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招募的难民都拉去让他们在关隘外修建房屋和坞堡,天气又热,有毛衣的山民虽然不少,却也没人会在这种时候穿上,是以范家的探子竟是未能察觉丝毫的端倪。
“那他们拉回去的羊毛呢,那么多,都去哪儿了?”范轩不甘心,追问道。
范轲回道,“应该是在山里吧,据称,山里另有玄机,有一座关隘守住要道,咱们的人却是无法进去探查。”
不等范轩答话,范轲又接着说道,“不过,我觉得他们应该是在山中屯田,这几日也有山里的乡民到山外干活,据说是山里夏收完毕,出来挣些钱粮。”
这也勉强说得过去,范轩暗自合计,或许周承允打的主意真是种田屯粮,用粮食在草原上换羊毛,将羊毛制成毡衣,卖到辽东,反正有蓟辽总督撑腰,不愁卖不出去,只是范轩始终搞不懂的是,他拉拢这么多的江南商家却又是为何,看来缺少有效讯息,无法做出判断。
“不过,大兄,他们这粮食产量,却是有些夸大其辞了。”范轲忽地失笑道,将范轩从沉思中唤醒。
范轩没有说话,示意范轲继续。
“据山里出来帮忙的山民说,他们的粮食亩产量居然有上千斤,你说好不好笑,若真有如此高产,那可是亘古未有之事,足可比肩神农了,呵呵,也不怕把牛皮吹破了。”范轲摇着头。
志文并没有想过要封锁粮食高产的消息,从未要求山民们噤口,相反,他还巴不得这条信儿传得越快越广越好,只是遇上官买一事,才没有精力布置。
山民们收获的确多得吓人,但补交了第一次的种子费,又留足自己的口粮和下一次的种子费,其余的粮食全被涿鹿工会收购了,并没有大量的多余粮食流出山外,没有亲眼见证,是以说服力并不强,别说范轲不信,就是很多到了涿鹿山外的难民都不相信。
“种的什么?”范轩冷静地问道。
“据探子回报,涿鹿山的人称为红薯、土豆的两种作物,他设法从乡民那里搞了几个,过几日送回来给咱们掌掌眼。”范轲回答。
“红薯?番薯吧。”范轩说道。
“大兄你知道?”范轲问。
范轩点点头,“此物从海外传入,故称番薯,在闽南一带有人种,我见过,洗去尘泥后,其色红润,叫红薯倒也恰如其名。”
“亩产如何?”范轲赶紧问道。
范轩边想边说道,“最初并不好,这几年听说有所提升,不过一亩最多也就百把斤的样子,哪里能上千斤。”刚才他还有些警惕,生怕周承允弄了什么好东西去种,即便亩产千斤只是夸大其词,给自己脸上贴金的,但打个对折,五百斤也是很恐怖的数字了,现在知道种的是番薯,算是把心放下了,那玩意儿不过是耐旱而已,再怎么倒腾,也不可能亩产上千斤。
这周承允夸大粮食产量,虽然不知他是何用意,却可大加利用,他这是给自己找麻烦啊,想到这里,范轩嘴角上翘,露出一丝微笑。
“大兄,何事发笑?”范轲问道。
范轩不答反问,“涿鹿商社的老巢是在保安州,对吧?”
“对,大兄当初就认定会在宣府与京师之间,真是慧眼如炬。”范轲赞道。
范轩不置可否,接着说道,“保安州的山林地带,我记得大都是皇亲产业,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咱们代王的地。”
范轲静静地听着,他初掌范家,很多东西还不太熟,范轩向来博闻强记,他说没记错,那就不会错了。
初时范轲还不明白自家大兄提起代王到底是何打算,不过当他看到范轩脸上又浮出那丝诡异的微笑后,脑中突然电光火石地一闪,他知道范轩要做什么了。
第409章 散播流言
“大兄的意思,是把涿鹿商社在代王的地盘上屯田,然后还获得了丰收的讯息捅出去?”范轲试探性地问道。
范轩欣慰地点点头,“不错,有进步,这事儿弄得影响越大越好,亩产嘛,咱们也不用添油加醋了,既然他们自己说上千斤,那我们也说千斤好了。
代王是雁过拔毛的角色,你说,当他听到有人在自己的地上种田,亩产还上了千斤,他会怎么做?”
“嘿嘿,肯定是派人来找涿鹿商社要租子了,这下涿鹿商社惨了,代王胃口历来不小,也不知他们收的夏粮够不够交,即便有蓟辽总督的背景,代王也是不怵的。”范轲笑道,大明中后期的藩王,除了造反,什么坏事都能干,就是皇帝也没辙,何况蓟辽总督。
“大兄稍候,我这就去安排。”范轲也算雷厉风行,站起身就要出去。
“且慢!”范轩叫住范轲,“你打算如何安排?”
“自然是通告咱们在大同的人,让他们散播流言。”范轲回答。
“不妥,不妥。”范轩摇头道,“这件事不要留下范家的手尾,咱们在大同的人虽然信得过,能力上也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长年累月呆在那里,难免会留下些马脚,事后只要有心追查,还是不难查到我们头上的。”
他倒不是怕被周承允和涿鹿商社知道此事是他们范家做的,既已下定决心要与其做对,对方早晚都能知道,只是周承允越晚知道自然越好,只要在利用好这个敌明我暗的优势,或许能在其还不知情之前,就将其击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