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去把高尚、杜甫、李泌、李慕辰等人叫过来!”
高尚等人很快赶了过来,一一向赵子良见礼,赵子良说道:“诸位都免礼吧,本王把诸位叫过来有一时间事情想征询一下诸位的想法和建议。如今淮西和邓州已经被朝廷收回,梁崇义和李忠臣都已经伏法,朝廷的威信正在恢复。本王认为目前虽然正式全面削藩的时机尚未成熟,但是在局部地区已经可以开始进行削藩了,本王考虑过完年之后就在朝廷能够控制的地区选择一个地区进行削藩,暂时选择在关中地区,诸位以为如何?”
李泌拱手道:“大王,如今朝廷各衙门正在进行反贪反腐、反不作为、反怠政,直属朝廷各军都在在整训阶段,现在就削藩是不是太仓促了一些?万一有藩镇不配合,朝廷会措手不及啊!”
杜甫和李慕辰等人也都对李泌的话表示赞同,赵子良主政朝廷满打满算也才两个多月,尽管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内,铲除了梁崇义和李忠臣这两个出头鸟,但大唐的疆域广阔,只怕他主持朝政的消息有很多州县的官府都还没有收到消息,消息不畅,威信自然还没有覆盖大唐全部领土上。加上军队的整训事宜还没有完成,军队战斗力还没有全面恢复和提高,如果这个时候进行削藩,万一有不开眼和胆子肥的藩镇不甘交出权力,起兵造反的话,局势只怕难以控制。
赵子良知道李泌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个时候以稳定为主才是最佳选择,但是他也知道削藩的事情不能一拖再拖,时间越长,那些已经拥有权力的藩镇们内心滋生的野心也会越来越大,会越来越难以控制,早一步动手,就多一分胜算、少一分阻力。
赵子良看见高尚若有所思,并没有附和李泌、杜甫和李慕辰等人,于是问道:“高尚,你觉得如何?”
高尚回过神来拱手反问:“不知大王可有想好要如何进行削藩?采用什么具体的手段进行?”
赵子良见高尚这么问,心知他必然已经有了想法,于是道:“你以为如何做才会稳妥一些?”
高尚沉吟一下,拱手道:“大王,微臣认为在朝廷政令执行力最强的关中地区首先展开削藩之事也不是不可行,关键是如何操作。如果由摄政王府直接行文下诏,对关中各州县的主官进行权利分离,让他们只管政事或只管军事,另一部分权利交由其他官员接手的话,微臣认为各州县官府对这个政令的执行力肯定会大打折扣的,有些人肯定会阳奉阴违,表面上口口声声说要按照朝廷的旨意只管政事或只管军事,但是他们实际上暗地里还是两手一把抓。朝廷对此还是没什么办法,最多只能派官员下去巡视、调查,朝廷官员们去了之后,他们肯定会安排好一切,等到朝廷官员一走,他们又一切照旧,这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第1055章 新机动兵力
“微臣认为,如果首先在关中地区对各州县的主官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调离,让他们离开现在的任职地区,例如把华州刺史调到岐州担任防御使,由从其他州县调来一个太守,如此这般,把关中地区各州县的主官进行交错任职,一方面保持他们的官阶品级不变,或由县一级调任州一级,略有升迁,另一方面,等到全部调动完成,摄政王府再行文规定,太守只管政务,防御使只管军事,互不干涉。等他们到了陌生的州县任职,人生地不熟的,就不敢行阳奉阴违之事。另外,为了防止地方军队战力太强,防止地方武将起兵造反,大王之前命户部派官员在各州县设立税务署衙,专司收税,税收少部分留给当地官府用作发放日常开销、官吏薪俸和当地建设之用,大部分上缴国库。不让地方官府有太多的钱财可以使用,他们就没办法招募军队、增添兵甲。微臣认为还可以把地方军队的精锐抽调出来编入朝廷直属军队之中,如此一来,各地方的军事力量薄弱,虽然镇守地方绰绰有余,却无法对朝廷构成威胁,他们即便想反叛也打不赢朝廷军队!”
赵子良暗暗点头,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如果能够放慢步伐、稳定持续的施行这个办法,会更加的稳妥,但赵子良显然不是一个愿意等太久的人。他看向李泌、杜甫和李慕辰等人问道:“诸位以为如何?”
李泌拱手道:“大王,高大人这个办法极好!微臣没有想到。如果按照这个办法施行,至少关中地区应该会进行得很顺利!”
赵子良点头,说道:“如今西面已经没有吐蕃的威胁,北方也没有草原蛮族的威胁,关中地区还需要继续施行军政合一的地方军政制度吗?显然已经不需要了,如果继续让各州县的主官们在掌握政权的同时也掌握兵权,只会让他们滋生野心,所以现在是在关中地区进行削藩的最好的时机!高尚,本王把如何在关中地区施行削藩之策的事情交给你来办,先组织官吏们搞一个具体的调动方案出来让本王过目,要注意,在安排调动的时候要查一查关中所有州县主官的任职履历,不能把他们调往曾经任职过的州县,每个人所调往的新地区必须是他们从未任职过的,必须是人生地不熟地区,如果让他们回到了自己的老窝,岂不是更麻烦?要让他们在新的职位上没有任何官场旧关系!”
高尚拱手答应道:“是,微臣明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