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之后,一看旗号,便率了大军径往令旗挥舞的方向去了。文丑听了太史慈的话,气得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却又无可奈何。他心里清楚得很,自己与太史慈还是有差距的,所以也只好看着太史慈的背影远去。
骑兵本来是要利用速度和冲撞力度来突破步兵军阵的,只是两边都有骑兵,没办法也只好用宝贵的骑兵先来对决了。
两支骑兵如两条长龙,翻滚着绞杀在一起,骑兵们还没觉得如何呢,两边的主帅看着一个个跌落马鞍的士兵们却是心痛不已。便是家大业大如袁、刘,也不想在这看到骑兵有太大的损耗。
养骑兵,那可是个奢侈活。在往年,也只有大汉朝廷这个代表着国家的主体才能够养得起。现在诸侯纷争,在战频繁,骑兵虽然不得不养,但代价却是吓人。马场,良驹,还有骑兵,每一样都是耗资巨大。
汉人培养骑人,可不像是草原上的那些胡儿那么简单。胡人自幼便生长在草原,深知马性,数岁便可骑马。所以胡人成年之后,拿一张弓,跨一匹马,这便成了骑兵了。几乎零成本。汉人却不同,汉人培养一名骑兵,除了骑术外,骑战、指挥都是很重要的内容。所以胡人的骑兵,胜则还好,一败便是一溃千里,无勇气再战。因为他们打仗,全靠马力,一拥而上,毫无阵形可言,赢了就赢了,赢不了就退。
而汉人则不同,冲锋也好,后退也罢,一进一退,一举一动,都有着阵型与旗号的指挥。所以纵然是暂时的失利,汉人也能够迅速的恢复战力。这便是兵法的作用。这也是胡汉相斗数千年,到最后却始终是汉人赢的原因之一。
袁绍与刘备见骑兵杀作一团,甫一交战便死伤无数,心中差点滴血,于是忙忙传令调动己方骑兵脱战。再不罢战,两支精骑便要拼个两败俱伤了。这个结果,却是谁也不想得到的。
骑兵脱战之后,复又绕了一圈,仍游弋于步卒大阵两侧,以保持威慑,避免对方骑兵突然发难。
这个时候,鼓声动天、号角齐鸣的同时,两边黑压压的步兵大阵,也逐渐开始靠拢接触了。两边的将士们把眼瞪得溜圆,手中刀枪紧握,随着鼓声踏着步伐,随时准备着只要阵中一声令下,便好把手中的兵刃捅往对方的胸膛。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同是大汉的好男儿,却不得不为了他们各自的主帅,而刀枪相见。这一战,也不知道将有多少人会彻底埋骨此处,从此长与青山作伴,不得把家还。
而袁绍与刘备,却是眼皮也未曾眨一下,不是他们没有仁爱善良之心。而是他们深刻的知道,若不把对方彻底打趴下,未来的战争只会更多,死的人也会更多。
以杀才能止杀,大战过后,方能和平。
第四百四十三章 马邑城破
冀州、青州两大集团军排成整齐的阵列,在旷野上厮杀。巨大的喊杀声震散了天上的云朵,初夏的阳光,直洒下来,炙烤着大地。
上苍冷漠的注视着大地上它的子民们,看着他们在哀嚎,在流血,在一个个的倒下死去。鼓声隆隆,响彻九天;旌旗裂裂,迷乱人眼。刀闪寒光,此乃杀生利器;枪现冷芒,却是夺命无常。
两支大军如同两只饥饿的猛虎,经过了无数次试探之后终于狠狠的扑咬在一起。两军大打出手近二个时辰,最后发现,破绽都被对方保护得好好的,暂时似乎谁也奈何不得谁。于是,两边的主帅不约而同的下令鸣金收兵。
当锣声回响在战场上空的时候,方才还在捉对厮杀的双方将士们,默契的渐渐收了手开始罢斗。大军列好阵,在军官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进了营。然后,打扫战场的民夫与辅兵们出来了。他们先是搜索着自家的幸存将士,不管轻伤重伤,只要还有一口气,便简单包扎后迅速送往营中医治。至于死尸,也只能挖个深坑,纵火焚烧之后就地掩埋了。
在医治方面,有刘备的高度重视,有张机和华佗两大国手在青州开馆多年,青州的医疗水平比起其他诸州来,明显要好很多。并不是说青州的医术便领先其他地方了。而是指青州整体的医学理念更为先进,比如卫生消毒、比如后期护理等等。这样一来,青州军中的伤患痊愈率明显就要比其他诸侯军中要高上不少。而老兵,在战乱期间,无疑是非常宝贵的一笔财富。
就在界桥这里,袁绍与刘备分别罢兵归营,继续对峙的时候,并州战事终于也有了进展。
却说那日白天,赵云与吕布见攻马邑不下,便收了兵回营,到了晚间,遂使田豫等诸将一道攻城,却暗中让张辽率了一众健士,隐伏在城下,只待喊杀声起,便趁机自守军薄弱处偷入城中,往寻马邑张氏做内应。
牵招在城头,见赵云与吕布收了兵,强抑下满身疲惫,回转府中,唤来副将道:“汝且引兵去围了张府,若张氏胆敢妄动,便全部给我杀了,一个不留!”
副将疑道:“张氏乃城中望族,不知将军为何如此?”
牵招冷笑一声,道:“雁门张氏,好大的名声,你可知道,今日在城下的是谁?那便是张家嫡系的子弟,吕布麾下的大将张辽张文远!”
副将一脸不可置信,只见牵招继续道:“张辽既然随吕布投了刘备,自然要多多表现。他随大军一路南来,沿途喝降数县,真是好大的威风。你说他来了马邑,又会如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