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松到这里的目的就是房玄龄,要想说服房玄龄可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房玄龄在十八岁时就是进士,曾经被授予羽骑尉。由于其父病重,在几年前就去世,房玄龄也此为借口返回故里。
其实房玄龄真正告辞的原因应该是对隋朝的不满,对皇帝有看法,说白了不看好隋朝的延续。知道如果隋朝按现在的政策继续走下去,没有改变的话隋朝迟早会完蛋、会灭亡,这才是房玄龄回故里的主要原因。
现在姜松要想把房玄龄顺利征招,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姜松准备独自一人前往,不准备让黄舍人陪着去,有这太监在一边,有很多话不好明说。
住下来后,李靖道:“老弟,房玄龄这人我虽然没有见过,不过听说是一个非常有才华之人,朝中一些高官都看好,只是和为兄一样,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你要想说服此人估计会很困难。”
“大哥,小弟心中明白,也正因为这样,小弟才准备单独前往说服。如果有黄舍人在一旁的话,有些话小弟也不敢乱说,所以小弟不在这几天,大哥得保护好黄舍人、李秀宁的安全,尽量让李秀宁不要外出,这妞一出门就喜欢惹是生非。”
李靖也看得出,姜松对李秀宁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感觉姜松反而有点惧怕李秀宁。李秀宁纠缠着要跟来,这些事李靖都是亲眼所见,也不会怀疑姜松会泡李秀宁,这事李靖都觉得不大可能。
“老弟,这唐国公的千金真的不好服侍啊!这段时间真的难为老弟了。如果换作是为兄的话,估计早就甩手不理会了。”
姜松也想甩手,可不敢啊!明知道李秀宁以后是公主,她的老爷子、弟弟会是皇帝,姜松还敢不理会吗?给姜松十个胆都不敢,一旦得罪的话,以后怎样生存。
“大哥,咱们现在还是小人物,象唐国公这样的达官贵族真的惹不起,只能暂时委屈自己。就算有再大的委屈也得往肚子里面咽,否则等待咱们的只会是被皇帝、朝廷无情的抛弃。现在咱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为皇帝赚回大把的钱财,顺利出使西洋诸国,和西洋诸国建立起外交关系,签订一系列的通商协议。等咱们从西洋返回来后,皇帝看到大把的金币后,想别会给咱们加官进爵。到时候咱们再提出要带兵出征,对四周的国家或部落进行征伐,开疆劈土,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复兴尽微薄之力。”
李靖毕生的愿望就是能带兵打仗,姜松的愿望同样是开疆劈土,这个共同的目的其实二人早就达成共识。李靖也知道了姜松的一系列打算,要想达成这些目的就要先付出,得为皇帝从捞点钱回来,只有官位达到一定的高度,才有可能独立的带兵作战,否则都是一场空。
“老弟,该办什么事尽管去办,黄舍人、李秀宁二人的安全为兄负责。为兄也清楚你现在正在蓄积力量,建立人际关系,把一些有才华之人聚集在一起,为以后作准备。”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和交流,姜松和李靖二人算得上是肝胆相照,双方都能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所行之事的意义。有些事只要说个头,就知道尾是什么,根本不用明说,双方心照不宣。这种其实就是知己,是最可信的知己。
“大哥,有劳你了。小弟多则三天,少则二天就会返回来,不论结果如何,三天后小弟一定返回。”
“老弟,路上小心!你现在不仅仅是突厥人盯上,连和尚都盯上,千万注意安全。”
次日一大早,姜松带上礼物骑着‘一点红’向章丘的相公庄而去。一路上姜松心中很不平静,毕竟马上就要见到鼎鼎大名的房玄龄,那是唐帝国最出色的名相。
姜松的脑海中浮现出大量的信息,房玄龄是唐帝国最著名的良相、杰出谋臣,唐帝国之初的‘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房玄龄出身于书香世家的真正儒生,说白了就是干部子女,父亲也是高官,受过良好的教育。房玄龄跟随李世民十年征战。任记室参军时,房玄龄竭尽心力筹谋军政事务。每攻灭一方割据势力,军中诸人都全力搜求珍宝异物,只有房玄龄四处访寻英杰人物,安置到幕府中推荐给李世民。
房玄龄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削平群雄,夺取皇位。李世民称赞房玄龄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贞观年间,房玄龄辅佐李世民,总领百官,执掌唐帝国政务达20余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又曾与魏征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素有‘房谋杜断’之美称。
没有房玄龄、杜如晦的唐帝国会是什么样?难挺过立国之初的艰难困境吗?虽然没有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没有房玄龄、杜如晦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李世民能否登上皇位都难说。房玄龄是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者,这一点是被正史、野史所确认。
到达相公庄后,姜松跳下马背,问清楚房玄龄家的住处后,姜松牵着‘一点红’步行前往。姜松在洛阳城的时候就询问过,此时房玄龄的父母均已去世,估计家中也就只有房玄龄夫妻二人及部分仆人了。
房玄龄的家族是当地的大家族,不过到了房玄龄家的住处后,姜松见上一所普通的庭院。心里微微一愣!难道房玄龄是单独居住,没有和家族在一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