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驰所说的其实十分简单明了,这几间大屋,分别用来捣碎酒曲块,浸泡后过滤曲汁,蒸熟粮食,将两者混杂一起发酵,余下的一间,则专门用来装坛封存。
自打从父辈手中接过这门手艺,这些酿酒工人一直都是守在一间酒坊里,将这些酿酒的流程全部独自完成,从来也没听说这种奇怪的安排。
每一间大屋之中,只进行一项步骤,完成之后,再由专门的人负责将处理完成的原料送往下一间大屋之中,而那些大屋中的酿酒工人,只需要一直留在自己所在的这间大屋内,反复完成一到工序即可。
也就是说,负责捣碎酒曲块的工人,从始至终就只负责这一项工作,不用再去管其他的步骤。
看着那些一脸狐疑的酿酒工人,就连亲口下达这些指示的花驰都有些底气不足,也不知道这样的办法到底能不能奏效。
事关重大,花驰只好硬着头皮将自己的担心对刘赫说了。
刘赫却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拍着胸脯向花驰保证,一个月之后,也就是第一批酒出窖的日子,便可以见到成效,他这个法子到底好不好使,到时一看便知。
一个月的时间对于刘赫来说很快过去,可对于花驰来说,却是度日如年。
最让花驰难熬的,是这一个月里,刘赫都不许他踏入城外的新酒坊半步,还美其名曰要给他个意外的惊喜。
花驰每天掰着手指头数日子,好不容易数到了三十天,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惊喜不敢奢望,只盼着别太意外就好。
眼见一个月期限已到,花驰一大早便出了城,急急忙忙的赶到了城外的新酒坊,却发现刘赫已经赶在自己之前,先一步到了门口。
站在酒窖门外,花驰有些心神不宁,可心里仍是不断的盘算着。
眼下库存大约还有三万坛酒,要在三个月内凑齐三十万坛,这次出窖的酒就必须在九万坛以上。
可按照原先只有五万坛的产量来看,这个数量几乎等于翻了一倍,从小在酒坊中长大的花驰,无论如何也不敢去相信,只凭眼前的这几间大屋,就能做到这种地步。
第四百六十七章 熟悉的酒楼
然而听到酒坊管事报上来的数字,却着实让这位和酒打了十几年交道的花家大少爷吓了一大跳。
“你……你再说一遍,多……多少坛?”花驰看着那个在花家的年头比他岁数都大的酒坊管事,一脸的难以置信。
头发已有些花白的酒坊管事看上去也十分激动,大声说道:“少爷,您就放心吧,错不了,这次出窖的酒就是这个数,十五万坛,而且只多不少!”
花驰闻言倒吸一口凉气,乖乖,十五万坛,一个月的产量就翻了三倍,照这个速度,岂不是两个月就能交货了?
刘赫笑着走了过来,拍了拍花驰的肩膀,“哥们什么时候骗过你?怎么样,这下放心了吧?”
这份幸福似乎来的有些太过突然,花驰显然还有些回不过神来,只知道咧着嘴傻笑。
“好了,等下个月,咱们就能凑齐三十万坛酒了,那个时候我再来,跟你一起去交货,免得他们赖账。”说罢,刘赫又冲一旁的酒坊管事礼貌性的点了点头,接着便转身大步而去。
这才回过神的花驰急忙追了上去,嬉皮笑脸道:“有刘大哥在,就算再借他们俩胆,他们也不敢不认账!只是刘大哥你能不能告诉我,这到底是为什么啊?东西还是原来的那些东西,人也还是原来的那些人,怎么换了个地方,就能有如此大的改观呢?”
刘赫当然明白花驰的这点小心思,作为一个精明的生意人,自然是想搞明白其中的奥妙,今后也好如法炮制。
这个原理花驰不懂也是情有可原,因为这是在近代才有人发现的流水线原理。
人类几次重大的进步,第一次是直立行走,第二次是农耕文明,第三次是工业革命,这三项都是现代人耳熟能详的。
然而在经济学家眼中,还有一项壮举,几乎改变了整个工业化进程的走势,那就是流水线的发明。
流水线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贡献之大,毋庸置疑,可原理却十分浅显易懂。
简单来说,就是假设一种商品,如果从原材料到成品总共分为五步,而生产这些商品的工人一共有一百个人,那么由这一百个工人分别独立完成五道工序所生产出的商品数量,一定会小于每二十人专门负责其中一道工序。
只是这里面的道理,刘赫却无法对花驰明言。
他总不能对花驰说那些什么流水线,工业化进程这种东西吧?就算是说了,花驰也听不懂。
刘赫嘬着牙花子仔细琢磨了半天,忽然灵机一动,笑着给花驰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练武,就拿你来说吧,这些年来,你每天专心练刀,刀法自然精进神速,可如果你一天练拳,一天练腿,一天练剑,余下的时间再去练刀,那你哪一样也练不好。”
花驰恍然大悟一般,连连点头,“我好像有点听明白了,这座酒坊就像武功,每一间屋子就代表了一门功夫,里面的人只专心练这一门功夫,自然比以前要快得多。”
刘赫赞许的拍了拍花驰的肩膀,“你小子果然聪明,一点就透,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