以告慰先帝:朕即位之后,花费钱粮无数,动用兵马数十万,终于将流寇最大的头领闯贼高迎祥生擒,特来告知先帝和列祖……”他理所当然地把擒获高迎祥的功劳算在了自己头上,却没有想过,琼海军并非他手中练出来,武器自产,就连粮草都是自筹,这次大捷,与他“殚精竭虑”地打理朝政并没有关系。

  告礼结束之后,崇祯迈步出来,宗庙外,文武百官都在等候,高迎祥也被两个膀大腰圆的大汉将军夹着在百官之前站立。

  崇祯在高迎祥十步之外站定,问道:“汝起兵造反,行大逆不道之举时,可曾想过有今日?”

  高迎祥见了这献俘的架势,心知性命难保,也没有侥幸的心思,冷冷地回答:“你这狗皇帝在位八年,天下民不聊生,陕北一带更是赤地千里,不造反,等死吗?与其活活饿死,不如拿起刀子反抗。你与其质问我为什么造反,不如扪心自问,你为百姓做了什么?”

  崇祯脸色难看起来:“朕从未倦怠朝政,一天只睡三个时辰,无时无刻不在批阅奏折,处理军机大事,你一个流寇头子,何德何能来质问我做了什么?”

  第六百九十五章 御花园的召见

  高迎祥闻言冷笑了几声,崇祯听出了笑声中的讽刺,恼羞成怒道:“何故发笑?”

  高迎祥讥讽地说:“陕北的老农都知道的道理,你堂堂一国之君却连老农都不如。农民种地,不是因为你多勤劳就会多些收成,还得看地是否肥沃,老天爷给不给饭吃。若是贫瘠的劣地,干旱无雨,就算再努力也无用。你以为做一个好皇帝,光靠勤勉就足够了吗?如果你是一个好皇帝,为什么天下有这么多人没饭吃、没衣穿,流落他乡、插标卖首?”

  崇祯被怼的一愣,继而低下头,若有所思。

  温体仁站在百官人群中,位列靠前,能够听清高迎祥的话,闻言连忙打断他,对崇祯说:“陛下,献俘礼的时辰不可耽误,请即刻移步午门,切勿听这闯贼胡言乱语,不如将其嘴封住。”

  崇祯摇了摇头,“不需如此,他说的也不无道理。治国亦如耕田,要与地斗,还要与天斗,仅凭朕一人又如何能中兴大明”

  话中虽然没有明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可是百官都听出了弦外之音,纷纷跪下,齐声说道:“臣等无能,罪应万死!”

  “都平身吧”崇祯意兴阑珊地说,“不要误了献俘礼的时辰。”

  献俘礼的最后一站在午门,按事先制定的流程,由大臣当众宣读捷报后再处置“敌酋”。这个宣读捷报的差使最合适的人选是兵部尚书,虽然崇祯不怎么待见兵事上没有独到见解、召对时总是呆滞木讷的张凤翼,但是没有更好的人选,只能交给他了。因为这个原因,对于这个环节,崇祯显得漫不经心,对于宣读捷报前冗长的准备过程更是兴致不高,无聊地东张西望。

  突然他在参与献俘礼的百官人群末尾处看到了一个铁塔般的武将,面生得很,而且看服侍穿着品级不高,登时来了兴致,叫来王承恩询问。

  “这个铁塔般的武官是如何进来的,看他样子品级较低,按理是没资格参加献俘大礼的。”

  王承恩连忙说:“奴婢去问问。”转身下去打听。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