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曜热泪盈眶,起身下拜道:“末将谢恩!”
赵子良连忙拉他:“不必如此,你且先起来,本王还有话跟你说!”
哥舒曜复坐,赵子良问道:“令弟在循州如何了?”
赵子良说的令弟就哥舒翰的另外一个儿子、哥舒曜的弟弟哥舒晃,哥舒晃现在当任循州刺史。
哥舒曜闻言颇有些诧异,回答道:“这个末将还真不知道,末将已经有一年没有与他通过信了,这次在襄阳被围几个月,就更加没有机会得到他的消息了!”
赵子良叹道:“你们哥舒家本是西陲蛮族,从你的祖父开始,一直到你这一辈,朝廷都委以重任,从不曾苛待。你自己说说,大唐王朝可曾亏待过你们哥舒家?”
哥舒曜摇头。
赵子良继续道:“特别是你父,时任兵马副元帅,封西平郡王,荣宠一时无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最后却弄得晚节不保!即便如此,朝廷仍然没有任何猜忌的启用你们兄弟二人。如今你们兄弟二人也在朝为官,官职都不低,本王希望你们兄弟对得起大唐王朝对你们哥舒家的信任。这些年来,朝廷有奸臣当道,提拔起来不少善于钻营的逢迎献媚、溜须拍马之辈,因此朝廷官员和地方官员们难免良莠不齐,但大多数官员都是好的,日后你们若是在官场上受了什么委屈和冤枉,切记不可意气用事!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上书给本王。对于那些不善于做官做事,不善于治理政务,只会逢迎献媚、溜须拍马的官吏,朝廷迟早都要把他们清理出官场,只是如今时机尚不成熟,若急功近利,只会适得其反,你们为将者也要体谅本王和朝廷的难处!若是一时受了委屈,气愤不过做出傻事来,别说朝廷不会饶了你们,本王也不会饶了你们!”
哥舒曜立即抱拳道:“大王放心,我哥舒家早已经是大唐之民,我哥舒曜和舍弟都生是大唐之臣,死是大唐之鬼!”
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哥舒曜其实是心里有些忐忑不安的,他深知赵子良不会无缘无故对他说那番话,既然说了,必然意有所指!难道是哥舒晃有什么不对劲?想到这里,哥舒曜愈加不安,心想着回去之后一定要尽快了解哥舒晃的情况。
尽管政务繁忙,赵子良还是尽量抽出一些时间陪着家人过年,只是如今大唐天下纷乱不堪,他这个摄政王实在没有什么心情过年,不过在家人面前,他还是尽量表现出高兴和喜庆,不把自己心中的忧虑带给家人。
过了正月十五,高尚把在关中地区施行的削藩方案拿给赵子良过目,在该方案之中,各州县的主官都有了调动新任官职的预案。
赵子良问道:“这次调整的所欲官员的履历,你们都详实的核查过吗?”
高尚道:“是的,微臣亲自带人详实的核查过,避开他们从前任职过的地方和籍贯地。”
赵子良把调整方案看了一遍,说道:“调整方案先留下,本王详细看过之后再决定,也许要改动。你们把这些人的档案履历都拿过来,本王要对这些人进行一些了解!”
对关中各州县主官的履历核实,并还要考虑他们是否合适新的官职,赵子良着实花费了不少时间,把高尚等人捣鼓出来的调整方案进行了大幅度修改,从正月十五一直忙到正月二十五,赵子良才最终定下了最后的调整方案。
调整方案虽然已经定下来了,但是赵子良并没有急着立即下令吏部开始执行,他还想再考虑考虑。这些天,他一直把这份调整方案带在身边,不准任何人接触,这玩意可是最高机密,只要提前泄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到了二月初一朝会上,赵子良才正式在朝会上说出了自己的决定,虽然有朝臣在朝会上对于赵子良如此操之过急的在关中地区进行削藩表示了担忧,赵子良还是以强势通过了这个决定,并下诏命吏部按照他最终确定方案立即执行,调任的一份份公文被送到摄政王府盖上大印之后再被送往门下省核实,最后再派人送去尚书省,尚书省派出官吏送往关中各州县督促执行。
收到调任官文的关中各州县主官们虽然对于调动有些不理解,但是这个调动属于正常行为,朝廷不可能让一个官员一辈子都呆在一个位置上。不少官员虽然调动的职位降低了,但却不能因为这个调动就起兵造反,调令要求他们在一个月之内赶到新的任职地点报道,关中的各州县主官们不得不接了调令,收拾行囊、携带家眷去新的任职地区去赴任。
第1057章 途中逮捕
关中地区的削藩事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赵子良对此特别关注,朝野上下也都在关注这件事情的进展,它直接关系着削藩令这一个重大施政举措是否能够继续进行。事实证明,朝廷在关中地区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至少在关中地区,还没有官员敢顶着朝廷的政令不执行。
就在关中地区的削藩事宜正在进行时,此时从西川前往梁州的官道上,一队百十人的兵马护卫着几辆豪华马车走在官道上。
临近正午时分,这支队伍抵达梁州治所汉中城,在城门口,一队兵马从城内快速开出来分列在城门两侧,这支兵马中的将士们个个面容严峻、精神抖擞。在这支兵马在城门口两侧列队完毕后,几个官员骑着马从城内走出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