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将军烈_最后的烟屁股【完结】(1604)

  赵子良闻言抬头道:“本王就知道你会在这个时候要钱!考场所需要的皂隶、衙役和杂役都安排好了吗?一共花了多少钱?”

  李揆连忙道:“都安排好了,只等考题确定就一切准备妥当!一共用去三万一千二百贯,支了一千二百贯!”

  赵子良另外拿过来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下一竖行字,然后盖上摄政王的印玺,把写好的纸张递过去说道:“凭着这个去户部领钱,多出来的二百贯是给所有负责科考期间安全、秩序和杂事的皂隶、衙役和杂役的生活补贴,花光为止,如果用得不够,则由你们户部自行贴补!”

  “是是!”李揆满脸喜色的接过纸条,小心翼翼放在袖子内。

  赵子良又接着在纸张写着,中途停停写写,一共用去了一刻钟才停下来,他放下毛笔对李揆三人说道:“本王想了一下,对今年的科考题目的分数做一个详细的规定和划分一下重点。考题的范围也做一些改变,咱们先说明经科,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和口试,儒家经典的内容包括帖经和墨义,而口试主要考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条,对吧?”

  李揆点头道回答:“是的!”

  赵子良道:“好,这次明经科考试,考卷的总分数为一百分,帖经和墨义占三十分;经问大义十条,每一条一分;时务策三道,每道二十分,一共一百分。帖经、墨义以及口试的经问大义十条由你们礼部自行确定题目,本王来定时务策三道,第一道题目是像李忠臣这样的人,朝廷对他们不薄,他们为何要反?第二道题目,安史之乱爆前夕,为何无地的百姓越来越多?第三道题,近年来,朝廷总是国库空虚,为何?”

  “咱们再说进士科,进士科的考试也要做出一些改变,卷面总分数同样是一百分,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诗赋和政论,诗赋三十分,政论七十分。其中诗词十五分,这次的考题是以冬为内容作一诗词、不限体裁和格律;歌赋也同样是十五分,以谷物为内容作一歌赋,同样不限体裁和格律。政论题是进士科的重中之重,本王之所以要把它的分数定在七十分,是因为本王需要有见地、有韬略的人才,而不是读死书的蠢材!诗词歌赋虽然做得好,但它能安邦治国吗?不能!这次政论题的题目是藩镇,以藩镇为题写一篇政论!”

  赵子良说完把写好的纸张递给李揆,李揆接过去看了看,说道:“大王,如果如此划分卷面分数,可能会遭到学子们的非议啊,毕竟那些学子十年寒窗苦读”

  赵子良抬手打断他:“本王知道你要说什么,没有大量的阅读书籍、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深入的思考,是绝对不会写出什么好策论的,没有学问、没有见地、没有韬略的人是不可能混到高分数的,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你们回去做准备吧,记住考题内容一定要注意保密,若是考题泄露出去,你们三个全都回家种地去!”

  第1001章 训诫

  打走了李揆等礼部官员,赵子良接下来又接见了臧希晏、卫伯玉、骆元光和监军马成功、古同德、穆子和等人。天籁小说

  “后天大军就要出征了,几位将军有什么话要跟本王和皇帝说吗?”赵子良问道。

  臧希晏作为主将,自然先要表态,说道:“承蒙摄政王和陛下看重、信赖,把如此重要的领军作战任务交给老将,老将不能拍着胸脯打包票一定能平定李忠臣叛乱,只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就算把这把老骨头交代在襄阳一带也在所不惜!”

  赵子良点点头,看向卫伯玉和骆元光,卫伯玉和骆元光一起说道:“臣等一定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以解襄阳之围、解大王和陛下之忧!”

  赵子良沉吟片刻后说道:“本王当年统兵时,时常对麾下将校们说,一个军人,无论你有多高的武功、无论你有多深的智慧和谋略,先要做到的就是服从命令,服从、服从、再服从。如果一个将军不服从上级主帅的命令、不服从朝廷的调遣,这样的人就算能力再强,也不能被提拔重用,因为他不会成为国家的栋梁,反而会成为国家的祸患!李忠臣这个人在安史之乱之乱中是有大功的,他武功高强、作战悍勇,你们看看他现在在干什么?朝廷的举措稍微不让他的满意,他就要扯旗造反,如果朝廷官员大将们人人都像他这样,这天下还能安宁吗?对于这样的人,朝廷绝不会姑息,以前朝廷是怎么做的,本王管不着,但是现在是本王主政,任何对抗朝廷、不服从朝廷调度、不遵守、不执行朝廷政令的地方官员、节度使、领兵大将都将会受到无情的剿灭,无论他以前有多大的功劳,都不能弥补他所造成的过错!臧将军,本王把这次接触襄阳之围、平定李忠臣之乱的作战任务交给你来负责,就是对你能够完成这次作战任务表示信任,前线战况和军情瞬息万变,只有你这个统兵大将才最了解最新敌情,本王和朝廷不会越过你去指挥卫伯玉和骆元光或是其他任何将军,在朝中只有本王有权利对你下达诏令,其他任何人的命令都是无效的,如果有人不通过本王对你下达命令,你可以拒不接受!你只需要对本王、对摄政王府负责!”

  臧希晏抱拳沉声道:“老臣明白!”

  赵子良又看向卫伯玉和骆元光,说道:“你们一个是神策军使、一个是镇**使。卫伯玉,上次朝廷要调你去江陵任太守,你麾下的将校们却拒不奉诏,怎么,你们神策军的功劳可堪比天高吗?竟然拒不奉诏?这是朝廷大忌,也就陛下仁慈、好说话,若是在本王手里,本王肯定先把闹事的将校全部斩示众,再来找你这个主将算账!你是怎么带兵的?到底是你这个主将不知情,还是你故意暗中指使的?这件事情毕竟不是在本王主政之后生的,之前的事情,本王可以既往不咎,但是今后若再出现在这种不奉诏的情况,就算你不知情,本王也绝饶不了你这个主将,你的部下不奉诏,你这个主将无论如何也难辞其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