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路经平绥路西迁。一部分往大同、包头,一部分再由大同沿同蒲线至太原,并以太原为主要汇集地,进一步向陕西迁移。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北平即有人西迁,吴宓1937年7月28日的日记中提及,“宓谓同人多有由平绥路赴大同、太原者。苟K(编者注:“K”为此母女姓氏缩写)母女愿出京,只此一途”。平绥路难民救济专员孙显卿致赈委会的电文也说到,“现冀察晋各战区难民来并(编者注:“并”为山西省省会太原的简称)者络绎于途”。这些到太原的难民再经同蒲路运走,至潼关转车,他们“多去西安,去豫鲁者少数”。又有一些难民是经平绥线西至包头的,“以九月杪(编者注:“月杪”,即月末)平绥路难民络绎逃跑,现在五百余人”。值得一提的是,经平绥路迁徙的难民以学生与低级公务员居多,如住在太原难民收容所的200余人中,“多为学生与低级公务员”。
华东区以上海为中心,在战火燃至上海之前,上海即已风声鹤唳。据竺可桢记载,1937年8月6日早晨至上海北站,发现“站上行李山积,出口处亦有行李堆积,致行人甚难出入,脚夫忙甚”。雇车至沧洲饭店,至则发现房间已满,“闻上海搬家者日来甚多,大抵由闸北、南市搬至租界,租界屋均人满”。
该地区的难民,主要分三路迁往后方。
第一路北上至苏北等地。上海、昆山、嘉兴、常熟等地的难民或乘火车,或搭轮船帆艇,或徒步去往吴县,自吴县经京沪铁路、或者从水路经运河北上,至镇江后渡江到江都,然后从江都前往苏北的高邮、宝应、兴化、泰县(今泰州)、东台、淮安、淮阴、涟水、泗阳等地。
第二路沿沪杭甬线南迁,有的再转浙赣铁路去往南昌等地。经此路线者,主要是原籍浙赣等地的旅沪人口,因避难而回乡。
第三路沿江西上。这条线路在上海陷落后尤其繁忙,京沪一带人士与从北方南下京沪地区的人士多经此路内迁。陈达11月19日自上海到达南通时,与他同日到的“共四轮,约七千余人”;而与他同日到汉口的轮船,“俱由上海或南京上驶,共载旅客及难民一万余人,据说近一星期来每日如此”。
在难民迁徙后方的同时,上海租界也承担了很大一部分难民。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虹口、闸北、杨树浦一带的中外居民,大批地涌向苏州河南两租界地。“外白渡桥”以及外滩大道上,人流滚滚,“途中搬运箱笼之车辆,自早至夜,未尝停止”,“白渡桥上的人,拥挤得如钱塘江的怒潮,奔腾澎湃地在寻求出路。那时,地上婴儿的哭声,行走迟缓的老弱的男女,被压在地上的呼救音,呼儿唤女的悲啼声——这一切的声音,震动天地,惨彻心脾。又因人心慌乱,亟望逃出战区,所以人如蜂拥……难民为了要逃生,衣箱也抛了,被褥也丢了,满路尽是遗弃物,把宽阔的马路,弄得隘狭难走了”。11月4日晚,日军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10日,日军在浦东登陆,南市及远至徐家汇的华界居民以汹涌之潮涌向相邻的法租界。法租界在11月10日发出关闭铁门的通告。大批大批的难民于是便被铁门挡在了界外,其时头顶时有日机飞掠轰炸,有家不能归,财产不随身,饥寒交迫,“难民比前更多,箱笼被褥,木器家具,千车万担,绵延数里,呼号啼哭,惨不可喻”。
京沪沿线的丹阳、常州、无锡、苏州等地难民,有的逃往南京,有的迁到内地,绝大多数暂时移至长江以北避难。
从南京沦陷至汉口沦陷
这一阶段,武汉由于其交通的便利和是政府的所在地便成了众多难民的集中地。包括难民在内的大批人口移来武汉,使武汉的“人口陡增至一百五十余万”。由于难民的大批到来,武汉三镇到处是衣衫褴褛、面色焦黄的难民,到处都是胸前挂着白布难民条、面呈病态的难童。
战争进行到1938年夏,武汉已岌岌可危。8月1日,汪精卫代表国民党中央在武汉宣布: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各院部会驻汉办事处一律撤销,限期迁往重庆。从政府西迁的过程来看,其内迁进程遵循了从南京一武汉一重庆的模式。有人估计,当1937年底国民政府西迁时,陆续乘船西上至重庆的各部官员及所有公务人员有万余人。
为了保全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国民政府与教育界人士做出了将高校内迁的举措。学校内迁,带动了一大批高级知识分子和上万名青年学子迁至后方。在学校内迁过程中,这些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自身也受到深刻的教育,正如陈达所说,“他们在这恐怖的战争中,亲身体验着动荡的生活……青年人备尝这种艰苦的折磨,使他们爱国的热情交炽,更有助益于个人坚定自己的信念;老年人经这番艰苦的训练和辛劳的工作,一旦到他们安顿下来,就会更坚定了他们在这新社会所感受的经验”。
抗战初期,还有大量上海和东部的厂矿内迁。估计整个战争时期,有4万多技术工人从沿海迁往内地,其中绝大多数曾在1938年到达武汉。在这次搬迁过程中,大约有10.8万吨设备从武汉运走。在国家资助下,1万工人也迁走了。
第二百零二章 难民
何建业在凤凰咀一线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江西清江的何复初也不好受,自从淞沪开战以来,本着人道主义和二弟的交待,一直在接济路过的难民,随着中国沦陷的区域越来越多,逃亡武汉的难民越来越多,很多从九江、湖口等等附近沦陷区过来的难民到达南昌一线再也不走了,很多难民就在此留下了,从事着何家安排的活计,靠着一个壮劳力的收入艰难的养活一个家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