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忽然发现,自己有点敬仰这个老头儿了,于是道:“陆公放心,策亦曾久居舒县,此城百姓,亦是我之父老乡党。必不敢加害。”
陆康心中欣慰,笑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孙策既定舒县,便遣人四处安抚百姓,又运粮入城,解城中之缺。恐百姓惊慌,又屯大军于城外,自己则还居周瑜旧宅。百姓见孙策如此,于是心中皆定。
孙策到了周宅,见宅院如初,未损一砖一瓦,召人问之,对道:“太守有令不得毁此宅。”
孙策心中愈发感激。他之前兵进庐江,将周瑜和自己家小都转移到了九江。现在看来,就算他们还在舒县,以陆康的性子,只怕也不会对他的家人怎么样。
建安六年春三月,孙策拔舒县。之前因为袁术许他庐江太守,孙策也愿在熟悉的地方为官。结果就在孙策在舒县等候袁术的任命的时候,刘勋来了,他是以新任庐江太守的身份来舒县的。
袁术再次毁诺,让孙策大失所望。而袁术也觉得自己没错,徐州新得三郡,广陵太守让你舅舅吴景去做了,彭城给你父亲孙坚了,自己只任命了个下邳国相。还让你做庐江太守怎么行?自己手下文武还有一大批人没安排呢。不说别的,为了搞平衡,也不能全都便宜了你姓孙的啊。
袁术得了庐江,心中还是很高兴的。怕孙策有意见,又任命他为督军中郎将。使往讨会稽叛贼严白虎。
袁术在寿春,打开地图一看,嗯,庐江归附,扬州渐稳,把刘繇给干掉后,扬州便彻底是自己的了。徐州也得了三郡,等歇上一歇,一鼓作气,彻底赶跑曹操,占据徐州。到时自己就坐拥扬、徐、豫三州。到时这天下,自己坐拥三州,兄长袁本初有冀、并两州。嘿嘿嘿,便是这皇帝之位,咱袁家也能有资格坐上一坐了。
袁术想到开心处,不由哈哈大笑起来。笑完又想起袁绍来,这个兄长,素来与他不合,他要往东,袁绍便要往西。明明汉朝崩乱在即,他还要立什么刘虞为帝。这猪脑袋也不想想,刘虞是光武帝废太子东海王刘强之后,素有仁德之名。要是真的立了他为天子,又岂是现在那两个娃娃天子能比的,到时天下必然归心。那咱袁家还有机会吗?
而且刘虞站稳了脚跟,又岂能甘心当个傀儡天子?迟早要拿袁家开刀。这一点袁本初难道你不明白?
想着自家哥哥,袁术觉得心有些梗痛。
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
其实袁术猜错他兄长袁绍了。袁绍和袁术一样,也早就不把天子放在眼里了。董卓行废立之事,立了长安天子,他袁绍不乐意,于是就要立幽州刘虞为帝。天子,董卓也好,袁绍也好,只是把他们当傀儡罢了。历史上的袁绍要是心中还有天子,早就把天子迎到冀州了。还有曹操什么事。而事实上,袁绍的谋臣们也都劝过袁绍了,让其迎天子车驾到邺。史载说是帝立既非绍意,竟不能从。于是才有曹操奉天子以讨诸侯的事。所以说,袁绍袁术两兄弟,其实是一丘之貉。
夏五月,北地大旱。蝗虫大起。好在先帝时,刘备曾献治蝗之策,多年不停完善下来,各州已经形成了一套有较防治蝗虫的机制。至于青州,更是不用说,田地里到处都是除蝗的人。青州的蝗虫尸体,也大多数都被百姓收拾回去喂了家禽。
虽然蝗虫不足以为害,但天不降雨,也是要老命的事。大河水位下降,小河彻底断流。用来灌浇的水渠已经干得龟裂。城外有些村庄,旱得连水井都枯了,没法子只能带着家小往城市迁移。
防旱在后世,都是一个头痛的问题。刘备也拿老天爷没法子。城郊还能派遣军士护送水车四处送水。太远了的地方他也没办法全部照顾到。只能让治下各县,妥善安置灾民,然后让荀彧等人安排救灾。
没有高速公路,没有矿泉水,没有救援飞机。就算刘备让骑兵用宝贵的战马拉车,运送一瓮瓮的水和食物送到各处,仍然避免不了有难民死亡。
难民们首先目标,就是青州牧府治所临甾城。络绎不绝的难民,拖家带口,往临甾而来。希望仁慈的刘使君能活他们性命。牧府民曹官吏早早出动,在城外搭建棚屋,粮食,饮水,还有医生,全部配齐。卢珻和罗耶珂也在牧府亲军的护卫下,出面慰问灾民,为夫君刘备分忧。
刘备又令亲军别设一营,以安置失去父母的孤儿,以傅干,黄叙两人为军司马,教孤儿文武事。
每逢天灾时,除了救灾,还有一项比救灾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就是打击流言蜚语和打击邪教。不管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总会有这么一小撮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他们仿佛就是为了混乱而生。没有混乱就要想办法制造混乱,混乱了那就加上一把火让其更混乱。
刘备在舆论控制方面,一直做得还可以。但千防万防,还是仍然防不住这些人。这不,青州一旱,各种纬书图谶,各种小道流言就出来了。先是东莱有张勋,自称乃秦人之后,夜梦秦始皇帝,说汉既失德,他当代汉为天子,复兴大秦。这种搞笑的言论,也有人信。于是张勋聚众数百,于自己家中登基称帝,建国号为秦,分封群臣,广纳嫔妃。然后狂欢了几日后,带着几百人去打东牟城。被东牟令全歼。什么皇帝丞相皇后将军太子,一个没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