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隋唐当好汉_泠雨【完结】(220)

  “兄弟,你是否清楚把为兄换成什么上书房行走后到底做何事?听起来怪怪的。”

  李靖当然清楚姜松和皇帝老儿私下谈过二次话,且都是长时间的交谈,具体谈什么内容不清楚,谈话时连周围都布防,不许任何人进入。

  “大哥,请你见谅!是兄弟我把你要来的。具体从事的工作就是开辟出一条海上的丝绸之路,开展远洋贸易,顺便出访波斯、东罗马等国。”

  “好!很好!”

  第127章 招财童子

  看到李靖高兴的样子,姜松有点迷惑不解。李靖也喜欢远洋贸易?貌似不对,李靖的愿望是带兵打仗,对于其他行业应该没有丝毫兴趣,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下姜松傻眼了。

  “大哥,你不会是安慰兄弟吧?”

  姜松还是怀疑李靖是安慰自己,怕自己面子不好看。实际上姜松也为李靖考虑过了,如果李靖不跟姜松到海外的话,明年就会被下放到马邑那地方当个芝麻官。而且也不主持军务,更不能实际带兵打仗的梦想。

  跟了姜松到海外,一方面是开展远洋贸易,另一方面是出使西方。这对于李靖来说是有好处的,起码能让李靖了解一下西方国家的情况,感受一下东罗马、波斯的强大。另一方面姜松还准备让李靖指挥这次出使的所有水军士兵,虽然不是很多,只有千人,也能让李靖在水战方面实际操作一翻。

  “永年老弟,你多心了,为兄说的是真的。汉时张骞能闯出一条陆上丝绸之路,这对于咱们中原民族来说意义重要。这不仅仅是商业上的问题,还关系到安全问题。现在你说要新开辟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为兄能不高兴吗?能参与到这流芳千古的行动,这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的梦想。”

  汗!姜松还真没有往这方面考虑过,想的只是到西方国家去赚钱,把东罗马、波斯一带的所有国家的黄金都赚到华夏国内来,谁会想到什么成名的问题。

  华夏著名航海家郑和在明朝朝时期七次下西洋,一路同诸国建立起了外交关系,对于华夏开展商业贸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姜松这次出使西洋,和历史上的郑和其然不同。郑和干的是散财童子,每次郑和下西洋都会携带600万两银子的产品随行。那么多的产品不是为了赚钱,是用来做为礼物送给那些国家的见面礼,所以郑和又被称为散财童子。

  由于郑和每次下西洋都要散出去大把的银子,让朝廷怎么承受得了,这事后来成了朝廷一个非常巨大的负担。最后皇帝亲自拍板,劝说郑和兄弟,这事咱们不能再干了,你也别再下西洋了,好好在家休息吧!

  当然,也不能怪郑和,送礼物之类的事,华夏民族历朝历代都这样干,都是干这种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傻事。

  历史上最圣贤的一代明君李世民也同样如此,也喜欢干这种花钱买面子的事。记得在贞观年间,李世民也没少送东西给周边的那些国家、部落。最典型的是送公主给吐蕃,另外还送了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优秀工匠,最后吐蕃自己生产出优秀的武器来攻打大唐。这样的事太多,估计任何一个朝代的皇帝都干过类似的事。

  姜松现在干的和郑和就完全不同,郑和是散财童子;姜松准备当赚钱童子、招财童子,用隋朝的丝绸、茶叶、陶瓷之类的产品把西方、波斯等诸国的黄金都赚回来。谁和你搞什么见面礼,那是白痴的做法?

  “大哥,既然你同意,那兄弟真的是高兴死了。有你同行的话,所有随行的士兵都可交给你指挥,兄弟也好轻闲下来,不用操心航行中的安全问题。”

  李靖听后苦笑道:“老弟,海上带兵做战和陆地上不一样,为兄这方面也是外行,你别指望。”

  姜松嘿嘿一笑,心里早就知道。如果是李靖连水战都专家的话,那真成了无敌天下。“大哥,你不用担心,有半年的时间给你熟悉水面作战的各种准备,同时这半年时间内也会让你亲自负责训练随行的1000名士兵。”

  李靖感觉有点意想,这出使西洋许国,路十分遥远,又是从海面上航行,只携带1000名士兵总觉得太少。况且,这是代表大隋朝,再怎么也要讲点排场什么的。

  “兄弟,真的只带1000名士兵随行?”

  姜松明白李靖的想法,如果按原来的操作模式确实是太少了。就算是出使周边的部落或国家所携带的护卫士兵都不只1000名。姜松是去赚钱,不是象郑和那样是去显摆,去装逼、去威慑、去当散财童子。

  “大哥,咱们此次的目的是赚钱,不是去示威,更不是去找面子。你要忘记原来朝廷的那些虚伪的做法,用全新的观念去和西洋、波斯等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从而达成一些双边贸易协约。过去朝廷那种见人就送大把钱的事咱们不干,咱们反而要通过贸易形式把对方的黄金白银给赚回来。”

  李靖听后愣住了!

  李靖实在想不明白,这样操作的话,那不是成为一名商人了?虽然带有朝廷的味道,那也是商人,最多是好听点叫官商。同样没有什么前途,做得再好,赚得再多的钱还是商人,还是不会受到重用。

  姜松把李靖的神态全看在眼里,知道这样的朝代,商人的地位非常的低,朝中官员看不起商人,儒林人士看不起商人,皇帝更是看不起商人,觉得商人不创造价值,是不劳而获等不正确有想法。虽然大户人家,高官贵族也都拥有商大量的商业企业、产业企业。可在这样达官贵人眼里,那只是为其捞金的手段,他们内心中根本是看不起商人的。就象李新形势下这样的牛人也是如此,对商人也有不正确的看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