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周赫煊和中国电影制片厂的人,今天的观众对影片都没啥了解,全是看在周赫煊面子上才来戏院的。
很快,戏院里就陷入死寂,直到片尾曲《我的祖国》响起,人们才开始唾骂和诅咒。
林森的眼眶有些湿润,叹息一声,默默离开了。
周赫煊却被记者团团围住,接受大屠杀的相关采访,他把早已印刷好的资料分发给记者们。
第二天,超过四分之三的重庆报纸,都在义愤填膺的报道南京大屠杀。国党中央宣传部亦给予配合,宣传日军的残暴兽性,号召青壮年踊跃从军报国。
文化界也纷纷响应,包括前段时间被喷得快死的梁实秋,也在文章里头说:“昨日目睹大屠杀纪录片,不由背心发凉,未能想人类竟能暴虐至此,与禽兽何异?日本不仅是中国的敌人,更是全人类的公敌。”
这次梁实秋没有再被喷,大家跟着他一起骂,同时文艺界各宣传小组,也在前线和后方拿着南京大屠杀的相关资料进行宣传,激起全体民众的同仇敌忾之心。
至于梁实秋为什么被骂,那得提到抗战时期的一场笔仗。
去年底,梁实秋担任《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的主编,他在副刊上说:“现在抗战高于一切,所以有人一下笔就忘不了抗战。我的意见稍有不同。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欢迎,但是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截搭上去。至于空洞的抗战八股,那是对谁都没有益处的。”
这番话顿时引起文坛的一致狂喷,反对者说:“在今日的中国,与抗战无关的‘真实’是没有的,每个人都与抗战息息相关。”
老舍、宋之的、魏猛克、罗荪、张恨水、巴人、张天翼……不管是左派文人还是自由文人,轮番写文章把梁实秋骂得狗血淋头。连续被骂四个多月,梁实秋终于顶不住压力,从《平明》副刊辞职了。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迅速在四川引起轰动,每天的观影者把戏院都挤爆了。这种情况渐渐传播至西南和西北,中央军委会宣传部门,还特地把拷贝送去各个兵站放映。
到八月初,周公馆突然有熟人拜访,正是曾经救过周赫煊一命的沈醉。
“小沈,你来找我是公干还是私事啊?”周赫煊热情招呼道。
沈醉说:“公事,请周先生跟我到军统走一趟。”
若是普通人被邀请去军统走一趟,估计会被吓得尿裤子,周赫煊却笑道:“戴局长请我去喝茶?”
“您去了就知道了。”沈醉突然低声说,“是很重要的事情,具体情况我也不明白,因为我还不够那个级别。只是因为我和周先生有旧,上头才派我来通知的。”
周赫煊欣然前往,结果刚上车就听沈醉说:“周先生,得罪了。”
“什么?”周赫煊没反应过来。
沈醉掏出一截黑布,解释道:“需要把你的眼睛蒙上。”
第九百零七章 破译电码
大概40分钟以后,周赫煊被扶着进了一栋建筑,上楼行走十余步才被解开双眼蒙着的黑布。
周赫煊见沈醉已经不在了,问道:“小沈呢?”
身边的军统特务说:“沈处长只是负责传消息,他没资格进这栋楼。”
周赫煊终于开始感到惊讶了,沈醉现在可是重庆卫戍司令部稽查处副处长兼督察长,还是戴笠的心腹红人,在军统当中属于绝对的实力派。
沈醉居然没资格进这栋楼?
“这是什么地方?”周赫煊忍不住问道。
那特务说:“这层楼是密电组的办公地点,其余楼层请恕我无法告知,也请周先生不要随意乱走。”
周赫煊又问:“你们带我来做什么?”
那特务道:“我不知道,我只负责把周先生带过来。请跟我来吧!”
两人很快来到一个房间,门口挂着牌子——组长室。
那特务敲门说:“报告!周先生已带到。”
屋内立即有人过来开门,热情握手道:“周先生,今天真是打扰了,鄙人魏大铭。”
“原来是魏处长,幸会!”周赫煊说。
魏大铭,军统电讯处长,抗战期间负责情报搜集工作,被称为“戴笠的灵魂”。
魏大铭把周赫煊请进办公室,亲自给他沏了杯茶,说明缘由道:“今天把周先生请来,是希望你能帮个忙。”
周赫煊撇着茶沫子道:“请讲。”
魏大铭说:“重庆是雾都,时常有大雾,按理说日本飞行员很难准确轰炸。但日机每次轰炸重庆,都正好赶上晴天,就连夜间轰炸也能准确找到人最多、最繁华的地方。”
周赫煊道:“你们怀疑重庆有日本间谍?”
“肯定有,但能把情报实时精确发送,那就不是一般的间谍能办到的。”魏大铭叹气说,“事实上,年初的时候我们就抓到一个间谍,但却因此打草惊蛇,导致日寇把电码更换得非常复杂。这次请周先生来密电组,就是希望你能帮忙破译日军的电报。”
周赫煊有些无语,苦笑道:“魏处长,我只懂简单的摩尔斯电码,实在爱莫能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