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不是要争这幽州牧吗?我给你们来个釜底抽薪,罢州牧改设刺史。至于这刺史,你们谁爱当谁就去吧。
刘备话音方落,殿中立时鸦雀无声。谁也没想到,刘备竟然会来这一手。幽州牧和幽州刺史,这中间差别可大了。州牧是一州军政主官,可以自己征辟人才,招募军队,可以说在州中,基本上就是州牧说了算。而刺史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监察官罢了。这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能比吗?
杨彪艰难的吞咽了一口吐沫。想开口反驳,却又发觉自己无法找到完美的理由。怎么,刘备一心为朝廷着想,削州牧,罢割据。你杨彪却一心反对,你这是想干什么?
比手腕、引经据典我比不过你们这些老官僚,但我会掀桌子啊。刘备看着殿中脸色难看的诸位大臣,心中不禁暗爽。
事实上,诸位大臣与天子,都没想到刘备会出这么一招。罢州牧设刺史这事,除了特殊情况以外,不管放在哪个朝代,无疑都是属于政治正确。这种一心替天子着想,与朝廷分忧的做法,让诸臣如何反对?
幽州没了州牧,代表着什么?代表着朝廷可以直接任命幽州诸郡县的守令,直接收取幽州的税收,直接干涉幽州的军政诸事,而不是把权力交给幽州牧之后不闻不问。
在朝廷看来,刘备必然要与大家争吵不休,必然要趁机力推卢植继任幽州牧。谁曾想刘备使出这么一招来,许多人心中直叹,刘备真是狠呐,怕自己不能染指州牧,索性把州牧之位也给去了。简直就是两败俱伤。
在刘备看来,其实不然。他对幽州牧,说实在的,没太多兴趣。因为不管是不是他这边的人担任州牧,幽州这种地方,也仍然摆脱不了他的影响。刘虞死时齐周等人俱在,刘虞的态度他们已经看得一清二楚。代郡的阎柔跟着自己一道合力打袁绍,早就心甘情愿的听从自己的指挥了。辽东诸郡,在刘虞时代便已经属于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幽州牧是不是卢植,对自己有什么差别吗?
或许是有,但在袁绍这个大敌仍在的时候,幽州牧除了配合自己之外,再无他途。所以幽州牧在别人眼里或许很重要,但对刘备来说,真的没什么好争的。
刘备不得已而出此策,一是不想让朝廷与自己因此事而发生争吵。二是想给老丈人卢植出口气。卢植人品资历威望才能,难道还做不得一个州牧?刘备从此事中便清楚的发觉,朝廷诸臣在以后,只怕还会生出无数事端来。不过他也不惧。争斗可以有,但必须在自己的控制之下。毕竟,目前的第一要务,还是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在这个战略目标面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刘备觉得,自己稍微做一些让步,并不是不可以。
刘备看着殿中一片寂静,于是又道:“至于刺史人选,陛下与诸公决断可也。”
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绍动作
殿中又是一阵寂静,在天子以目示意之下,旁边的侍者总算反应过来,扯着嗓子喊道:“退朝。”
散朝之后,刘备便径自上了马车,也不回府,却是直往荀彧府中而去。到了荀府,见了荀彧,刘备便说起自己朝拜天子之事。
荀彧也是吃了一惊,道:“天子用戟以戒不虞,虽有旧制云三公领兵入见,皆交戟叉颈而前。然自天下动荡以来,此举不合时宜,早已废之。今日怎会如此?”
刘备在荀彧这里把这事给弄得一清二楚,这破制度早在孝灵皇帝之时便没人把它当一回事了。董卓也好,袁绍也好,谁也没对他们这样干过。临到了自己头上,却“享受”到了这样的待遇。
刘备不禁怒火中烧,这是朝廷故意为之,想要给我来个下马威吗?想起今天受到的惊吓,刘备觉得,此事不能容忍。他自掌兵以来,何尝受过如此对待。若不是感觉到了卫兵没有杀气,当时他只怕就要暴起了。
不说他身系千万户百姓所托,不能有失。就是家中,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娇滴滴的妻妾。他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没有做完,他不能容忍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一念至此,刘备起身,决然道:“吾以身许国,想不到朝廷如此待吾。若不废此陋制,从此之后,吾不朝君!”
荀彧在旁边听了,也只是默默一叹。这事,朝廷却是做得差了。
却说袁绍率了残军败将回到魏郡之后,便开始“秋后算账”了。作为冀、并两州的领袖,他只能是英明神武。这一路大战迭起,损兵折将,麴义之后的头号武将淳于琼竟然都战死了。损失如此惨重,总得找个替罪羊出来背锅吧?
袁绍觉得自己的指挥没有问题,战略上也是对的。吃了败仗一是刘备与刘虞联手之后,势力大增。二是自己内部出了问题。
首先要查的,就是为什么长安天子到了自己境内,而自己远在幽州的时候,境内诸将却坐视长安天子到了刘备处?要不是长安朝廷到了刘备那里,刘备和刘虞军队的士气能如此高涨吗?他们的士气一涨,在气势上就压住了己军,这也是导致自己兵败的一个原因!
先查并州,嗯,朝廷进并州的时候,高干正在配合自己攻略幽州。不怪他。老三袁尚镇守壶关,兵马如此之少,还能够击退吕布,不但无过,而是有功。在吕布的掩护下,长安朝廷瞒过并州的动静,并不难。所以也不能怪袁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