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归胡宗南领导的各军事学校和训练班,计有设在西安上曲的“中央陆军军官学
校第七分校”,由胡兼主任,邱清泉、洪士奇等任副主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
工作干部训练团第四团”,简称“战干四团”,由胡兼副团长,葛武紫任教育长。这两
个单位的编制都很庞大,各在万人以上。每年都派人到浙江设招生办事处,招考浙籍学
生人校人团受训。
此外,还有由金典戎主持的“陆军大学西北参谋班”,“游击干训班”,设在天水
的“骑兵学校”、宝鸡的“特种兵联合分校”、汉中的“中央军校第一分校”(原为
“洛阳分校”)、西安的“军医分校”、“警官分校”以及轮训将校的“将校训练班”
等等,总共不下五万人。
上边所举的学校和训练班,除了中央分校的训练、教育计划是由军委会军训练部及
其他国民党中央有关机关负责外,所有人事、经理、政治思想等等,都由胡宗南掌握。
这许多学校和训练班训练出来的学生学员,也都分配在胡宗南军中充任干部。
蒋介石特别赋予胡宗南以特有的“人事权”。所有军、师长皆由胡报请任命;有时
由胡先发表“日令”,再报请加委。团长以下一级更不用说。甚至胡以下的各集团军总
司令的去留,亦大多数决定于胡。
国民党中央主办的军事学校,如陆军大学及各种特种兵学校的每届毕业生,分配给
胡宗南的也比分配给其他战区的为多。而各军事学校刚毕业的青年,也往往因为迷信胡
是“青年将领”,且认为胡是黄埔系的首领,“校长”的得意门生,而胡军又是中央嫡
系,部队多,单位多,发展大,所以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官运打算,填“志愿”时,上希
望分配到胡宗南那边去。况乎胡宗南那里,又一向很少与日寇真枪真刀地打仗,到了西
北,连命也比较平安,又何乐而不为?为了上述的种种原因,替胡吹嘘的人,就更把胡
说成是“众望所归”,胡的影响也因而越来越大。胡在个人行动上,也有意弄得神神秘
秘,如不见新闻记者,非万不得已不照相,场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有意把自己
隐在缭绕的香烟中,云云雾雾,更显得庄严肃穆,也就更象是一尊偶像,叫别人加以崇
拜。蒋介石好弄权术,好扮神扮鬼,胡宗南也深得其中三味,以表面的不爱宣传,而收
加倍宣传之效,也是一个善于假戏真做的人。
胡宗南所采取的“干部政策”,是“黄、陆、浙、一”四个字。“黄”是黄埔系统
以至后来军校出身;“陆”是陆军大学关系;“浙”是浙江人;“一”是第一师的老干
部,因胡是靠第一师起家的。如果这四个字都沾不上边,在他所属的部队中,就休想站
得住脚。因此,在胡宗南的军事干部中,很少人是行伍出身。其中排、连长,大多数系
“中央军校”或相当的各个特种兵学校毕业的学生;军、师长则大多数系“黄埔”出身
(如钟彬,周士冕是第一期,罗列是第四期);于至集团军总司令,则全系“黄埔”第
一期毕业生(如范汉杰、李延年等都是),而且大多数都曾进“陆军大学”的“将官班”
或“特别班”镀过金;师参谋主任以上的各级幕僚长和参谋人员,则多数是“陆军大学”
本科毕业学生,或参谋班毕业学员。其他学校出身的人员,虽有少数,但他们即使不受
排斥,也只能居于副位,甚至只能得一份闲差,坐领干薪度日。比方从“保定军官学校”
毕业的人,都被逐渐调到副司令长官部或军以上司令部当高参或副职;出身于东北及云
南“讲武堂”的人,则调为高参或附员。这些人多数是原来的非嫡系部队、在被胡宗南
并编时一同收过来的。胡宗南就用这个办法,使他们在实际上脱离掌握部队的地位。这
套办法,亦是深得“蒋公真传”。在各级司令部的幕僚中,胡也有意安排了不少浙江人,
特别是在副司令长官部中,当处长、科长的,浙江人占了大多数。蒋介石“用人惟浙”,
胡宗南也属遵此旨,惟蒋是师。
第廿五回
合作害民 手亦酷兮心亦酷
源归一脉 胡也完时蒋也完
西安设有西北军需局,专责补给胡宗南的部队。该局后来又扩充为第七补给区司令
部,司令程开椿,是胡宗南的同乡,曾任胡的随从副官及“七分校”的办公厅主任多年,
一切唯胡之命是从。在武器弹药以及各种军事器材上,蒋介石均优先供给与胡宗南,是
故胡军的装备水平,远在其他蒋军之上。抗战期间。军政部军需署署长陈良就曾对人说
过,由胡宗南具名领取的经费,占全国军事支出的四分之一。可见在蒋介石的军队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