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良斟酌了一下词句,说道:“陛下,臣等是朝廷官员,而俱公公是陛下的家奴,因此臣等是无权处置俱公公的,处置俱文珍的权利在陛下手中。不过臣有几句心里话,不知陛下想不想听!”
代宗听了赵子良这话,连忙抬手道:“你说!”
赵子良道:“说到底,这天下是李家的,陛下是天下之主,臣等只不过是陛下请来治理江山的人,臣等有义务和责任帮陛下治理好这片天下、看管好这片江山。但是并非是只有臣等在治理江山,还有人在暗中挖这片江山的根基。这些人是哪些人呢?他们是朝廷和地方官府的贪官污吏、不听朝廷政令的藩镇、无视国法的皇亲国戚,以前还有吐蕃、漠北草原上的蛮族这些外患,但是现在大唐几乎可以说已经没有外患了,而内患就已经把大唐拖得衰弱不堪。陛下是英明之人,难道您以为大唐的问题仅仅只是藩镇的问题吗?臣等累死累活的在前面努力的经营,给大唐查漏补缺,而后面却有人在不停地挖大唐的墙角,俱文珍显然就是其中势力最大人之一,有他这样的人在后面挖墙角,就算臣等如何努力修建大唐这座房屋,大唐也是经不住他们这么挖下去的呀!而臣等所做的一切都是白费了,因为臣等刚刚修好,他们就把修好的挖掉了,如此下去,大唐这座房屋能继续耸立吗?等到它的根基被挖透,它就会倒下!请恕臣说句不中听的话,陛下您这个大唐的主人如果都不在乎的话,那么臣等这些受雇之人岂不是替您白操心了?”
“臣知道俱文珍与陛下您的感情,你是他从小带大的,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但陛下应该明白,俱文珍给不了您大唐的强大和繁荣,如果您继续包庇和纵容他,他这样的人迟早要把大唐啃食得倒下,大唐一旦到下,到时候树倒猢狲散,陛下或您的子孙后代会是一副什么光景?陛下是英明的人,大唐帝国如果强盛,大唐皇帝的威严就越盛,大唐帝国如果衰弱,皇帝自然就全无威信,陛下应该明白这个因果关系!臣也明白陛下难以抉择,但是俱文珍一个人能够抵得上整个天下吗?这不用臣说,陛下也知道该如何选择吧?”
代宗闭上了眼睛。良久,摆手道:“此事朕就不管了,摄政王去处理吧,事后报朕一声!朕累了,诸卿家请回吧!”
“臣等告退!”赵子良和众宰相行礼后退了出来。
俱文珍正站在殿外,赵子良对两个甲士摆手:“带上俱文珍去宣政殿!”
“是!”两个甲士押着俱文珍就走。
俱文珍大叫:“陛下,陛下,饶命啊,陛下饶命啊”
俱文珍是被甲士拖着回到宣政殿的,他已经嘶嚎得嗓子都哑了,正在大殿中等候的众臣看到这个情况就明白了结果,一时间都颇为感慨,这个曾经权倾朝野、不可一世的大太监竟然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侍御史给参倒了,所有人心中一时间都唏嘘不已。
这时京兆少尹韦桢和长安尉薛萃已经到了,这大殿中多了两个人,赵子良哪能猜不到是他们两个?心中暗暗责怪自己太大意了,让韦桢、薛萃与王翃先照了面,他们之间可能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
赵子良坐会原位,等宰相们都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后说道:“关于古莫声弹劾俱文珍一案,皇帝陛下已经交给本王处理!来人,把俱文珍关入天牢!吴损何在,俱文珍一案交由御史台台院调查,本王的要求是不管涉及到何人,都要查一个底朝天!”
吴损站出来拱手道:“是,大王!”
殿中的太监们听到这个结果,一部分人都心有戚戚,另外一部分则在心里幸灾乐祸,俱文珍在宫内长期霸道惯了,对太监宫女轻则打骂,重则杖毙,嚣张跋扈不可一世,如今却沦为阶下囚,真是世事无常。
先前去传韦祯和薛萃的宦官这时站出来对赵子良行礼道:“大王,奴婢奉王命去传韦祯和薛萃,现已将二人传来!”
赵子良目光如炬,“谁是韦祯,谁又是薛萃?”
二人站出来行礼道:“京兆少尹韦祯、长安尉薛萃拜见大王!”
赵子良问道:“关于灵武军在长安城外叛乱的原因,你们二人清楚吗?”
韦祯和薛萃二人同时摇头道:“回大王的话,我二人不清楚!”
“不清楚?哈,你们二人竟然说不清楚?”赵子良怒极而笑,指着御史古莫声喝道:“古御史,你来告诉他俩!”
“是,大王!”古莫声答应,转身对二人道:“二位,当日叛军杀入城内,很多人都大喊‘我等远道而来为朝廷平叛,朝廷竟然给我等吃掺了砂子和馊饭的食物给我等吃?朝廷如此苛待,我等岂能不反?’这是很多人都听见的,难道你们二人想装糊涂蒙混过关?”
韦祯和薛萃二人知道糊弄不过去,只得说道:“是,我等后来听人说了!”
古莫声喝道:“韦祯、薛萃,灵武军到来时,当日朝廷把劳军之事交给京兆府,是谁主持劳军之事的?”
韦祯和薛萃二人竟然同时承认道:“京兆府尹王翃大人把此事交给我二人全权办理!”
“这么说让人给灵武军送去掺沙子和馊饭食物是你们二人的主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