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更有人品傻得可爱的,当时度辽将军皇甫规觉得抓捕天下党人居然没有他一份,难道他就不是名士了吗?觉得很羞愧,于是上书“臣宜坐之”,皇帝您把我一块抓了吧。好在汉桓帝虽然不理政事,却不是个笨蛋。他也懒得理这个不知所谓的家伙。还有巴肃和范滂,县令连官都不做了,解印要带他们一起去逃命,却偏偏从容就死。要有岑晊一半机灵劲就好了。
话转回来,却见刘备大声道:“曹太守之祸,我也痛心疾首,夜深人静,每每思及,哀恸不已”
话没说完,便见有人冷笑道:“五郎,你的哀恸不已便是钟情于山水之乐么?我看你却无一丝哀伤愤疾之意!”
刘备怒目还击:“然则如何,要某披麻带孝,哭天喊地?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终古少完人!这道理你懂是不懂?”
刘备又冷笑道:“我看你们也不是真心为曹太守哀伤,而是欲借此邀名于士林!”
这一竿子捅得,捅到许多人的心窝上了。便见无数人变色,怒叱道:“竖子休得胡言!”
“黄口小儿,某错看你了!”
卢敏等人在侧,便拉了拉刘备衣袖,让他别犯了众怒,刘备却是起了性子,反正这里一堆人,留名于史的也没几个,可见大多是碌碌之辈,他也不打算招募,那么又有什么好可惜的,且这堆人,对他的格物学横竖看不顺眼,今天就借此机会好好骂骂他们罢了:“是不是戳到你们的痛处了?我难道说得不是么?你们既然如此可惜曹太守,如此痛恨宦官,为何不追随曹太守于地下?为何不联合起来去京师和阉宦拼了?你等不是自诩为忠义高节之士吗?我看你等连这个想法都没有过吧?”
堂中寂寂,却无一人敢发声反驳,追随曹太守而去或和宦官拼了,这事还真没人想过,谁敢干?还没活够呢。半晌,有人讷讷道:“我们可以写文,传布天下,以此声援党人!”
刘备呸的一声,道:“你等在东莱山中,去洛阳千里之遥,且你等不历仕宦,素无名声,如何声援之?等你们的文章能够流传天下的时候,天下正直之臣只怕都死绝了!”
众人大怒,最初的那个出言抨击刘备的师兄一手抚胸,满脸痛苦愤怒之色,右手指着刘备道:“你简直是强词夺理!强词夺理!”
堂外的阳光照在刘备身上,更显得他之从容,刘备笑道:“我如何强词夺理了?你出言诬我,我竟反驳不得?究竟是我强词夺理,还是你等在沽名钓誉?”
众人脸色已经黑成了锅底,真没想到刘备如此言尖嘴利。
最初的那个师兄已经瘫坐于席,说不出话来。又有一人站起,大声道:“五郎太过狂妄,我等不过见你年幼无知,想劝你返回学道正途,虽言辞过激,却也是一片诚心,五郎你却对诸师兄太过无礼!”
这人倒也聪慧,想给大家一个台阶下。只是说刘备无礼,要是刘备顺坡下驴,行个礼认个错,然后大家哈哈一笑,原谅小师弟的不敬,此事便算完。可是刘备不这样想,怎么,把我架起来当靶子,现在发现不行了又想让我顺坡下驴,凭什么呀?凭什么我见好就收,最后成全你们大度的名声?
刘备厉言道:“可笑!我年幼无知?哈哈!我师郑康成、卢子干可言我刘备年幼无知,尔等便不行!格物之论,蕴含圣人大义,且已得郑师和卢师之推许。若此为邪途,莫非尔等讥我郑师、卢师不如尔等?”
这顶帽子扣得。刘备不等众人反应,又迅速道:“格物致知,乃儒家大道之基,我与卢子达诸人,非钟情山水,乃寻求天地之道也。尔等不明此中之真意也就罢了,何故如此诽谤我?是我好欺耶?”
便有人道:“五郎大言不惭,格物致知,五经之中,圣人一笔带过而已,如何能是大道之基,且莫作惊人之论!”
刘备道:
第二十三章 东莱故事(4)
刘备诘问道:“管仲者,何人也?”
堂中众人不知刘备何意,居然扯到了管仲的身上。思来想去之后,有人用孔子的话回答了:“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如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刘备没等这人说完,便打断了:“这么说来,尼宣公也是很赞赏管仲的了?”
这人回答道:“是的,管仲乃大贤!”
刘备击掌道对啊!尼宣公如此夸赞的人物当然是大贤了。可是这么个大贤,为何在他的主公公子纠死的时候,没有为他殉死,还做了他故主的宰相?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位,公子小白登位,为后来的齐桓公,处死公子小白,和管仲齐名的大臣召忽自杀,管仲为齐桓公所用。
这一段典故在坐之人无所不知,子贡曾经问孔子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关于子贡的疑问,孔子作出了很好的回答,先是说了一通管仲的功绩,然后说难道要管仲像一般的平庸男女一样,为了守小节而在山沟里自杀而不被人知道吗?
孔子的意思很明白子,像管仲这么一个仁德的人,我们何必去斤斤计较他的德操呢?所以说孔子他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实用主义者,这个例子也算是孔子版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