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拱手道:“大帅,下官斗胆推测皇帝下这道旨意的用意:第一,皇帝可能认为安禄山父子既然已经授首,叛军大部分都已经剿灭,只剩下史思明已经不足为虑,反而认为吐蕃这次大举进犯是心腹大患;第二,圣旨上虽然没有明说,但如果大帅不再负责平叛事宜,那么大帅就不再是兵马大元帅,元帅府就要自动解散,大帅手上的元帅大印就要上交朝廷,这个头像也会被自动收回,皇帝正好趁着这个机会不用明说也能不动声色的削弱大帅的兵权,如若等到日后平叛结束,皇帝再明确下旨收回大帅的兵权,就伤了脸面!”
赵子良叹道:“平叛结束之后,不用皇帝下旨收回兵权,我自己也会上书主动交出兵权!如今平叛大业还差最后一步,却出了这等事。我自己心里是这么想的,却挡不住别人心里怎么想,看来我奉诏都不行了,否则就有拥兵自重的嫌疑!”
这时杜甫说道:“大帅,下官建议大帅争取一下,向皇帝上书建议另外派大将统兵西进迎战吐蕃军,待大帅完成平叛事宜之后再主动交出兵权!吐蕃扰边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他们就算占据了全陇右道也站不住脚,只待大帅平定史思明,想怎么打吐蕃就怎么打,如果现在放弃史思明而去对付吐蕃,岂不是因小失大吗?”
赵子良思索着杜甫的话,最后还是先上书一封,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出来,如果皇帝不采纳,那时自己再挥师西进也不晚,最多也只是耽误十来天的时间,这点时间吐蕃人也打不到长安。
于是赵子良马上让杜甫代替自己写一封奏章派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第775章 不容置疑
长安,皇城政事堂。
一个书吏急匆匆走进政事堂,看见太子李亨正在处理公文,走过去递上一份奏章说道:“殿下,这是赵元帅派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疏!”
“哦?”李亨立即接过奏章翻开看了起来,看完之后立即喊道:“李辅国,快去请宰相们前来议事!”
“是,太子殿下!”
不一会儿工夫,接到通知的宰相们就从各自的当值班房赶了过来。
众人一起向李亨行礼道:“臣等拜见殿下!”
“不必多礼!各位大人请坐,咱们坐下说话!”李亨说着坐在了椅子上。
“谢殿下!”几个宰相答谢一声,各自找位置坐下。
房琯拱手道:“殿下,这么急召我等前来不知有何事?”
“赵子良派八百里加急送来一份奏疏,说安禄山父子无论是政治才能还是军事才能都无法与史思明相比,尽管现在剿灭了安氏父子的叛军势力,但史思明叛军势力在河北各地已经根深蒂固,必须趁早一举铲除,而吐蕃人寇边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虽然这次吐蕃人来势汹汹,但在陇右之地是不能长久的,迎击吐蕃军无须他领兵前往,他推荐由李光弼统兵二十万西进陇右迎击吐蕃军,而由他继续留在中原把叛军彻底剿灭,以绝后患!诸位看看!”
奏章传到了房琯手上,很快又传到了韦见素手中,一个看完后传给另外一个,几个宰相很快都看了一遍。
李亨问道:“众位大人,对此事怎么看?”
崔涣拱手道:“殿下,老臣认为赵子良越是要留在河北,朝廷就越不能让他留在河北!史思明手里只不过一块小小的地盘,兵马不到二十万,还都是一些乌合之众,战力不强,赵子良却说他才是最难对付的,这绝对是危言耸听,这是他为自己留在河北,不肯交出兵权而找的借口!”
张镐不同意这种看法,说道:“崔大人说得太极端了一点吧?赵子良不是在奏章说了吗?等平定史思明之后他就会主动上书交出兵权,你这纯粹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崔涣冷笑道:“也只有你才相信他的话!他不这么说的话,他怎能留在河北?怎能继续掌握数十万大军?他既然这么说了,陛下肯定不好意思再夺他的兵权!”
李亨问房琯:“房大人,你怎么看?”
房琯想了想拱手道:“殿下,老臣认为赵郡王的上书不无道理,咱们都没有去过河北,也不清楚叛军真正的实力,赵郡王这么说只怕不是无的放矢!咱们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万一把赵郡王调去陇右对付吐蕃军,而在河北又无法及时剿灭史思明,反而被他大胜,到那时候就不妙了!”
李亨觉得房琯的话也不无道理,但他还是想听听其他人的意见,问韦见素:“韦大人,你怎么看?”
韦见素拱手道:“殿下,老臣相信赵郡王是忠臣,但有时候忠臣也不一定能够尽忠到底,现在赵郡王的兵权太大了,平叛事宜也进入了尾声阶段,老臣认为也应该是时候收回兵权了,谁能保证赵郡王不会被麾下将校拥立?如果赵郡王真走到这一步,大唐就完了!现在收回一部分兵权,让赵将军去陇右对付吐蕃人,不但可以保护他,还能粉碎吐蕃人的阴谋,更有利于大唐的长治久安!这是一举多得之事啊!”
有人听了这话忍不住心里冷笑,把这种阴险之事说得这么冠冕堂皇,也只有你韦见素有这个本事了!
李亨想了想,对众人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孤觉得还是要禀报父皇,由父皇来定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