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什么放心不放心的,都是李林甫在玄宗身边不停地进言,对玄宗施加影响的结果,实际上如王忠嗣和皇甫惟明分别在朔方节度使和陇右节度使的位置上都呆了好几年,也没见玄宗对他们有多不放心?
玄宗眼神中有些不高兴,立即就被有心人发现了,一个裴姓年老官员举着芴板站出来道:“刘大人,你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如今王忠嗣将军已经兼任河西节度使,把精力都放在了河西,主持对吐蕃之事自然有王将军和皇甫将军主持,难道你的意思是王将军和皇甫将军在对付吐蕃的事情上都不如赵子良喽?”
刘姓中年官员听了脸色一黑,冷声道:“刘某可没这么说,是你裴大人要强行把他们进行比较,以刘某看来,你当真是用心险恶,想让我大唐几大名将之间互相敌对吗?”
“你”裴姓年老官员怒气冲冲,但很快被他自己压下来,“裴某并无此意,陛下早已经下旨让王忠嗣将军兼任河西节度使,又令哥舒翰接任西海都督、西海太守之职,你这个时候要把赵子良调去河西,要让他以什么身份和官职过去?你考虑过这个问题吗?”
两人吵了几个回合之后,有人就有些不耐烦了,又有一个马姓官员站出来道:“陛下,西海之事要解决其实不难,如今我大唐在陇右和河西又数万精兵,又有王忠嗣和皇甫惟明这样的名将坐镇,要把吐蕃人赶出西海并非难事,大不了多损失一些兵力、多损耗一些钱粮,问题是如果打跑了吐蕃人,又发生这种事情怎么办?要知道之所以发生这种事情,是因为朝廷把许多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将领都调走了,而调过去的都是一些酒囊饭袋,这些人仗着有朝中某人撑腰在西海和河西为所欲为、整天花天酒地、不思防务,这种情形之下被吐蕃人抓住机会大举反攻并不稀奇!”
马姓官员刚刚说完,又有另一个范姓官员抱着一大堆奏折站出来高声道:“陛下,近日来从全国各地加急送来数十份弹劾李林甫大人的奏章,这些弹劾李林甫大人的官员中官位最高的有一镇节度使,最低的有一郡太守,他们在这些奏章中弹劾李大人的罪状基本相同,都认为两年前如果不是李大人同意与吐蕃人议和,让吐蕃有了喘息之机,就不会造成今日之后果,另外把原来西海和河西大部分将领调走都是李大人安排的,调过去的一大部分都是他的门生故吏,因此他们都认为李大人是造成这件事情的罪魁祸首!其中以河东左厢兵马使赵子良将军弹劾李大人的罪状最多,多达十八条,条条都是死罪,请陛下明断!”
玄宗皇帝的脸色变了,这么多弹劾朝中宰相的奏折竟然没有事先送到御书房给他过目,让他有一个心理准备,而是直接在朝堂上拿出来,这是摆明了想给他一个突然袭击,不给他庇护李林甫的机会,同时也不给李林甫做出应对的时间。
这种事情以前也不是没有过,但很少,一般的官员不敢这么干,这是给皇帝找不痛快,后果会很严重,而这位范姓官员之所以敢这么做,明显是做了最坏的打算。
玄宗心里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知道此时没有惩治这个官员的想法,而是想着怎么把这件事情平息下来,这么多人弹劾一个宰相,此事已经上升为一个大的政治事件,弄不好会搞得朝堂动荡。
定了定神,玄宗沉声道:“把奏章都拿过来给朕看看!”
高力士立即走下丹陛把范姓官员手中抱着的奏章都拿走,放在御案上给玄宗过目。
而此时李林甫已经把赵子良恨到了极点,他没想到赵子良这么一个武夫竟然都敢写奏章弹劾他,而且列举的罪状最多,多达十八条,条条都足以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好毒啊,没想到这武人竟然这般歹毒,这是要致我于死地啊,哼,老夫誓不与你干休!此事先放一边,还是先过了眼前这一关再说,等老夫解决了此事再找赵子良那混蛋的麻烦不迟!李林甫站在左侧文官最前面心里狠狠的想着。
玄宗以最快的速度看完二十几份弹劾李林甫的奏章手拿起几本往丹陛下一丢,看着李林甫神色漠然地问道:“李林甫,西海弄成今日这种局面,这些弹劾你的都说是你的罪责,你有何话要说!”
李林甫扑通一声跪下哭诉道:“陛下,冤枉啊,两年前的情形陛下也是知道的啊,当时国库已经打得空虚在,再无多余的钱粮拨付到前线,不停下来还能怎么样?难道让将士们都饿着肚子跟吐蕃人打?这些不清楚朝廷的难处,就知道瞎叫唤,还把罪责推到老臣的身上,老臣实在是冤枉啊!另外,调去河西和西海任职的官员和将校都是由朝廷礼部和兵部考核通过的,老臣何来的权利把他们调过去?这些诬陷老臣之人都是栽赃陷害老臣,请陛下明鉴啊!”
玄宗真是有些为难,他是狠信任李林甫的,但是如此之多的地方官员和边镇大将这次都弹劾李林甫,他又不能不理睬,毕竟朝廷的权威还是需要各地方官员来维护和拥戴,如果只是少数或个别地方官弹劾李林甫,他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此次弹劾李林甫的地方官实在太多了。
为难之下,玄宗只好拖上一拖,于是说道:“此事朕还要派人详查,待朕考虑几日再做决定。众卿家还有其他事情吗?有事奏来,无事就退朝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