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毕苦笑道:“姜大人,不想瞒你,草原去年冬天受到很大的灾情。另外马匹是需要喂精料的,不是仅仅喂草,粮食也是必须的。”
姜松这下明白了,突厥人采购粮食是喂马。《五月条约》签订后,突厥人担心报复,不敢轻易到中原边境地区掠夺,意思是说以后突厥人都要向中原采购粮食之类的饲料了。
下午,始毕准时把二十万两白银送到姜松手中,还把五十万两孝敬费送到了域外总督署。姜松立刻把五十万两白银及讹诈到的二十万两银子一起送到宫里,把详细的情况向皇帝做了汇报。
皇帝听说姜松又送了七十万两白银到内库,马上在第一时间召见姜松。得到皇帝召见后,姜松也不敢耽搁,屁颠屁颠的又跑到皇宫里。
“微臣姜松见过皇帝陛下,陛下龙马精神、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英明圣贤,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吧!”
“谢陛下!”
“爱卿,那七十万两白银是什么钱,怎么要入朕的内库呢?”
姜松听了一阵暴汗!对于封建王朝来说,皇帝的内库和朝廷的国库没有多大的区别。内库皇帝动用不需要朝中重权同意,动用国库的钱时一般需要朝中重臣同意。当然,如果皇帝更要动用的话,朝中重臣反对也没用,同样是皇帝一人说了算。姜松之所以喜欢把钱交到皇帝的内库,说白了是讨好皇帝。
“陛下,五十万两银子是根据《五月条约》之规定,突厥人启民可汗每年上交给陛下的孝敬款,二十万两银子是始毕那狗东西行贿微臣的钱,臣一并都交到陛下的内库。”
皇帝听后非常的震撼,没有想到《五月条约》在姜松的威胁下刚刚签订,突厥人就乖乖主动交钱上来。这是万万没想到的,更是数千年来草原民族向中原朝廷首次交钱。
“爱卿,你说突厥人按照《五月条约》乖乖送上来五十万两白银?”
皇帝真的非常震惊,什么时候草原人这么听话了?原本皇帝对于突厥人每年上交的五十万两白银不抱大的希望,只是这些事在姜松手中,仅仅几天就能搞定,皇帝不惊讶都不行。
“爱卿,突厥行贿你的钱,为什么要交上来呢?貌似以前的朝中主管官员没有交过这方面的钱啊!”
“陛下,微臣是爱钱,也贪财,不过微臣有做人的原则。不是微臣的钱,再多也不会沾手。该微臣的合法得所,一枚铜板微臣都会要。”
“爱卿,既然你不要突厥人的行贿款,为什么还要收下呢?就不担心突厥人污蔑你、朝中官员弹劾你吗?”
“陛下,微臣身正不怕影子歪。突厥人行贿的钱为什么不收呢?有多少微臣都敢收,收下来上交皇帝、朝廷,国家建设不是需要大量的钱吗?再说了,突厥的钱不都是这些年从咱们边境地区百姓手中抢劫到了,突厥人主动送上门,不收的话对不起空厥人的一翻心意。”
“爱卿,你是朕手中最会赚钱的大臣,也是对朕最忠心的臣子。如果所有官员都能象爱卿一样为朕赚钱的话,朕这天下还有何事不能做。别说修大运河,就是再有大的工程也能开工。”
“谢陛下厚爱。”
高兴之余的皇帝马上让摆上酒宴,姜松和皇帝边喝边聊。姜松也把一些具有现代元素的观点、理念有侧重的细说一些,特别是在教育上更是重点谈了下。建议皇帝在人才使用时可采取考试录取的方式,不仅文职官员需要考试,武官同样可以采用。
在姜松的印象中,貌似古代的科举制度就是皇帝杨广首先实行的,这一科举制度对中原民族的影响极深,随后上千年的历代朝廷都一直沿用,为朝廷选拔人才有了更合理的方式方法,其意义非常的大。
“爱卿,你的这个建议非常的好,随后朕让群臣好好的议一下。”
姜松有点卑鄙,科举制度本来就是皇帝杨广时期创造出来的,至于是谁先提出来不清楚,只知道杨广是第一个实行科举制度的皇帝。就算姜松不建议,隋朝同样会实施,只是时间再缓几年罢了。现在姜松向皇帝建议,不明摆着是捞功劳,剽窃他人智慧为已用。
“陛下,微臣马上要率大军征伐吐谷浑,想向陛下讨要一人随微臣西征。”
“爱卿,你想向朕要何人?”
“陛下,微臣听说裴世矩大人刚从西域回到洛阳,此人对西域一带的地理地貌有一定的了解,微臣想带上裴世矩西征。”
姜松对于裴世矩仅限于脑海中的信息,知道此人是名非常出色的外交家,战略家,同时也是个地理、民族问题专家。在隋朝初期,裴世矩凭借自身的渊博的学识,协助朝廷大军平判岭南动乱,在战后的安抚工作中表现突出。随后裴世矩负责隋朝北部和西部边境事务,裴世矩奉命计划和执行遏制突厥人的军事和外交活动。
裴矩是出类拔萃的外交家和战略家,仅仅运用传统的计谋,没有采取强大的军事行动,就让突厥分裂为东西两大汗国,让突厥内耗不断,大大削弱了盛极一时的草原帝国突厥。
在姜松脑海中的记忆得知,裴世矩自从杨广上位后,先后四次前往西域一带,对西域诸国的地理地貌、山川险易君长姓族风土物产、风俗习惯等到资料进行详细的收集,撰写出了《西域图记》等诸多巨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