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将军烈_最后的烟屁股【完结】(415)

  “是啊!”王灿也无不感慨的点点头。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王灿便离去,管王儒进来禀报:“老爷,雷公子满月酒的诸多事宜都已经准备妥当了,聘请醉仙楼的大厨前来掌厨,酒水和菜肴的材料都已经订购好了,如果不够随时可以追加,只是关于宴请的宾客还没有确定下来,夫人娘家几乎没有亲人,而老爷这边的亲戚也一时半会无法从老家赶来,所以需要宴请那些宾客,还请将军示下!”

  赵子良想了想就对王儒道:“等会我给你一份宾客名单,你照着名单给每个人发去请柬就行了!”

  赵子良很快写了一份宾客名单给王儒,这些宾客基本上都是他在左监门卫、左金吾卫任职时期的一些同僚,另外还有玉真公主、杨玉环等几个关系稍好的朋友,另外他与李白的关系也还不错,于是给李白等几个在长安的才子也送去了请柬。

  摆满月酒这一天,赵雷这小家伙很得宾客们的喜欢,虎头虎脑的,喜欢乱动,不喜欢安静,看见什么抓什么。玉真公主、杨玉环等人还分别送给他一件小礼物,李白还专门给他写了一首诗。

  赵子良抱着赵雷在宾客们当中转了一圈,让所有宾客都见一见,见完之后才抱着孩子准备返回内院,这时杨玉环跟了上来说:“赵将军,奴家去看看尊夫人”。

  赵子良一边走一边问道:“瑁皇子殿下怎么没来?”

  杨玉环神情有些黯然,“奴家跟他吵架了!”

  赵子良犹豫一下问道:“外界传言说”。

  赵子良后面的话没说出口,杨玉环却神情惨然道:“外界是不是传言说皇帝看上了他的儿媳妇,然后他的儿子不敢得罪皇帝,把媳妇往皇帝身边推?”

  这话说得这么直接,赵子良还真是颇为尴尬,只是此事太过复杂,他不知道内情,也不想参与,因此只能沉默。

  只见杨玉环苦笑道:“李瑁根本就不相信我,认为我对皇帝有意,那可是奴家的公公啊,怎么可能?每次我从宫里回来,他都会跟我大吵一架”。

  赵子良问道:“你们不是准备去就番的吗?为何还没有启程?”

  杨玉环摇头道:“去不了了,几个月前,李瑁察觉出皇帝好像对我有意,因此气愤难当,冲动之下冲进皇宫与陛下大吵一架,陛下一怒之下宣旨收回了李瑁的封地,还差点废除他寿王的封号!如今奴家对李瑁已经失望透顶,不日就将真正出家为道士”。

  赵子良颇为吃惊,“不用这样吧,就算如此,你也不用出家啊!”

  杨玉环叹道:“不如此,如何躲避皇帝?”

  “可就算你出家,皇帝真想要找你,还是能够找到的,难道你还能抗旨不成?”

  杨玉环显然也知道这一点,她只是说道:“走一步算一步吧”。

  第278章 各路英雄上京考武举(1)

  唐朝的科举制度包括了文举和武举,武举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举行武举考试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唐朝选拔将才。武则天颁布实行武举制度目的并不是很纯粹,她这样做是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要知道她得位不正,篡夺的是李唐的江山,而且当时唐朝几乎所有军队的兵权都由开国元勋们以及他们的后人们把持,这些人都是忠于李唐的,武则天只能靠大力提拔军中没有背景的中层将校掌握一定的兵权,想要掌握更多的兵权只能想其他的办法,而颁布实行武举制度,就是她掌握兵权最重要的一步棋,连续几年举行武举制度,选拔出大量有才能的将才充实军中的中层,很快把军中上层将领架空,如果没有武则天的首肯,军中高层将领根本就指挥不动军队,这一招不可谓不高明。

  同样,在政局上也是如此,武则天大力提拔寒门出身的官员身居高位,打击以关拢世家为首的门阀,这其中以狄仁杰和褚遂良为主要代表,他们也是武则天时期的股肱之臣。

  实行武举制度本身只是武则天掌控兵权的一个政治手段,当李唐重新接管大唐的权利之后,对武举制度就不怎么重视了,一般是每隔几年才举行一次,而武则天时期则基本上一年举行一次,由此可见两者之间的差别。

  当各地的衙役在城门口张贴朝廷将在今年九月初八举行武举考试的布告时,各地英雄豪杰们得到消息纷纷前往查看具体性情。

  华州郑县。

  两个人骑着快马向城门口快速奔来,左侧一人四十余岁,天庭饱满、面色红润、口阔鼻隆,留有长须,一看就知道是性格沉稳、睿智之人,眼神中不是迸射出精光。他身量高大,手指关节粗大、却又不失儒雅,显然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物。

  右侧一人年纪稍轻,也是英武不凡。两人快要到城门口时勒马停下,下马后牵着马匹挤进人群之中。

  告示张贴处一左一右站着两个衙役,左侧衙役看见这二人牵马过来,便笑着招呼道:“子仪哥哥和幼明哥哥来了?小弟正要派人去通知二位哥哥呢,不成想二位哥哥得到消息赶过来了”。

  正在观看布告的百姓闻言扭头一看。心说这不是郭家兄弟二人吗?敢情这郭家兄弟二人在这郑县还颇有名望。

  四十岁的中年人正是中唐名将、唐朝擎天柱之一的郭子仪,人称郭老令公,而他身边是他的弟弟郭幼明,郭幼明在历史上名声不显,也许是被他哥哥郭子仪盖过了光芒,但是他有一个儿子名叫郭昕,此人却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安史之乱后,安西、北庭、河西和拢右的大部分唐军内调,致使这些地区唐军兵力空虚,吐蕃趁机大举进攻。一举夺取了拢右和河西大部分地区,连朝廷与安西联系的河西走廊也被切断,当时郭昕为安西留后,李元忠为北庭留后,二人率领剩下的唐军在安西和北庭坚持镇守长达十五年,也与朝廷的联系中断长达十五年,后来德宗皇帝听闻竟然还有大将和唐兵镇守西域,极为感动,当即下召册封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封李元忠为北庭大都护。他们麾下将士人人都越级提拔七级任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