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乱世扬明_小雨非非【完结】(885)

  林伟业对武器的设计、军队的建设有着非同一般的热情,他不甘心地说:“就算我们潜在的敌人都没有像样的岸防炮台,但是敏感地带总有军队驻扎吧?古人还讲究个半渡而击呢!登陆作战,不管在什么年代都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在敌人有防备的情况下,如果不能迅速抢占滩地、展开阵势,就会陷入被动。别的不说,围上来给你一顿弓箭,而你的人多半还在水里没上岸,这仗还怎么打?要知道,陆军很多士兵都不会水,掉海里还要别人救呢。”

  听林伟业这么一说,夏天南不好反驳了。战场形势千变万化,不能排除林伟业说的这种情况。

  林伟业继续说:“陆军的主力炮种是10斤野战炮,即便比红夷大炮轻便许多,加上前车和炮架,重量也是以吨来计算,上岸时光搬运火炮就是个大工程,无法适应快速机动的登陆战。咱们的大本营在琼州,打仗都是远离本土,运输方式都是海运,建立一支小而精悍、装备精良的海军陆战队,配合大部队的行动,我个人觉得很有必要。”

  夏天南忍不住问:“比起朝廷官兵和后金军队,咱们陆军的装备本来就有代差优势了,还怎么精良,难道你还留了什么宝贝?”

  “宝贝倒没有,但是可以把线膛枪提上日程了。”林伟业嘿嘿一笑,“以现有的条件,能够给燧发枪拉出膛线,但是无法大规模量产,不过武装一支较小规模的部队问题不大,大不了一人一枪,手工定制,打完就废,反正咱们现在不差钱,浪费一点也没事。”

  “线膛枪?”夏天南问,“为什么不能大规模量产?比现在用的枪有什么优势吗?”

  “目前没有符合条件的机械设备,只能靠纯手工工艺拉出膛线,比朝廷的工匠手工一寸一寸地给鸟铳钻铳管的效率不会高多少,产量自然上不去,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障碍最大的困难是控制游隙和精度,子弹口径小了,枪弹之间游隙过大,子弹就不会嵌入膛线产生旋转,膛线也就失去了意义子弹口径大了,根本装不进枪管。能工巧匠手工精心打造,或许能控制这种游隙在一定的范围内,制作出符合要求的线膛枪,但大规模量产是不用想了。而现在咱们使用的琼海式步枪是滑膛枪,精度的要求很低,枪弹之间的游隙可以很大,只要不炸膛,能够将子弹发射出去,这就够了,以现在的条件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标准化流水线作业,所以能够大规模量产。”

  第八百零五章 线膛枪与米尼弹

  “至于线膛枪的优势嘛,和劣势一样明显。”林伟业继续解释道,“螺旋形膛线可使弹丸在空气中稳定地旋转飞行,提高射击准确性和射程,有效射程可以从一百米提升到五百米,而且基本上能做到指哪打哪——前提是肉眼能看见目标。而滑膛枪超过一百米就只能碰运气,天知道子弹会飞到哪里去。但是膛线也有副作用,子弹要嵌入膛线,装填时费时费力,早期的线膛枪甚至要随身携带一个木槌,通过敲击推弹杆把子弹敲进去。而滑膛枪精度和射程虽然远远低于线膛枪,但是可以用数量和密度来弥补,而且造价低廉、装填更方便。”

  “五百米?拉根膛线就有这么大威力?我的天呐。”夏天南咋舌道,“不过子弹还要敲进去,装填速度肯定慢得令人发指了,看样子线列步兵是不可能使用线膛枪了?”

  林伟业点点头:“在工业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前,前装线膛枪只是少量特殊部队使用,没法用于线列步兵,否则排队枪毙会死得很惨。最简单的才是最实用的,在我们有生之年,滑膛枪乃至滑膛炮都会是主流。”

  “为什么不弄几门线膛炮呢?就像手工打造线膛枪一样。”夏天南问道,“拉上膛线就能射程翻几倍,想想就过瘾。”

  林伟业无语地摊开双手,解释道:“炮和枪是两码事。你也知道,咱们的枪管是熟铁——也就是低碳钢——卷成的,这种钢质地相对较软,能够拉出膛线;可是炮的材料是铸铁,硬度比低碳钢高得多,纯手工的话,你拿什么工具来拉膛线?再说了,因为膛线的存在,炮弹很难装进去,就算强行装进去了,装弹的过程中,也会因为炮弹和炮管内壁发生剧烈摩擦,膛线很快就会磨损。还有一个可能性,炮弹不比子弹,弹体内部是有发射药的,如果用锤子敲进去,爆炸了怎么办?”

  “照这么说,线膛枪装弹很麻烦,如果几分钟才装一发子弹的话,除非装上光学瞄准镜当狙击枪用,否则还不如一分钟三发的滑膛枪呢!”

  “也没那么夸张,再说咱们可以用米尼弹,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这个问题。”

  夏天南疑惑地问:“米尼弹听起来有些耳熟,这又是什么东西?”

  “说来话长。简单来说,就是子弹底部做成中空的,然后塞个软木,利用尾部扩张原理,让直径小于枪膛的子弹能够像滑膛枪那样顺利装弹,发射的过程中又能够让弹体扩张,贴合膛线,达到提高精度和射程的目的。”

  夏天南忍住了抱怨几句的念头,说道:“听起来很简单,就是一个改变思路的问题,不要告诉我,以前不做这个线膛枪和什么米尼弹那是因为没有需求……”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