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军则是以空心方阵迎接鞑子骑兵的到来,面对来势汹汹的骑兵,第一团的官兵既紧张又兴奋,严阵以待。
自从火枪普及后,直到机枪出现之前,空心方阵是步兵克制骑兵的最佳阵型,尤其是刺刀的出现,这种阵型更是成了骑兵的克星。刺刀加燧发枪的组合,彻底摒弃了长矛兵等冷兵器兵种,火枪兵成了远近结合、攻防一体的兵种,远距离可以用火枪的射程进行打击,近距离则可以用刺刀遏制骑兵的冲击。
对排队枪毙时代不了解的人,很难理解薄薄的空心方阵为什么能够阻挡冲击力强大的骑兵,认为骑兵一旦冲进阵中,步兵就完了。其实这种认识源于对马的习性不够了解。不管什么品种的马,对于又尖又亮的物体有本能的恐惧,即使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战马也不例外。除非极端的情况,否则战马不会冲进刺刀阵,空心方阵前排的士兵一般不会受到战马的直接冲撞,他们的作用更多是为了吓唬战马,让战马回避罢了。而四方形的阵型,就没有所谓的后方,骑兵即使拥有强大的机动性,也无法通过迂回的战术来找到薄弱点进行攻击。
骑兵要想攻破这种阵型,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弓箭或者火炮打倒一定数量的士兵,让阵型出现缺口,然后从这个缺口往里冲锋。可是阿巴泰手下并没有大炮,这条路已经被堵死了一半;至于弓箭的效果,在当初遭遇马威的骑兵营那场小规模战斗中,已经得到了验证——不管是步弓还是骑弓,面对成规模的火枪都没有优势。
噶尔图要冲击的是一个庞大的步兵空心方阵。第一团和第二团都是将四个步兵营均匀地分布在四面,每个横面是一千人,分成两排,前后排都是五百人,前排蹲下举着刺刀,后排负责射击。
得益于多年战斗的经验和默契,跑动的过程中,后金的骑兵和蒙古人自然而然进行了分工,马甲们举起马刀,跟随噶尔图这个箭头排列成了锥形——这个冲锋阵型是用来凿穿步兵阵列的,后金骑兵虽然被后世评价为骑马的重步兵,但是在几乎没有骑兵的对手面前,也能客串一把重骑兵;而蒙古人在两翼散开,准备进入弓箭的射程后进行抛射攻击。
这个大陆上,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火器化步兵方阵和号称野战无敌的后金骑兵之间的较量开始了。以往琼海军虽然有过以方阵对抗骑兵的战例,但是这么大的规模、这样强的对手,还是第一次。
黄汉生冷静地看着越来越近的骑兵,一直没有下达开火的命令,直到骑兵进入了七、八百步的范围内,才下令炮兵可以攻击。
炮兵营长下达了具体的指令:“正前方各炮組开炮!山地炮吊射!”传令兵挥动了红色的小旗,示意炮兵开火。
“轰轰轰轰”,安置在方阵四个角落的10斤野战炮率先开火,10斤的实心炮弹呼啸着划开了空气,飞向敌人。由于没有平原地形可以掩护,为了不影响方阵正面的防御,炮位只能放在角落。炮口是斜对着的,两个角落大炮发射的的炮弹形成了交叉火力。
诺大的铁球交错飞行,穿越了鞑子的队伍,一个接一个的骑兵被炮弹砸飞,很多人脑袋开了花,还有人被砸得肠穿肚烂。
噶尔图经验丰富,知道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冲上去,战场上骑兵轻易后撤是兵家大忌。只要蒙古人能够争气,进入射程后用乱箭打开一个口子,让自己带人冲进去,就能决定战斗的胜成败。他俯下身体,紧贴马背,仿佛没有看见身旁呼啸而过的炮弹,心中给自己鼓气:噶尔图,你必须冲上去,让贝勒爷看看,你还是那个屠杀明军如砍瓜切菜一般的巴图鲁。
10斤野战炮的实心炮弹对付密集的步兵是毁灭性的武器,可是对付速度极快、阵型相对稀疏的骑兵,威力和效果就打了折扣,颇有些大炮打蚊子的感觉。即便如此,冲锋的骑兵还是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以往在野战中,他们从未在这么远的距离就遭到炮火的攻击,而且死伤不少——明军的红夷大炮大部分都是用于守城,几乎无法用于野战并且对付骑兵。
第七百八十九章 第一波冲锋
等到后金骑兵冒着野战炮的炮火前进了一段距离,进入了山地炮的最佳射程后,位于方阵中央的四个炮兵连开火了。
“轰轰轰”,抬高了射击角度的山地炮喷射出橘红色的火焰,密密麻麻的榴弹越过前方的士兵头顶,飞向了疾驰的骑兵。
噶尔图还是第一次见识这种曲线射击的火炮,他忍不住抬头去看如同冰雹一般掉落的炮弹,这到底是什么鬼?这些6斤左右的炮弹有些砸到了人或者马,带着淋漓的鲜血掉落地面,有些则直接砸到地面,砸出一个凹陷的坑之后再度弹起。
“轰”、“轰”、“轰”……随着延时引信的引爆,榴弹接二连三地爆炸,巨大的火焰和烟雾笼罩了整个骑兵队伍,有人被冲击波掀落马下,有人被爆炸产生的碎片击中一命呜呼。战马被巨大的爆炸声和气浪惊到了,开始不听主人控制,无头苍蝇一般乱跑起来,很多人更是被狂躁的战马甩了下来,被蜂拥而至的马蹄踩成了肉泥。
在剧烈的爆炸中,还是有不少战马因为远离爆炸点,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继续往前冲击,很快就脱离了火炮射击的区域,进入了炮击的盲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