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摇头道:“老大,修建大运河太费钱费力了。如果没有你送来的俘虏,全部是中原百姓修建的话,会给百姓带来多大的影响,其后果真的不敢想象。”
杜淹接话道:“老大,玄成说的没错。修建大运河,虽然有你送来的十五万俘虏,可远远不够,具下官知道缺口挺大的。那些缺口都是强行让中原百姓补上。随后如果老大不甘落后能继续为皇帝送来大量的俘虏的话,中原百姓还是要受苦受累。”
姜松摇头苦笑,明白二人话里的意思,修建大运河需要的劳动力上百万,不是十多二十万俘虏能解决问题的。只是姜松了没有办法为皇帝送来上百万的俘虏,就算是反西域诸国都消灭了也很难办到,况且不能是所有俘虏都送来修建大运河。真要是那样的话,西域同样会出大问题。
魏征道:“老大,有一点是好的。苏威老爷子帮朝中的很多官员都印刷的手札、作品,翰中一些官员对老大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善。加上苏老爷子为老大说话,现在朝中的儒生对老大的攻击少了好多。听说苏老爷子身边现在集聚了一大批文人,正在整理各种古籍,儒生听后都非常的感兴趣,结果就是老大和儒生的关系得到缓和。”
苏晓雅接话道:“姜哥哥,老魏说的是真的。老爷子身边真的有好多的人才,现在听说校订古籍的速度好快,基本算是每天都有一本古籍能印刷出来。不过具说钱也亏了不少,你要有思想准备。”
印刷古籍肯定要亏钱,姜松是明白的。为了让中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亏再多的钱姜松也愿意。文化传承对于国家的复兴有好处,让古籍传承下去更有好处。希望通过大量整理印刷古籍,让古代的文化不要再淹没,让更多的古籍流传下去。达到这个目的,姜松也知足了。
杜淹道:“老大,还有件事就是高颎大人真的出事了。高颎被处死,其家人受到限制牵连,家族中有不少人被流放到岭南一带。高颎一系的官员好多都被贬职、流放,听说涉及数千名官员。”
姜松摇头苦笑,知道这是无法避免的事件。历史上的高颎就是这个时候被处死,家族中好多人都被处死,这一点姜松明白。不过姜松的到来,让高颎家族中的一些人得到了挽救。早在半年前,姜松就秘密把高颎家的一些后人悄无声息的转移到了宝岛上。
“高颎大人是名臣、名相,为隋帝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算得上是隋朝的最大功臣,这样的结果让人心痛。这些事不是我们能帮忙的,毕竟高颎和皇帝间的矛盾在很早就有了,任何人也不敢出面随着帮说话,这就是命,谁也无法左右。”
高颎和皇帝杨广的矛盾不要说朝中官员全知道,就是洛阳城中的百姓都清楚。二人间的矛盾是是不可调和的,毕竟涉及到很多事。
魏征想了想道:“老大,听说唐国公对你很有意见,正在联络一些官员想继续弹劾你,老大要多加小心。”
唐国公的事真是让姜松头大,二人间没有什么大的矛盾、冲突,问题的关键就是李秀宁的事。主要还是面子,唐国公觉得丢了面子。加上先入为主的想法,唐国公一直对姜松没有好感。当然,关键还是唐国公觉得姜松是名小屁孩,唐国公是大家族。特别是姜松这些年晋升太快,让唐国公同样产生的嫉妒心。
“玄成,唐国公不仅仅是想弹劾本官,早就把状告到太后那里了。昨晚上皇帝就质问过此事,本官向皇帝做过解释,此事咱们不用再理会。”
杜淹、魏征等人对于姜松和李秀宁之间的事非常的清楚,其和唐国公的矛盾也明白。听说摆平了,大家都高兴。反正只要皇帝不过问,唐国公再弹劾也没有用。
杜淹道:“老大,最近宇文述等人很受皇帝的重用,算是皇帝的心腹。宇文述不仅掌握了洛阳城中近一半的兵权,基他职位上也增加了不少的嫡系。老大要多留意一下,最好不要和宇文述有大的冲突。”
“你们放心好了,本官暂时和宇文述不会有大的冲突。宇文述狡猾无比,也不会轻易和本官发生矛盾。”
杜淹道:“其他就是虞世基、杨玄感同样受到皇帝的重用,权利越来越大。就算是杨素挂后,皇帝对杨玄感还是挺重用的。”
姜松听后点点头,心里明白,皇帝能上位,宇文述和杨素取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二人的话,皇帝杨广是否能上位都难说。有了这层关系,皇帝对杨氏、宇文氏重用是无可厚非,也是应该的。
“有什么事你们处理,过二天我就回大兴城,年后就返回西域。”
大家走后,苏晓雅道:“姜哥哥,你回大兴城的时候带上我,过年我也回大兴城。”
姜松点点头,知道小妮子的心思“晓雅,你准备一下,随后咱们一起走,路上有个照应。”
“姜哥哥,谢谢!”
几天后,姜松回到家里,先去给老娘请安,看到娘亲姜佩芝抱着个幼儿,脸上笑容满面,那种幸福的神情让姜松微微一愣,多年来姜松还未看到过娘亲这么开心。
“娘亲,我回来了!”说完话后的姜松跪到姜佩芝的身前,恭恭敬敬的磕了几个头,确不敢站起来,没有过姜佩芝的点头,姜松只能继续老老实实的跪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