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末求生记_自身小卒【完结】(37)

  “这...”郑四明白了,这莫管事是想买这四个丫头。

  “家里没多少粮了吧?我可以奉上四百斤,不,五百斤高粱面,怎么样,省着点,可以熬到开春了吧?”莫管事见事有可为,把价码开了出来。

  “再说,给我们孙小姐当丫鬟,不是吃苦,是享福去了。”

  “可...可中间那个不是我们家的,”郑四满头大汗,“再说,还...还有俺闺女在里边儿呢。”

  五百斤粮啊,郑四头晕眼花地想着,丫头早晚都是人家的,自己有儿子能传宗接代就行了。

  “哦?那个叫囡囡的丫头你做不了主?”莫管事其实最中意的就是中间那个了,虽说衣服破旧,可小脸白里透红,头发也不像其他三个那样又黄又乱的。

  “那...那是我堂兄的。”郑四咽了口口水。

  “分家了吗?没分家就还是你们老爷子做主。”莫管事门儿清。

  “还有这说法?”郑四睁大了眼。

  莫管事没有理他,从怀里掏出一卷纸递给郑四,“不急,好好想想,想好了,让你们老爷子在这张契约上签个字就成了。”

  “可我们都不识字啊。”郑四回答。

  “没事儿,让你们老爷子在这儿摁个手印,或者画个圈儿都行。”莫管事又打开纸卷,用手指点了点左下角。

  “哟,我这儿还忘了,姓郑,前山村的,是吧?”说完话,莫管事又从随身包袱里摸出只笔,

  用嘴舔了舔,让郑四帮他拉开纸卷,在中间边写边念道,“前山村,郑氏四女,五百斤。”

  “好了,你不放心的话,可以找个识字的人帮你念念,看看和咱们刚才说的有没有出入。”莫管事卷好契约,又放回郑四怀里。

  “定了的话,直接到城东张老爷的院子后门找我就行。”莫管事转过身,循着来路走了。

  “囡囡那个丫头也写在契约上了,只要你们老爷子一画押就定了。”

  第26章 危机

  半个月后,郑三和郑二各扛着一袋粮食走在街道上。

  “二哥,董老爷家的活儿干完了,暂时没什么活计了,咱们歇几天吧。”

  “啊?没活儿了?”郑二颇为遗憾。

  “这些员外老爷们都走得差不多了,以后再想找这样的活计,难喽。”郑三叹口气说道。

  郑二心乱如麻,没了活计,就没有钱粮收入,一家老小靠什么过活啊。

  郑三也没有说话,走了不多远,拍拍他的肩膀,“二哥,我把粮食送到志文娘他们那儿去,晚上再回土地庙。”

  郑三晚上到土地庙时,发现他大伯一家都没睡,看样子是在等他。

  “大伯,大伯娘,你们这是怎么了?”郑三问道。

  “老三,这以后真没活计了?”老头说话了。

  “零碎的小活计可能还会有,之前的这种大活计不会有了,这些大户人家想走的都走了,不想走的,也不用我们干这活儿,是吧?”郑三回答。

  “那...老三你以后怎么打算的呢?”老太太忍不住问了一句。

  这话问完,其他人也都看着郑三,仿佛他是主心骨似的。

  郑三苦笑了一下,“还能咋办,逃荒呗。”

  “逃荒???”这一大家子一起问道。

  “大伯,大伯娘,这马上腊月了吧,可就只下了一场小雪,明年看来还是大旱啊,不走的话,在这等死啊?”郑三把自家的看法说了。

  “可...朝廷能不管咱们吗?”老头皱皱眉头。

  “这旱灾眼瞅着快一年了,这朝廷...”郑三摇摇头,没再说下去,“这大户人家走得差不多了,这段时间城里城外施粥的点也没有几家了吧?”

  众人都无语,城里的施粥点前两天就没了,以前一家子还能去混点清粥喝喝,现在全靠那点存粮和郑二挣来的杂面了。

  “那...老三你打算往哪儿走呢?”老头沉默了半饷又开口问道。

  “往东,过黄河,进山西吧,岳父岳母一家应该都朝那边去了,我们也去找找。”

  郑三心里其实挺为难,他也希望自己大伯一家能和他们一起逃难,毕竟是有血缘关系的,而且人多势众的,在路上也不怕被人欺负。

  可他也清楚这家人的秉性,这在路上要是不能相互扶持,反而处处算计的话,那还不如就自己一家四口顺心呢。

  所以郑三并没有开口主动邀请他们。

  “唉,俺们合计合计。”良久,老头说道。

  “爹,咱们怎么办?要不要和老三一起走?”第二天,郑三离开土地庙后,郑二问道。

  “你们几个怎么想的?”老头没有回答,反问道,“来,你们哥几个都说说。”

  “这...要是情况真像老三说的那样,不走怕是不行了。”郑大嗫嚅着说。

  郑二也在一旁轻轻点着头。

  旁边老太太、五妹和几个婆姨默然不语,显然也是拿不定主意的。

  “老四,老四呢?”老头大声喊着。

  “哎,哎,这儿呢。”郑四缩在庙门口,站起身来应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