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皇帝都好色,这事很正常,是男人都好色。姜松对于那些评价皇帝好色之事的人非常的鄙视,如果换作评价人当皇帝的话,估计比任何人都好色。
“姜爱卿,你的差事办得很好!朕很高兴。”
“陛下,臣能办好差,也是在您的英明领导下,没有陛下的圣贤明智,臣那有机会为陛下办差。能为陛下办差事,是微臣毕生的荣幸,更是无上的荣耀,是祖宗八代烧了高香。没有陛下的信任、重用、指导,臣也办不好差事,这一切都是在陛下英明决策下取得的。”
杨广听了姜松的马屁之言,真的开心、舒坦。平时和朝中官员不时弹劾就是反对,老找皇帝的荘子,老反对皇帝的决定。姜松不会反对皇帝的决定,只会举双手赞同,再加上会拍马屁,才短短几天时间就获得皇帝的喜欢。
呵呵!
“姜爱卿,你小子就是会说话,每句话都说到朕的心坎上。”
“陛下,臣只是实话实说。”
姜松说出后都觉得汗颜,拍马屁还居然敢讲是实话实说。
“姜爱卿,咱们边吃边聊,放开一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要忌讳那么多。就象以前你和先皇一起聊天、吃饭一样,不要有什么顾虑。”
“谢陛下厚爱!”
皇帝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后道:“姜爱卿,有官员上奏说你把海关总署原来的官员都开除了,连欠着的薪水都没有结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姜松心里早就知道,这事一定会有朝中官员上奏或弹劾。毕竟一下子开除百多名官员、办事员不是小事,基影响挺大的,也肯定会有官员找姜松的荘。
姜松放下手中的酒杯,恭敬的道:“报告陛下,确实有这回事。那些官员、办事员都是刘大人招进去的三亲六戚、嫡系、心腹。海关总署用不了那么多的人,只需要二十多人就足够了。关键是那些人都自认为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大才、高才,不愿意做具体的小事、正事,整天只会吹牛打屁、呤诗作对、夸夸其谈。这样的人臣管不了,也没有合适的事务要这些人做,臣只能辞退。再说了,这些夸夸其谈的大才不干正经事,甚至还会搞出一些影响不好的事情出来,到那时就真是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汤了。”
皇帝心里也清楚,朝中官员中这类玩虚的有很多,整天只会说大话,吹牛皮,得不得就弹劾、反对,还都是引经论典,说得头头是道,到办正经具体事的时候全傻眼,狗屁都不会,十足的眼高手低。
“姜爱卿,那你也得把欠的薪水补发了再辞退啊!”
“陛下,臣出海远航时留下在海关总署总部留下五万多贯的钱,不要说百十人的薪水,就算是上千人的薪水都足够发了,怎么可能欠七个月的薪水呢?再说了,海关总署是自负盈亏的部门,那些人没有创造任何的财富,凭什么补发薪水,臣真的管不了,这已经违反了海关总署的相关规章制度。”
第304章 程咬金的选择
姜松只说留下那么多的钱,不说这事要谁负责。这是皇帝的事,和姜松无关,姜松不愿意当冤大头。不能是刘大人把钱贪污了,亏空让姜松来承担,那不变成白痴了。要承担也是朝廷的事。
皇帝微微一愣后,呵呵一笑道:“这些事让刑部处理去,朕都懒得过问。”
皇帝话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刑部尚书是杨素的嫡系,就算是皇帝想要严惩刘大人也很难如愿,甚至还会给皇帝自己惹火烧身。皇帝当然只能是睁只眼闭只眼,不能太认真。既然刘大人的事杨素能摆平,那欠薪的事姜松不愿意承担,肯定得杨素自己摆平,总不能让皇帝摆平吧!
“陛下英明!”
皇帝往一名太监招招手,那名太监把一份圣旨交到姜松手中,姜松恭敬的接下,小心翼翼的打开,瞟了一眼。上面是对姜松的委任,任姜松为征伐吐谷浑的行营总管,全权处理军事、政务上的事宜。
这份圣旨赋予姜松极大的权利,真有点出乎意料。姜松万万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原本姜松以为,能负责军事上的事就非常不错了,甚至皇帝还会派出督察员。从这一点上看,看来皇帝还是挺信任姜松的,也希望姜松能尽快形成势力,那样能牵扯其他权臣,估计这应该是皇帝心中的想法。
征伐吐谷浑在历史上有这件事,也是在606年发生的事。当时带兵出战的是宇文述,其征伐的时间历时三年多。现在姜松到来后,发生了一点点的变化,带兵出征的人变成了姜松,不在是宇文述。当然,历史记载宇文述是率领三万大军征伐吐谷浑,而姜松现在只有一万二千名士兵,其中二千名是后勤保障保障部队。
“姜爱卿,朕仅仅只能给你这么多,其他的朕很为难。和朝中重臣商量了好几次,朝中重臣都反对你在左右卫军中挑选士兵,只能靠你自己新征招士兵进行训练。不过在物资上会全力支持,这一点你放心。”
姜松心里在清楚,要想在左右卫中挑选士兵肯定是非常困难的,左右卫都是掌控在一些重臣、将军的手中,谁也不愿意把训练好的精锐部队交给姜松。就算是姜松自己也如此,象水师何蛮那样的将军不多,再说了,为了获得何蛮将军的大力支持,姜松在何蛮将军身上下了极大的功夫,否则会有那么美的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