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老儿悄悄嘀咕几遍,哈哈大笑后道:“好!好!很好!这样的对联贴在书院门口确实很好,不论意境还是背景都非常的妥当。”
一群刚刚还在要叫嚣着严惩姜松的大臣们,立刻哑口无言,大臣中有一些人确实从来没有听闻过还有另外一副对联之事,而一些早就清楚的大臣则脸色难看,知道要想再找姜松的麻烦估计是不大现实了。
皇帝都在叫好,那些居心不良的大臣那敢再多言。再说了这本就是一件非常小的事,只是那些儒生们吃饱了撑着,无事找事,完全是鸡蛋里找骨头。
“多谢皇帝陛下的金口玉言,草民会牢记心中,时刻牢记皇帝陛下的旨意。”
大殿中的群臣立刻就炸锅了,都在纷纷议论。有的在心中暗骂姜松卑鄙无耻,不就是皇帝称赞了几句吗?怎么就成了金口玉言的圣旨了呢?这以后谁还敢找泾松书院的麻烦啊?
皇帝老儿也愣了一下!没有想到眼前的年青人很机灵,很会抓空子,更能把握时机,能瞬间扭转乾坤。让皇帝老儿再次对姜松高看几分。
“小家伙,听说你家的书院只教授术算及格物方面的东西。其余的都不教授,是这样的吗?”
这事怎么连皇帝老儿都清楚,姜松真的意想不到。一名皇帝不知道有多少事等着要处理,怎么会关心起一家书院到底教授些什么呢?
“皇帝陛下,草民家的书院仅仅是为了解决村子里孩子的识字问题,草民从授业老师那里只学习过术算及各种格物知识,其余的什么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没有学过,所以无法教授孩子。再说了,草民家里也不富裕,请不起那些大儒到书院去教授孩子。当然,就算有钱请得起,估计那些大儒们也不会愿意委曲求全去应聘,大儒们只想着怎样把官越做越大,怎样拥有更多的财富,谁会关心天下孩子的教育问题呢?”
这下皇帝真的有点迷惑不解,这读书人居然不学习四书五经之类的知识,反而是学习被天下大儒们最看不起的术算及格物。这可是亘古未有之事,也是首次听闻过。
皇帝疑惑不解的问道:“小家伙,你的老师为什么不教授你四书五经?怎么只教授你术算及格物方面呢?这到底是为什么?”
姜松稍稍想了想,这才恭敬的道:“皇帝陛下,要让草民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请皇帝陛下恕草民冒犯之罪。”
“小家伙,朕就恕你无罪,你尽管直言不讳。”
第90章 讽刺调侃
虽然有了皇帝老儿的承诺,姜松还是总觉得不太靠谱。世间什么人最无情无义,那就是皇帝。作为皇帝是没有任何亲情有可言,一切都只有天下,只有手中的权利。
“皇帝陛下,家师在教授草民知识时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有少数人专门学习四书五经之类的就足够了,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说白了只能是搞点历史考评,校正一下古籍,整理一下古文及资料,最多就是能写篇光面堂皇的文章罢了。而四书五经之类的学说,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起不了什么大的作用。国家要发展,要国强民富,要兵强马壮,要让四周的其他民族或国家臣服,必须是在皇帝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在各级官员的辛勤工作下,在全天下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下才能成功。而不是靠文人乱吹一通,瞎讲一翻,说些大话,空话,屁话是不可能让国家富强的。”
姜松的话虽然大逆不道,听在皇帝老儿耳朵中确不一样,这是一种全新的观点,更是无人敢说出的观点。其实皇帝心中也明白,文人喜欢吹牛,喜欢讲空话,甚至喜欢说假话,这一点作为皇帝不可能不清楚。
当然,姜松的话让大殿中的一些大臣们愤怒无比,都用杀人的眼神死死盯着姜松,都想把姜松给撕吃了。
“小家伙,继续说,你应该还未说完呢?”
“皇帝陛下,在您的英雄领导下,在您的治理下,您是否清楚各县,郡的行政官员能力如何?具草民得知,有绝大多数的县令,太守,巡府等官员其实都是狗屁不懂,都是在吃着皇粮不干正经事。那些县,郡等地方的治理其实都是地方主要官员聘请师爷,手下在为其处理日常事务,而那些县令,太守则整天吃喝玩乐,呤诗作对,不务正业,甚至是闲得蛋痛跑去逛****等。”
皇帝听后点点头,这些事其实从上到下都知道,有那名官员是真正自处理政务的,不都是请人帮忙治理,处理,只要在地方上呆过的官员心中都明白。可这是历代的做法,也确实没有任何可质疑的地方。
“小家伙,你说的这事其实都是这样,历朝历代不都这样的吗?难道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
姜松微微一笑,瞟一眼大殿中的群臣,这才道:“皇帝陛下,其实很多时候不是那些县令,太守不愿意请自处理政务,不愿意亲自好好的治理地方,那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怎样处理政务,怎样治理地方,因为这些官员都不懂,官员们所学的都是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对于治理地方半点用处没有,甚至有的官员连最基本的术算都不会,让官员怎样收税,怎样计划得失?而那些默默无闻帮助县令,太守处理政务,治理地方的师爷,手下人才是真正的实用性人才,这些人都懂术算,都懂一些农业,商业的常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