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大笑一声,道:“无妨,妥与不妥,子义自会报之于我。”
刘备用人,向来不拘一格,荀彧也便不再多问。
史载魏延第一次出场是以部曲的身份随刘备入蜀助刘璋平定张鲁之乱,到了与刘璋决裂,攻打刘璋时,魏延才因功迁为牙门将军。这会在青州,未有寸功而得授校尉之职,别提魏延心中是多快活了。心潮起伏的同时,亦誓欲报主公知遇之恩情。
刘备却是觉得魏延既然跟随自己从区区小卒做到了后来的一方重臣,早就证明了他的能力,区区校尉之职,何足道哉。
刘备无意间发现了魏延,又得知自己书院中不是无人可用,心中快活。于是大笔一挥,圈了几个名字,对荀彧道:“着王粲、阮瑀、徐干、高岱、祢衡等人,出院观政。”
可不能白养着你们,几个年纪大的固执起来我没办法。你们几个小的我就不信心中毫无功业之心了。
荀彧告退之后,刘备又拿起文书看了起来。得益于左伯纸,如今府中文书来往,除了需要留档封存的外,俱是用纸书写,比起在竹简和绢帛来,既省时间又省钱。不知要方便多少。看了一会,看到了太史慈的汇报。
之前刘备在徐州,令太史慈操练水师,然后自胶东半岛沿海岸线绕行至长江口,随时准备作战。后来太史慈上报,言第五军战力未成,而舰船亦不足用。恐难以成行。后来随着战事变化,刘备也把这事给忘了。
现在打开一看,原来是太史慈对于水师的一项详细规划。于是刘备细细看了起来。太史慈在文中道,若建水师,则造船工匠不可缺,如今青州只有一个造船厂,早就已经忙不过来了。主公新得了徐州,不如在徐州招募工匠和士兵,就近建立新的船厂和水师,一旦有事,则随时可以投入战事。不必自青州调遣。青州水师可以用来镇守辽东和青州本部……
说得入情入理,可是,麾下没有擅长水战的水军将领啊。太史慈到了辽东转了一圈,也算是在海上见过风浪了,可是他也不通战法,让他操练水师确实是为难他了。严颜倒是精通水性,在巴郡也跟随他顺水而下破过叛军。罢了罢了,历史上的曹操没水师,后来为了平定东吴不得不筑玄武池以肄舟师,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也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水师吗。难道自己这个时候开始发展,还会比历史上的曹操差了?
第三百一十九章 吴郡陆氏
刘备传信给张昭等人,让他们在徐州招揽贤士以及匠人,只要有一技之长的,通通全收。又命张飞和严颜于徐州选址,招募精通水性的士兵,用来操练水师。
却说孙策于吴郡,听了周瑜之言,广纳名士,招揽贤人。吴郡陆儁听了,便回府与儿子陆尚及侄陆逊商议道:“孙策攻破庐江,大人因此而遭难。我家虽世居吴郡,然父仇不可亡。今孙氏反袁,攻城略地,有霸江东之意。我闻刘使君南来,徐州遂归其有。我欲举家往徐州相投。汝等以为如何?”
陆尚道:“但凭大人作主。”
陆逊道:“叔父此言正合我意。听闻刘使君于青州设立书院,招揽大儒著书立说,儒士如云,弟子无数。我恨不能腋生双翼,飞而往之。”
见儿子和侄子没意见,陆儁也不理旁边贪玩的弟弟陆绩,于是便通知家人,准备北迁。陆家,吴郡世家大族,历史上直到孙策死后,陆逊和陆绩为了家族利益才先后出仕东吴。如今陆儁还在,又多了刘备这个选择。自然不会去投奔曾经攻打过自己父亲陆康的孙策了。
过江的时候,遇到了袁胤,袁胤拦下陆家船只,问清楚了要过江去奔刘备。袁胤也没为难,痛快的放行了。这个年代的士族,既优雅又矛盾。在士人择主而事之一方面,他们看得很开。于是便有了颖川集团和诸葛家族分仕三国的情况出现。家族利益至上,这是所有的世家大族们所共同遵循的规则。史上袁术死后,其子出仕“仇家”东吴,其女许配给了孙权,袁术的孙女照样嫁给了孙权的儿子。凡此种种,举不胜举。
陆儁带了一家老小跑到徐州,这才知道刘备回师了,张昭知道后,通知了张飞,于是张飞便遣了副将叶蛟一路护送陆儁等人到了青州。
青州刘备听了,不由大喜。之前不久还在为人才发愁呢,这上天就给自己送宝来了。不说陆家其他人,单只一个陆逊,就够刘备偷笑的了。
于是连忙出府迎接。按说刘备如今身份贵重,等闲人他也不会出府相迎了。但陆氏不一样,撇开陆氏不说,这却是第一个南方举家来归的士族。单凭这一点,就值得刘备重视。王粲不算,他家本来就是北方人,只是到了南边不受刘表重视再北来青州而已。
陆儁见刘备亲自出府,降阶相迎,心中感叹刘备礼贤下士的同时,心中也暗松了一口气,陆家在青州无忧了。接下来,就该拿出本事来了。不过,陆家子弟会没本事吗?陆儁信心满满。
刘备把陆儁一家迎入府中招待,又使人请卢敏、荀彧等人相陪。不得不说,陆家这一家人的基因,实在是好。从陆儁到最小的陆绩,一个个长得俊伟非凡。陆家子弟又受上代家主陆康教诲熏陶,行止仪容,一举一动,皆无可挑剔。席上诸人见了,亦不得不心中暗叹,果然是南州名士,江东大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