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之文豪崛起_王梓钧【完结】(1410)

  “四条!”周赫煊一张麻将拍出。

  徐吁笑道:“老校长,你这张牌打得刁钻啊,让我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徐吁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周赫煊正好担任校长职务,所以他称周赫煊为“老校长”。

  “吃啊,送上门的还不吃?”叶灵凤笑道。

  “不吃不吃,自力更生,摸牌要紧,”徐吁笑呵呵道,“我们都是有底线的人,坚决不吃嗟来之食。”

  周赫煊乐道:“小徐的讽刺功底又见长啊。”

  “那帮绿背,就是该骂!”徐吁说着拍出一张牌,“九筒!”

  “绿背文化”在此时的香港很流行,几乎主宰了香港文坛。“绿背”之绿,是美元之绿,美国政府专门在香港成立“亚洲基金会”,资助出版公司和杂志社发行政治文学。

  无数从大陆逃难来香港的文人,三餐难继,生活窘迫,于是领着美元搞创作,攻击大陆和共产主义成了政治正确。其中张爱玲的《秧歌》和《大地之恋》,就是她初到香港生活困难时写的,文学质量奇差无比,只为拿美元过日子。

  而此刻牌桌上的四人,都还坚持着文学创作底线,对“绿背文化”深恶痛绝。跟政治无关,他们纯粹是觉得拿美元搞创作,在自己的作品里说假话太恶心了。

  就拿张爱玲的《秧歌》来说,写的是新中国农村的“悲惨现状”。这女人根本就没在新中国农村待过,她能写出什么玩意儿?全靠瞎编乱造。

  整个50年代,香港文坛都处于阵营对峙当中,一方是“绿背集团”,另一方是“反绿背集团”。

  “爸,我回来了,”周维烈推门而入,“叶叔叔好,两位徐叔叔好!”

  ……

  夜晚。

  周赫煊惊道:“什么,你准备去大陆?”

  “是的,”周维烈解释说,“中国成立了计算技术规划组,华罗庚老师担任组长,准备研发属于中国的电子计算机。两个月前,我在伦敦就接到了秘密信件,邀请我加入即将创建的计算技术规划组和中科院计算机所。”

  周赫煊反对道:“你一个数学家和软件工程专家,跑去研发什么计算机?”

  周维烈从包里拿出两卷微缩胶卷说:“这是英国最新一代计算机的设计图纸,都被我用微缩胶卷拍下来了。”

  “你疯了,这是间谍行为!”周赫煊惊道,“还有,你怎么弄到的设计图纸?”

  “这个你别管,”周维烈笑嘻嘻道,“离开英国的时候,我把微缩胶卷藏在了女皇送我的礼物里面,在英国没人敢拆开来看。”

  周赫煊沉默片刻,问道:“你真决定了?”

  “决定了。”周维烈表情严肃道。

  “你等一下,”周赫煊迅速写完一封信,告诫道,“把信交给周公,记住,只搞研究,不碰政治!”

  “明白了。”周维烈把信收好。

  对于儿子的选择,周赫煊并未过多干预。以他在香港发挥的作用,完全可以保证儿子平安无事,周维烈去了北边绝对属于重点保护对象。

  后记 二

  2008年,夏。

  陈烁和杜晓曦都是大学生志愿者,随着奥运会的开幕时间逐渐临近,他们这几天累得像狗一样。晚上九点多,他们才回到合租的房子,洗了澡开始逛天涯论坛和北大BBS。

  “晓曦,别水贴了,陪我玩一会儿魔兽。”陈烁喊道。

  杜晓曦却走到客厅打开电视机:“别玩了,来陪我看电视,听说今天的《锵锵三人行》请了神秘嘉宾。”

  天大地大,不如女朋友大,陈烁只能老老实实去客厅坐下。

  《锵锵三人行》前几年红到爆炸,广受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的喜爱。虽然近两年的收视率不断下跌,但依旧有着无数铁杆粉丝,主持人窦文涛也成了许多文艺范大学女生心目中的男神偶像。

  杜晓曦盘腿坐在沙发上,半依偎在男朋友怀里,跟只仓鼠似的喀嚓喀嚓嚼着零食。

  “锵锵三人行!”

  镜头对准了主持人窦文涛,接着出现两个老男人:“今天我们请到了两位嘉宾,观众朋友们应该都认识。”

  杜晓曦放下薯片问男友:“这两个是谁啊?有点面熟。”

  陈烁瞪大眼睛看着电视屏幕,嘀咕道:“不……不会吧,左边那个好像是周维烈院士!他从来不上电视节目的。”

  杜晓曦还没回过神来,电视机里的窦文涛已经开始介绍了:“我左手边这位,中国电子计算机之父、中国互联网之父、中科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者,周维烈老先生。”

  “大家好!”周维烈朝着镜头招招手。

  陈烁猛拍大腿:“果然是周院士,他上次来北大讲座,可惜我有事错过了。”

  窦文涛又说:“大人物都要留在最后介绍,我右手边这位,我想但凡读过初中的中国人都知道,文化大师周赫煊老先生!”

  “周赫煊?!”

  陈烁和杜晓曦差点惊得跳起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