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大田一片可怕的寂静。台风险些刮到这个地区,台风边缘偶然带起的阵雨平浥了城内往来车辆所掀起的令人窒息的尘土。夜间缓缓地消逝,寂静为不祥的喧闹声打破。约晚10时,艾尔斯中校在他的指挥所里听到在他右方有坦克的隆隆声,他派出一个巡逻队去侦察,谁知有去无回。艾尔斯打电话给比彻姆说,他认为敌军正在城的四周活动,再次建议撤退。
午夜间,第34步兵团指挥所接到报告,说有一支敌军在锦山路上大田以南6英里的地方。乔奇·W.克里斯坦诺夫中尉和第24侦察连的9个人乘吉普车开始沿路巡逻侦察。在大田以南6英里的地方,一道敌人路障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克里斯坦诺夫用无线电报告与敌接火。7月20日凌晨3时,侦察连的一个排驾车沿着同样的路线小心翼翼地开出大田去,察探虚实。敌人的火力在同一个路障处挡住了这个排。他们在那里看到了先前来的几个巡逻队员的尸体以及被毁坏的四辆吉普车。再早些时候,凌晨2时,有消息传到大田,说一辆吉普在倭馆路上遭到伏击。
由此看来,敌军的一些部队夜间已绕到了大田后方——只是实力尚难确定。但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些事件发生时并未按这种逻辑去判断。迪安将军声明,他没有听说过锦山公路上有敌人的路障——显然没有人向他报告过这件事,他倒是听说了倭馆路上吉普车的事,但只把它当作几个渗透进来的敌军所为,无关紧要,因为公路在伏击过后似乎就通行无阻了。
三、大田第二日
7月26日3时许,第34步兵团第1营的情报参谋闯进艾尔斯中校的指挥所,说北朝鲜人已经越过营的前沿观察所,突破了该营的主要防线,他们自天黑后一直留在这个观察所里。艾尔斯说,这是他首次得知有关敌人总攻击的消息,他此时已能够听到前方和右方的轻武器射击声,看到营阵地上空多处突然闪现照明弹。在营左翼的C连阵地上似乎没有什么战斗。
敌人的步兵和装甲兵沿着公路的两侧进攻,卷击了营的右翼,其它的敌步兵从北面攻击这个翼侧。北朝鲜人突破了步兵连后面81毫米和4.2英寸的迫击炮阵地,尔后袭击直属连。4时左右,敌轻武器火力击中了一营指挥所所在地的朝鲜房屋,从被攻占的前沿归来的步兵开始进入直属连防区。艾尔斯设法和在前沿的那些连取得联络,但没有成功。他给团部发电,说坦克已经突破他的阵地、向城里开去。有证据说明,步兵火箭筒反坦克小组在进攻开始就放弃了他们沿公路的据点,步兵连肯定也没有在自己阵地上战斗多久。部队越来越混乱,艾尔斯决定撤走指挥所。营主任参谋利兰·R.邓纳姆少校率领了重迫击炮连、重兵器连和营部的200来人,躲开敌人的枪炮从柳等谷南下,艾尔斯和他的作训参谋殿后。此时正值东方放晓。
在大田,比彻姆上校接到艾尔斯的报告,说敌坦克已进入第1营阵地。后来,与第1营的电话通讯中断,比彻姆派出电话兵去检修。他们回来说,他们过不去——在机场附近的路上有敌步兵,团作训参谋不相信这个报告。比彻姆坐上吉普车,向第1营指挥所开去,要亲自摸清情况。在大田以西半英里的道路交叉口(从西北方向延伸过来的汉城主公路与论山公路在这里相交),一辆敌坦克突然从黑暗处显现出来。比彻姆从吉普车上跳下时坦克机枪开始射击,一颗子弹从他身边擦过,其它的子弹把吉普车点着了。比彻姆往回爬了数百码远,找到了一个3.5英寸的火箭筒反坦克小组。他把这个组引回路叉口,第3战斗工兵营C连的这个火箭筒组向坦克发射火箭,坦克中弹燃烧,炮手被俘,然后该组据守路叉口。早晨时,该火箭筒组和第24侦察连的一个火箭筒组又摧毁了来自机场方向的两辆T-34坦克。
7月20日黎明,就在大田以西十字路口的这次战斗中,首次证实了用3.5英寸的火箭筒可以攻击T-34坦克。这种火箭筒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一直在研制,但碍于所用弹药难于完善,从未向部队配发过。在弹药标准化、投入生产后仅15天就爆发了朝鲜战争。7月3日,麦克阿瑟将军要求将这种新火箭筒空运到朝鲜。首批火箭筒和一个教学组一道于7月8日离开加利福尼亚的特拉维斯空军基地,10日抵达大田。首批交付的新武器于7月12日到达大田。就在同一天,从第24步兵师挑选出来的人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该武器。3.5英寸的火箭筒是铝制的重约15磅,看上去象一个5英寸长的烟囱管。它是电动的,从其光滑的炮管中可发射长23英寸、重8.5磅的火箭。火箭设计成椎形装药,可烧穿当时已知的任何坦克的防弹装甲。这是火箭毁灭性最强的性能。
当比彻姆与敌坦克遭遇后回到指挥所时,发现与第1营仍然没有联络上。但是,过了不久,一位团参谋告诉他,与该营的无线电通讯已经恢复,第1营报告说情况良好。后来才得知,在艾尔斯报告敌军侵入其阵地之后,第1营与团部再无通讯联络。对这一事件可能作出的唯一解释是,北朝鲜人利用从艾尔斯中校缴获到的无线电(吉普车)给团里发了个假电报。
有关敌人突破团防御阵地的一些传闻使比彻姆上校感到不安,他在黎明后命令第3营向第34步兵团第1营与第19步兵团第2营之间的间隙发展进攻。第3营K连与M连的一部分开始执行这个命令,但未能到达指定地区。在通往机场的路上他们与敌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遭遇战,六辆T-34坦克和估计一个营的敌步兵冲散了部分美军。在这次作战中,K连的罗伯特·E.但尔上士因为勇敢地掩护和指挥着先行排的撤退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整个部队撤到原来第3营的阵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