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脑壳有包(脑子有病)!”张大千也有些生气了,直接蹦出一句四川话。
两人越说越激动,就差没打起来了,鸡同鸭讲根本说不清。
张大千的子侄和学生们也渐渐围过来,若冲突继续升级,他们很可能把夏鼐给痛揍一顿。
周赫煊也很犯难啊,如果张大千只为一己私利而破坏壁画,他直接掏枪绑人回重庆就是。问题是张大千不认为自己做错了,反而觉得是在保护古代艺术。
人家张大千也是大公无私啊,历史上他为了临摹敦煌壁画,变卖了200多件心爱古画,还欠下5000两黄金的巨债。
夏鼐和张大千的分歧在于,究竟是艺术价值重要,还是考古价值重要?
周赫煊显然更偏向于夏鼐,因为文物损毁了就没了,艺术方面的研究可以留到后世再说。
周赫煊努力说服:“张先生,壁画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不可再现的文物。你虽然把内容临摹下来了,但剥掉的画层直接成灰土,后世子孙只能看到你的临摹,而不能看到壁画真迹。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来讲,你愿意看到《兰亭序》真迹,还是愿意看到后人的仿品?”
张大千说:“这不一样。只要是想研究魏晋画层,外面的唐宋画层就必须剥掉。”
周赫煊说:“或许再过几十年,科学技术有了巨大进步,那些被剥掉的画层也能保留下来呢。既能保住外层,又能研究内层,岂不是皆大欢喜?”
张大千冷笑道:“怎么可能有那样的技术?”
周赫煊说:“明清时代的古人,也不敢相信飞机可以上天。”
“你这是强词夺理。”张大千指着周围的壁画说,“你们可以到其他洞窟去看看,那些壁画到底被强盗、军阀和洋人破坏了多少。我要是不赶紧抢救,也许再过十年,想临摹都找不到地方了!”
周赫煊说:“这是保护工作不到位,我愿意出钱雇人在这里看守。”
张大千质问道:“若是日本人占领敦煌,把这些壁画都剥走了怎么办?”
周赫煊没好气道:“日本人若是能占领甘肃,那中国离亡国也不远了,到时候留着莫高窟也没用。”
张大千生气道:“不可理喻!你们走吧,别耽误我临摹壁画。”
“唉!”
周赫煊叹了口气,掏枪指着张大千的脑袋,无奈道:“张先生,请跟我回重庆吧。”
第九百九十三章 得讲法律
“你干什么?”
“周先生,快放下枪!”
“别伤了老师。”
“有话好说。”
“煊哥别乱来。”
“……”
枪一拔出来,众人纷纷大惊。
除了夏鼐和两个保镖以外,其他人纷纷劝阻,就连婉容都显得颇为紧张。张大千的子侄和徒弟们,更是震惊莫名,想冲上去夺枪,又怕伤到了他们的老师。
张大千在中国画坛的地位很高,再加上有包括于右任在内的国党元老们撑腰,那是轻易动不得的。
别说周赫煊,便是老蒋也不敢造次,稍微出点什么问题就很难善后。
张大千愣了一愣,脸上带着疑惑的表情。他知道周赫煊不会真开枪,却又想不明白周赫煊为什么这样做,当即问道:“明诚这是什么意思?”
周赫煊道:“敦煌壁画动不得。在我看来,别说是唐代壁画,就连宋元壁画都最好别剥,留着等以后技术成熟了再说。你现在把外面的废画剥掉,就让里面的画层暴露。几十年后,这些鲜艳的壁画必然因氧化而变色,后世子孙只能看到黑乎乎的一坨东西。”
夏鼐在旁边附和道:“周先生说得对,壁画外层也不能随意剥去。”
张大千摇头叹息:“看来,我们有必要好好聊聊了。”
“对,有事好商量,周先生快把枪放下。”张大千的儿子张心智劝道,“快到中午了,先去外面吃午饭,大家边吃边聊。”
婉容也拉着周赫煊的衣服说:“煊哥,别走火了。”
周赫煊顺坡下驴把枪收了,他又不敢真开枪,再端下去除了胳膊发酸没啥效果。
营地里人员很杂,汉、藏、蒙各族由于饮食习惯不同,食物也是分三口锅烹饪的。加上干杂活的当地农民,足足几十号人,甚至还有一些马匹和骆驼。
人吃马嚼两三年,张大千前后花掉几千两黄金再正常不过,雇佣那些当兵的就是一笔大支出。
大家围着简易的桌子坐下,饭菜还没烧好,每人面前都沏了一杯茶。
张大千首先开口道:“明诚,你知道我现在的工作,对中国文化有什么意义吗?”
周赫煊反问道:“大千先生,那你知道你现在的行为,对中国文化有多大危害吗?”
“你能不能听我说完?”张大千有些烦躁。
“请讲。”周赫煊说。
张大千指着洞窟的方向,带着一丝狂热说:“中国自有绘画以来,先有人物画,再有佛像画,山水只不过是一种陪衬。但到了后来,山水独立成宗,人物逐渐势衰。以至于,明清文人视山水为正统,视人物画为匠人画,人物反倒成了山水的衬托物!曹衣出水,吴带当风,颊上添毫,画龙点睛,这些赞美绘画艺术的成语,都是专讲的人物画。可惜现在看不到了!你知道这对画家而言意味着什么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