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的统兵思想与他本人受到的封疆教育有关,他把军队能否打胜仗的筹码压在他这个最高指挥官和部将们身上,也就是说将帅的能力决定了他这一支军队的能力,重视将校的培养而不重视兵士的战力。
郭子仪跟在赵子良身边的时间不短,却只学了赵子良有些行军作战的战术,没有学习赵子良的治军思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赵子良也不能强迫郭子仪学习他那一套。
赵子良是既重视将校的培养,又更注重普通兵士的训练,更注重军队的思想教育,他麾下的将校每一个都有单独领兵作战的能力,兵士们即便是被打散了,也能很快自行聚拢在一起。
李光弼的治军思想跟郭子仪差不多,但他也同样有自己的一套,郭子仪是老成持重,指挥作战喜欢堂堂正正,而李光弼则是正奇相合,因此从安禄山叛乱开始一直到现在,李光弼与叛军交手的次数不但比郭子仪要多,而且打的胜仗也多,兵力损失较少。
了解了各人麾下的兵力战力情况之后,赵子良心里有了谱,他想起一事,问李光弼:“哥舒曜到了你那里做得如何?”
李光弼回答道;“哥舒曜不错,他做事很认真,虽然他没有继承哥舒翰的武艺和兵法,但在文职上做的很好,我把后勤方面的事务交给他做,他都安排得很好,我也很放心!”
第741章 劝降计
天宝十七年十二初一,赵子良召集各地节度使、边疆大吏们在陕郡元帅府召开全局战略部署会议,此次会议确定了先南后北、先主后次的战略方针。
先南后北就是稳定北方、拖着史思明和蔡希德部,先集中兵力攻打洛阳一线的叛军;先主后次就是先打叛军的主要军事力量驻防区域,再打其他零散势力地区,等打掉了安庆绪这个叛军主要人物,其他叛军人物也就没有了效忠的对象,再打就容易得多了。
会议结束之后,各节度使、军政大员们纷纷赶回各自辖区驻地,赵子良把郭子仪、李光弼、张守瑜俩人单独留下来。
赵子良首先向张守瑜询问了漠北的形势,张守瑜说道:“如今中原大乱,我等在漠北得不到朝廷支持和增援,兵力得不到补充,不得不把原本到了年限需要退役的老兵留下继续服役从军,漠北各族见我中原大乱,又有些蠢蠢欲动。另外,我部在兵器、盔甲、弓弩和弓箭这些作战必须的装备上也得不到朝廷的补充和支援,只能自行锻造,但工匠们技艺都不如朝廷这边,锻造出来的兵器杀伤力都小了很多,盔甲防御力也比朝廷制式盔甲不如,弓弩、箭矢就更不用说了!还有一事,史思明见我军长期占据长城一线的军事关隘可以随时南下对他造成威胁,因此在几个月之前出兵强行攻打,我军因都是骑兵,不善守城,也缺乏守城器械物资,因此长城一线已经被史思明夺回,如今想要南下攻击是史思明的地盘已经不太容易了!”
赵子良听了张守瑜这些微微点了点头,思索片刻就对张守瑜说道:“关于兵器装备和其他作战物质的问题,这样吧,我让尽快筹集两万套,然后派人给你押送过去;长城一线被史思明夺回的事情,我想了想,你和子仪二人应该加强联系,通力合作,子仪可以派一支人马过去,主要是步兵,可以帮你打一些骑兵打不了的仗,例如攻城和守城,子仪你觉得如何?”
郭子仪说道:“属下早就有这种想法和打算,只是担心提出来之后张将军会有其他的想法!”
张守瑜道:“如今叛军猖獗,我等通力合作理所当然,郭大人愿意派人过来协助,我欢迎都来不及,怎么会有其他的想法?”
赵子良这时说道:“那行,此事就这么定,至于如何加强联合和合作,你们两个下去之后自己商量。对于漠北诸部又有些蠢蠢欲动的情况,守瑜啊,我给了你一个建议:要想让漠北诸部没有实力挑衅我大唐就不能让漠北诸部的人口增长过快过多,要定期削减他们的人口、减少他们的牛羊马匹等牲畜,至于如何去实现这一点,这就要靠你自己去想办法了,毕竟是你现在全面主持漠北事务,我只能给一点建议!”
张守瑜抱拳道:“属下明白!”
赵子良又对郭子仪和李光弼说道:“史思明和蔡悉得手里有近三十万兵马,以你们二人如今的兵力要拖住他有些困难,而且你们手里大多是步兵,攻城守城都还不错,但如果在野外与叛军交战,只怕会吃亏,史思明和蔡希德手里有不少骑兵,你们不是对手!”
说完之后,赵子良拿出一封信递给郭子仪说道:“这是我写给高秀岩的书信,你回去之后派亲信之人秘密去见高秀岩,相信以我对高秀岩的了解以及和他的交情,他会听我的劝,审时度势,与叛军划清界限,重新回到大唐治下,成为大唐之臣。如果他同意了,你就找机会亲自和他见见面,再派人来告诉我,我这边再与皇帝和朝廷商议,争取给他一个好的待遇,让他为朝廷效力!”
高秀岩一直卡在郭子仪进军的路线上,郭子仪虽然能够做到不败,但也始终胜不了,特别是高秀岩麾下的骑兵,实在太厉害了,来去如风、战术灵活多变,郭子仪根本就想不到对付这支骑兵的办法,每次对阵,他都被这支骑兵搞得焦头烂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