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汉皇刘备_青牛道人【完结】(332)

  “末将得令!”诸将哄然应诺。

  三十里外,袁绍坐在主位上,安之若素,一点也没有战败了该有的颓唐气色。他笑着与众将道:“斥候来报,公孙瓒正大赏三军,营中喜气洋洋,得意得很呐。”

  便有人凑趣道:“主公妙计,公孙瓒有勇无谋之辈,必然料不到主公还有麴将军这一路奇兵。待其志得意满之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到时公孙瓒束手可擒也!”

  袁绍听了,面带矜色,正欲说话。旁边沮授皱眉道:“公孙瓒久在军中,岂是无能之辈。若其窥破伏兵,必纵兵而走!”

  袁绍闻言,心中不悦,道:“公与何出此言?公孙伯珪欲与我平分冀州,就算知有伏兵,其仰仗幽州武力,亦必不肯退!”

  心道公孙瓒胃口大开,自己又先败一阵,他不一定会退兵。一点好处都捞不到,岂不是白忙了,谁肯干?

  公孙瓒这里派了人与袁绍扯皮。刘备这边,往洛阳进献贡品的车队也出发了。满满几大车,除了青州本地的特产外,全都是左伯纸和印刷完好的书籍。这一次,刘备决心让左伯纸和印刷术一举成名、天下皆知。虽然如今天下各自为政,但论天下之精萃,尤以洛阳为首。洛阳天子复位以来,群臣咸聚京师,士大夫云集。还有比洛阳更适合扬名的地方吗?打开洛阳市场,纸与书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向天下诸州传播。至于进贡天子,顺路的事情罢了。

  入京的队伍,以孙乾为首,黄忠为辅。孙乾为客曹从事,待人接物,来往应答,极合刘备心意,黄忠老成持重,两人相辅相成,必可万无一失。

  青州诸儒被刘备弄得心服口服,一个个都决定留下来,参与青州学院的筹建。然后同时与弟子们整理自己历年所著章句、训诂等内容,打算让刘备到时给印刷出来。

  几经商讨,青州学院的框架渐渐固定下来。明经、明法、历史、数学、格物、诸子、农政、讲武堂。未来的学院将会设置八科。

  明经科专注儒家五经;明法科专注法家理论以及先秦、国朝的法律条文研究;历史科学习历代的史书,以及培养史学、天文学方面的人才;数学科专注于研究算术、培养钱粮后勤统计方面的官员;格物科则是重中之重,除了研究完善刘备的格物理论外,这里将会是自然科学的启蒙之地。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被刘备寄以厚望。诸子科,专注研究除了儒家、法家以外的道家、墨家、阴阳家等诸子学说;农政科专注研究农家和农业问题;讲武堂,则是研究兵家学说,教以射、御,培养军事人才的地方。

  其时何休已逝,郑玄已是大汉独一无二之学术权威,于是青州高等学院的第一任院长,众望所归的由郑玄担任。至于刘备,则是副院长。本来他不想要这职务,但诸儒一个都不想接,力劝之下,他无可奈何的答应下来。心下却是暗暗决定,自己挂个名,管理方面的杂务,交给文若便好了,反正能者多劳。

  为了与太学区别,刘备不准备在学院里设讲经博士,免得被人所诟病。于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被命名为讲师。

  到了辟聘讲师的时候,刘备又犯难了。诸儒一个个,都要入明经科担任讲师。怎么劝也劝不住。刘备这下明白过来了,好嘛,原来都心里打着小算盘,都想着入学院讲经。然后夹带私货,宣扬自己的学术理论、学术思想?

  也行啊,随便你们,只要你们嘴皮子厉害,我也不怕学子们被你们忽悠了。不过,其他科的教学任务,总得为我分担分担吧?

  于是尤善《左氏传》、对史事精通的大儒颍容兼任历史科讲师;有着平定蛮乱、黄巾之功的卢植兼任讲武堂讲师;对法律律令有深研的宋衷兼任明法科讲师;刘备自己担任格物科讲师;数学、农政和诸子科,由其他三位大儒兼任。刘备麾下诸文臣,也各在学院中有兼差使。

  在把州学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又扩建了些许后,刘备择了个良辰吉日,打算大开山门,广招天下士子了。

  初平二年、建安元年十二月初一日,在万众瞩目之中,青州高等学院正式开学。

  袁绍、曹操、刘虞、公孙瓒、陈珪、刘表、孙坚等人,纷纷送了贺礼来。洛阳天子亦派了使者前来传达诏书,表示对刘备大兴教化的赞赏。

  入学分为两部分,一是士子先填写个人意愿,二是根据考试成绩录取分科。还好诸儒们弟子众多,刘备作为青州牧也不缺人手。否则开学这日,便要忙不过来。

  刘备还是低估了郑玄、卢植、颍容、宋衷等人聚合在一起的巨大影响力。平时虽然也在临菑城看到三三成群的士子,可是哪里有今日之多?这忽然,就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了那么多求学的人来。州学门口简直是人山人海,若不是刘备见机得快,调军队前来维持秩序,搞不好就要造成踩踏事件。

  士子们一个个兴奋无比,平日里要求拜名师,郑玄在青州、卢植在幽州、穎容在豫州、宋衷在荆州……一个个天各一方,想要一一求教,便要负笈而行不下万里,如今大师们难得齐聚一堂,如此方便,自己若再不来,岂不是傻?

  入学诸弟子中,有两个人引起了刘备的注意。

  高岱,字孔文,吴郡人,其父高彪乃著名的儒者,史载有雅才而讷于言,尤善诗赋,曾被马融、蔡邕等人推许。卒于内黄令任上。高岱在父逝之后,隐居老家,专心攻读经传。得闻青州牧刘备筹建学府,仿古稷下学宫之制,诸大儒纷纷响应,于是哪里还坐得住,收拾收拾便一路北上而到此处。高岱也不愧是家学渊源,凭着过人的学识,以第一的成绩考入学院,得尝所愿的进入明经科就读。原本历史上,他隐居在家,后被得了江东的孙策所推重,请他出山相助时,不知为何恶了孙策,为孙策所害。如今既然来此,料想也不会英年早逝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