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之文豪崛起_王梓钧【完结】(1270)

  一辆自行车飞驰而过,轮子甩起湿润的泥土,有些不小心溅到周赫煊裤子上。

  骑车的正是图灵,他头发乱糟糟的,满脸胡渣,衣服穿得也很随意。如果凑近了看,甚至能看到他指甲缝都是黑的,完全不像战时情报机构成员,反而更像一个找不到工作的纯吊丝。

  图灵就住在小镇的旅馆里,每天骑车三英里去布莱切利园工作,下班后还偶尔帮旅店的酒吧打杂。除了上司和同事,没人知道图灵的真实身份,包括他的家人也不清楚。

  回到旅店,图灵把自行车靠在门口,进门对老板说:“布鲁克大叔,今天的生意怎么样?”

  老板笑道:“还是老样子,从伦敦来的人越走越多。”

  旅店的一楼是个小酒吧,准确地说是有个吧台。图灵随便洗了洗手,衣服也不换,就跑去吧台帮老板娘打杂,免费当起了酒保,回报是平时跟着老板一家吃饭。

  老板娘是个水桶腰大妈,她语重心长的劝道:“阿兰,你是个聪明帅气的小伙子,不能这样一直游手好闲,是该找份正经工作养活自己了。”

  “我正在找。”图灵笑道。

  此时的图灵刚加入英国黑室不久,还处于被传统密码破译专家鄙视的阶段。因为他只是个数学家,而且连德语都不会,按照老观念来看,他对破译德军密码没有丝毫帮助。

  “伙计,两杯苹果酒,暖暖身子。”周赫煊带着马珏来到吧台。

  图灵应道:“好的,请稍等。”

  昨天一晚上没睡,半夜送老婆去挂吊瓶,大家一定要注意食品卫生啊。

  第九百六十三章 瞎扯淡

  图灵把两杯苹果酒端上吧台,突然将目光锁定在周赫煊脸上,迟疑数秒问道:“周赫煊的猫?”

  周赫煊愣了愣,居然没能认出图灵。因为他面前这个年轻人形象太糟糕了,头发就跟烂鸟窝一样,胡子拉渣像个流浪汉,跟印象中图灵的照片判若两人。

  见周赫煊发愣,图灵微笑着伸手道:“你好,周先生,我叫阿兰·图灵,是一位数学家,同时也研究量子力学和逻辑学。我很喜欢你那个猫的实验,可惜没机会见到爱因斯坦先生。”

  “你好,很高兴认识你。”周赫煊好笑地跟对方握手,居然莫名其妙就遇到正主儿了。

  这是一位超级天才,3岁自己学会阅读,8岁就写出科学短文,中学时期荣获“国王数学金盾奖章”,19岁考入剑桥大学,毕业即成为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23岁)。

  后世的人们把图灵封神,是因为他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就在周赫煊付酒钱的时候,图灵笑道:“这两杯酒我来请客。周先生,有兴趣聊聊吗?”

  “当然。”周赫煊点头说。

  图灵给自己也倒了杯酒,问道:“周先生,你《泰坦尼克号》的小说里,对未来科技做了大胆预言。你使用的‘computer’一词,究竟代表着什么机器?”

  周赫煊说:“一种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并且具有存储记忆功能的机器。”

  “它的原理是什么?”图灵问。

  周赫煊摊手道:“我并不是科学家,我只是个科幻小说家。”

  “好吧。”图灵有些失望,又问,“你读过我的那篇论文吗?《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

  周赫煊非常诚实地说:“虽然读不懂,但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哈哈哈。”图灵大笑。

  《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是一篇具有开创性的论文。图灵在这篇论文中,给“可计算性”下了严格的数学定义,并提出一种思想模型,理论上能够制造出具有超强运算能力的计算机。它被很多人誉为“阐明现代电脑原理的开山之作”,相当于为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图灵也被称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至于“computer”这个英文单词,早在1869年就已经出现了词源“computeras”,大致含义为“计算机器”。

  周赫煊在小说版《泰坦尼克号》中使用“computer”,应该属于古今中外第一个,也不知几年后美国研制出电子计算机,是否还会使用“computer”来定名——很有可能,周赫煊就是电子计算机的最初命名者。

  图灵显然明白了周赫煊是个数学门外汉,没有再聊专业话题,而是问道:“周先生,你认为电子计算机可以实现吗?它的未来是什么?”

  周赫煊说:“作为一个小说家,我纯以文学幻想而推测,电子计算机肯定能实现,而它的未来将是人工智能。”

  图灵笑道:“有人类思维能力的机器人?”

  “至少可以模拟人类的思维。”周赫煊说。

  拥有这种幻想的人,周赫煊显然不是第一个。但真正形成科学概念,还得图灵出手才行,这得等到十年以后了。

  一个是数学门外汉,一个是数学专家,周赫煊和图灵竟然聊得非常愉快。周赫煊负责对未来的科技提出幻想,而图灵则试图从现有科学来证明其可实现性,他们一聊就是大半个钟头,马珏在旁边把两杯苹果酒都喝完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