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事眼中闪过一丝怒气,阴测测地说:“你知道你在跟谁说话吗?你们的叙功、赏罚都归职方司管辖,我说这些功劳是你的就是你的,说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不过砍了几个首级,就蹬鼻子上脸了!”
黄敢怒了:“别人的功劳我不要,该是我们的功劳一分都不能少。我们提着脑袋打仗,可不是为了受你们这些鸟气!”
主事哼了一声:“果然是粗鄙无知的武夫。我还告诉你了,这些首级,今日必须放在兵部,由职方司核查点验,看看有无杀良冒功,总不能你说是鞑子首级就是了。”
黄敢也不让步:“点验就点验,个个都是真鞑子,谁怕谁?但是我们要守在这里,亲眼看着你们清点,给个数目给我们。”
“这里是兵部衙门,不是你们兵营。兵部怎么做事,轮不到你们指点。既然你们要守,就随你们守着。什么时候走了,我再安排人手来点验。”
黄敢一听炸毛了,不守着就可能被动手脚,守着就不点验,这不是欺负人吗?
他一冲动,对士兵们说:“兄弟们,兵部欺负人,咱们不能让他们这么欺负,拉上马车,咱们走!”
主事喝道:“当这里是什么地方,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你们走随便,但是首级进了兵部的门,就必须留下。”
双方的争吵声惊动了内衙,一群人走了出来,为首的官员沉声问道:“衙门重地,为何喧哗?”
主事连忙迎上去:“杨大人,这个刺头无端指摘咱们职方司,还说要监视咱们点验首级,话里话外贬损咱们兵部,实在可恨。”
这为首之人正是杨嗣昌。经过那次的觐见之后,崇祯恢复了他兵部右侍郎的身份,并许诺等张凤翼班师回朝之后,就把他扶正,而张凤翼另行安排。于是杨嗣昌第二天就奉旨来到了兵部点卯,开始行使职权。尚书张凤翼已经自请督师,出城打鞑子去了,兵部的实际权力就落在了他的手里。
兵部上上下下的官吏都是人精,从圣上钦点杨嗣昌为右侍郎,并在张凤翼离京期间代管兵部一切事宜,就嗅出了味道,这是要变天的节奏啊,衙门的一把手很快就要换人了。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要想保住兵部的肥缺,不在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中被淘汰掉,抱紧新尚书的大腿是必须的。在这样的心态下,大小官吏已经把杨嗣昌当做尚书看待,落实他的指示比张凤翼在时效率更高。
杨嗣昌的政治理念非常明确,就是“攘外必先安内”,主张与后金议和,维持北方稳定,集中精力剿灭流寇。黄敢带着首级来到兵部时,他第一反应是不相信,崇祯即位以来,还从没有正儿八经打败鞑子的战例,更别提一次斩首两千多的惊人战绩了。
第八百一十五章 对峙
等消化了这个惊人的消息之后,杨嗣昌还是决定先把首级扣下来,慢慢查验,如果属实,就上报给皇帝;如果是假冒的首级,就追究责任。但无论如何,主动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因为某支部队的自作主张影响自己议和的大计。这个职方司主事的举动,正是出自他的授意。
听了主事的话,杨嗣昌故作惊讶,似乎是才知道这回事,问黄敢:“你是哪个营头的,他说的是否属实?”
黄敢又怎么知道背后的这一切,他还以为来了个可以主持公道的大官,连忙申辩:“这位大人,我是琼海镇的一名把总。他说要留下首级,让我们自行离去,还说是否有功全在他一句话,我自然是不服气的。虽然我不懂兵部的规矩,但是这么多首级,是否得当着我们的面清点?做买卖还讲究个银货两讫呢,对吧?”
其实黄敢说的也没错,以往碰到这样的事情,兵部首先当面清点首级的数量,与对方核对无误,然后再慢慢点验是否真实的首级,有无杀良冒功的现象。可是杨嗣昌又怎么会给对方这样的机会,他恨不得首级越少越好,免得一场大捷刺激了崇祯的信心,脑子一热就要和鞑子死磕,那么他议和的主张就要付诸东流。
听说对方还是自己印象不佳的琼海镇,杨嗣昌就更坚定了。他清了清嗓子,慢条斯理地说:“你们当兵吃饷银,上阵打仗,做好自己的本分便可,至于兵部如何做事,自有一套规矩,不需要你来越俎代庖。这位方主事说得不错,你把首级交来,剩下的事就交给我们了,回去等消息吧,该给你们的功劳,一分都不会少。”
黄敢傻了眼,小吏这么说他还能顶回去,可是兵部的大官也这么说,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想了想,向旁边一名士兵低声吩咐了几句,等这个士兵调头出了兵部大门后,他对杨嗣昌说:“这位大人,我是乡下人出身,没读过书,也不懂大道理,只认死理。您不要跟我一般见识,就当行行好,清点了首级数目之后,写张条子给我,我立马走人。”
杨嗣昌气极反笑。兵部掌管天下武职的升迁、有调兵遣将的权力,是实际上的全国最高军事机构,不管什么级别的武将来到兵部,都毕恭毕敬,唯恐得罪了上官,影响自己的前程。现在一个琼海镇的把总就敢在兵部衙门内和掌权的右侍郎摆出一副无赖嘴脸,讨价还价,简直闻所未闻,这要传出去,其他各部衙门都会笑掉大牙,兵部的威信荡然无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