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他们是打死也不想回去了,洛阳这边袁绍已经拒绝,那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去呢?荆州是个不错的地方,离关中也近,可是连张绣都败退回来了,刘表和曹操正在大战,那里能去吗?而且曹操和袁绍素来亲善,当初听说袁绍立刘珉为帝,曹操可是一声不吭,后来还受了洛阳所任命的官职。曹操那里不能去,就更不用说扬州的孙坚了。
排除了袁绍、曹操和孙坚,天下便只有三个地方可以去了。幽州、青州和益州。这三处地方,有好处,好就好在都是汉室宗亲的地盘,天子与百官去了,必然不会受委屈。也有坏处,坏就坏在路途都太遥远了。
哦,不对,益州不远,但道路实在是险恶难行。除了子午道、陈仓道等几条栈道外,根本无路可通。更何况,刘焉在世时,就让张鲁盘踞在汉中。而张鲁在汉中,截断交通、斩杀汉使,使益州与天下音信隔绝到如今。天子就是想去,只怕也难以成行。
思来想去,也只能是幽州与青州两家了。刘虞已经老迈,而刘备却正值壮年,势力又比刘虞雄厚,当年扫灭黄巾、攻打董卓,都立下了赫赫功绩,足见其忠。这么个好地方,确实可以去。就是路途太远了。让人畏难。
杨彪发言了,他当然想去青州,他亲家卢植、好友蔡邕等人都在青州,或是担任要职,或是诗酒唱和,过得滋润极了。他有什么道理不去。于是杨彪道:“陛下,刘备宗室之后,其少时便受先帝赏识,名垂海内。今其坐拥二州,兵雄将广,人才济济。且卢植、郑玄、蔡邕等汉臣,皆在青州。陛下若往,青州自刘备以下,必翘首以待陛下銮驾也。”
天子与众臣想了一想,确实如此。如今天下诸侯并起,各自招延俊杰,原来的朝廷旧臣,散落各地,却以青州为最。到了那里,想来也不会有人生地不熟的情况发生。
士孙瑞开言道:“青州虽佳,然关山远阻,道路难行,为之奈何?”
群臣议论纷纷,确实如此,从河东入并州,再从并州入幽州,再从幽州穿过冀州渤海郡才能抵达青州,有这么走的吗?
这时黄门侍郎钟繇在旁边听了半天,便道:“陛下,此计乃贾诩所献?”
天子点头称是。钟繇心中就冷笑一声,出列拜道:“陛下,臣同意东归青州,但绝不同意取道并州之议。贾诩多谋之士,出此下策,必定别有心思,伏惟陛下深虑之!”
贾诩什么都算到了,却没算到有个钟繇,一眼就看出了他心中有鬼。钟繇字元常,颖川人士,相貌非凡,聪慧过人,此时随驾跟前,担任黄门侍郎。这也是个机智过人的,看到贾诩献策,再联想到此时袁绍与幽州大动干戈,马上就联系到贾诩肯定是想借东归之事在其中搞事情。也是了,贾诩什么时候一心一意为朝廷、为天下考虑过了。从头到尾,贾诩便不是什么纯良之臣。
至于贾诩在其中想搞什么事,钟繇一时还未想透,但左右不过是与北方的战事有关罢了。钟繇这么一点,天子与诸臣瞬间就从路线的讨论、东归青州的憧憬中清醒过来了。是啊,贾诩素以筹画著称于世,怎么会设计这么一条路线出来?难道这么大的天下,便没有第二条路线了么?冷静下来的天子与公卿们,决定召唤贾诩过来,好好问一问。
贾诩在城外,闻得天子召对,便更了衣,随使者一路入城去了。
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刘大战(三)
贾诩到了地方一看,天子与百官皆在呢。瞬间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见贾诩到了,得了天子许可的钟繇便问道:“贾大夫,陛下与百官皆欲东行。然借道并州,道路遥远。贾大夫可有他途?”钟繇言外之意很明显,大家同意你东归的建议,但对你提出来的路线表示不信任。
贾诩心思电转,遂对道:“钟侍郎,若要往青州,最近之途,莫过于渡河,入河内,经兖州,顺水而下,则可抵青州也。然则河内为袁绍所有,其于平阴、河阳等地驻有重兵。且我凉州甲士多不习水性。恐此路不通也。”先说好,不是我不想走近路,实在是没得选。
天子与诸卿听了,一阵沉默。函谷关前已经死了个大臣了,足见袁绍态度之恶劣。顺河而下,总不能不靠岸补给,到时进入了袁绍境内,鬼知道袁绍会干出什么事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事不能干。
可是一条笔直的路就在眼前不走,却要北上并州,走一个“几”字形的路线出来,大家也不愿意。路途遥远就意味着时间长,时间长就意味着风险多。这并州,也是袁绍地盘,对自己恶意满满。这一去,路上注定不会平静。能安全到达青州吗?
诸大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钟繇却对天子道:“陛下,道路难行,不若且派人至青州,问过刘使君,看他意下如何?”
天子与公卿们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这边讨论得热烈,却忘了知会刘备一声。天子与诸臣的潜意识里,还是觉得自己是这天下的主人,是朝廷的代表。千里奔赴青州又不是去做客的,朝廷整个搬迁到青州,刘备这个外镇应该感到莫大的荣幸才是。当然,刘备麾下能人无数,与刘备取得联系后,说不定刘备能给出不一样的见解来呢。到时就不用再走这么远的路了。
于是天子便道:“准卿所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