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霸占别人的田地,明天强抢别人的女儿老婆。
对于这类人,赵畅是绝不姑息的,只要知道一个,就要打一个,不管他身后的人是谁,只要触犯了法律,就要得到相应的惩罚。
同时,赵畅在空闲时间,开始构思大汉朝法律的空缺的地方。
虽然一直以来都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真正的实行的却没有。
不过很多法律,不是现在的赵畅说了能算的。
大汉的法律,其实很多就是为上层的人服务。
赵畅现在如果要推翻重来,会招到无数的人反对。
他们活了大半辈子,一直想着往上爬,就是为了享受财富,权利,为了与别人不同。
怎么甘心和平民是一个身份。
除了日常的治理外,赵畅开始大力建设长安城的学堂。
原本,只有一个太学,是大汉朝最高的学府。
其他都是一些老年生个人开的私塾。
做的小的,一间屋子,有那么几个学生。
做的大一点,一个院子,有几十个学生。
但是教的内容,也就只有四书五经,让赵畅很不满意。
长安经过李傕郭汜之乱后,现在还有六十多万人。
小孩有好几万,赵畅如果要保证这些小孩都有书念的话,怎么也要建立几百座学校。
赵畅也只能一步一步来。
先在县衙边上建立一个学校,方便他查看管理。
慢慢来,这长安城,终究也会像林城一样,每个小孩都有书读。
只有读书,将自己的智力思维释放出来,他们长大之后,才会懂得去争取自己的权益,而不是庸庸碌碌,以为被剥削是天经地义的。
赵畅教他们读书,不仅是认字,更是思想上的转变。
因为皇家禁锢思想,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打破,成为一代人杰。
人人平等,是赵畅的学校最重要的一个思想,赵畅时刻给他的学生灌输这些概念。
不让他们觉得,他们只是平民,生来低人一等。
学校的基础设施建立很简单,就是老师让赵畅为难。
长安城原本的那些私塾老师,赵畅是不打算要的。
他们只会四书五经,思想顽固老化。
许多人心中,读书就是为了以后可以被举荐,可以当官。
赵畅可不想自己学校的学生,以后也和他们一样。
读书的出入,并不是只有一个入仕这一条出入,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现在的职业没有那么多的细分。
很多事情就算没读过书,也可以做。
赵畅要让他们明白,读过书,学过知识,可以把事情做的更好,更有条理。
老师的事情不好解决,赵畅最后只好让李芳王通上,赵畅自己也是一有时间,就过去上课。
他不是专业的老师,但是学生只是最基础的,赵畅完全可以胜任。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赵畅开始自己编辑教科书。
数学、语文是重点,但另外也有思想品德,物理、生物。
物理和生物,赵畅自己懂的也只是高中,但是足够了。
赵畅只要帮他们打开这一扇门,相信等这些学生长大之后,对物理生物有兴趣的,他们自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不要小看他们的智慧,只要将他们思考的**诱导出来。
在林城,赵畅只是提供了足够的粮食,让酿酒师去试验,他们没有让赵畅失望。
发明创造,要有闲的时间,要有闲的钱。
每天为了温饱而忙活,连坐下来思考一下明天吃什么都不行,何谈发明创造。
随着赵畅在长安立足,长安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每天来县衙的人越来越少,在县衙边上上学的人,越来越多。
教室坐不下,很多人就站在外面听着。
赵畅的学校,还是不用交学费,全部免费。
第235章 迷倒一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你念的是什么?我怎么从未听过,不会是你亲自写的吗?”
太学中,一个学子摇头晃脑的念着背着曹操写的短歌行。
当然这个时候的曹操,还没有写出来。
短歌行的出现,自然是因为赵畅。
赵畅将他摘录到了他,他编写的语文课本上。
这位太学的学子,无意中听到,就向赵畅的学生借了课本。
这一看,太学的学子近乎废寝忘食。
不仅是曹操的短歌行,还有更多的名篇。
赵畅能背出来的,自然品质都是非常好的,都属于以前学校必备古诗文,现在终于派上用场了。
“我可写不出这样的绝句。”太学的学子自嘲道。
“哦,那李兄可知是何人所作?”
“不知,只是在一本书上见到,没有署名。”
“什么书,我倒要看看,竟然还有我没有读过的书?”
太学的学子道:“这是一本叫做语文的书上记载的。”
“还有这种书,我怎么从未听过?”
“我也是昨天才知道的,不过长安令边上有一座学堂,是那些学生读的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