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之文豪崛起_王梓钧【完结】(205)

  其中自然有我党的身影,我党趁着灾荒在山东发展出不少前期武装。某些部队甚至生存到抗战时期,成为敌后抗日的中坚力量——除了东北,山东敌后抗日打得最惨烈。

  山东不仅有起义,还出现了无数打家劫舍的土匪,某些地方甚至成为土匪的世界,家境富裕者纷纷躲到青岛避难。

  张宗昌对此毫不在意,照旧征收重税,甚至从前线调回部队镇压起义。有些士兵杀红了眼,干脆化身为土匪,他们甚至连普通灾民的口粮都抢,导致情况更加严重。

  周赫煊本来兴高采烈去东北,现在被搞得兴致全无,整天倒在铺位上睡大觉。

  清晨睡醒,张乐怡拉开车窗帘说:“快到地方了吧……天啦!周大哥,你快看。”

  周赫煊趴在窗后向外眺望,只见沿着铁路,不时便出现几具路倒的尸体。这些人都是来闯关东的,但却病死饿死在途中,有的甚至还没死透,躺在地上艰难挣扎,睁大眼睛无助地望着天空。

  “去他妈的张宗昌!”周赫煊忍不住爆粗口。

  第一百五十八章 冯庸大学

  “招工啦,矿山招工。只要青壮劳力,月薪1块,包吃包住!”

  “工厂招女工,听好了,只要女工,18岁以下,姿色出众者优先聘用。”

  “……”

  周赫煊一踏出车站,便看到整排整排的招工摊位。从山东涌来的灾民,在东北的商人老板眼中,就是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

  就拿矿山来说,在当地招矿工薪水较高,而且出事故还要给抚恤银子。灾民则不同,本来1块的月薪连女佣都不好招,但现在却可以随意挑选青壮,就算矿难死了也无所谓。

  更有甚者,打着招女工的幌子做人口买卖和皮肉生意,完全就是在趁火打劫。

  但灾民们却没有选择,能够活命已经极为难得了,哪里还顾得上以后?他们在招工摊位前,排着长队缓缓前进,就好像一只只待宰的猪羊。

  周赫煊不忍卒睹,去车行叫了一辆马车,便往郊外的汪家河子村(后世沈阳铁西区)而去。

  车把式很健谈,一边甩着鞭子,一边说话道:“几位是新来的老师吧?”

  周赫煊笑道:“你怎么知道我们是老师?”

  车把式说:“先生、小姐一看就是读书人,现在又去往汪家河子,当然是要到冯庸大学做老师。”

  “连你都知道冯庸大学?”周赫煊惊讶道。

  车把式笑道:“全奉天谁不知道?冯五爷仁义啊,把家产全都捐出来办大学,而且还不收学费,前阵子城里贴满了招生告示。我一个亲戚家的娃,就通过了学校的录取,报的还是啥机械专业。”

  “学机械好,中国就缺工科人才。等毕业以后,走到哪儿都能找到好工作。”周赫煊说。

  “那可不。”车把式健谈地说,“我那亲戚也不是啥富裕人家,供孩子读中学已经费尽力气。他本来是想去读师范大学的,师范免费嘛。结果一听说冯庸大学读工科也免费,马上就去报名了。那孩子聪明啊,脑瓜子好使,从小就有出息……”

  车把式滔滔不绝,说起来没完没了,一直抵达了目的地才终于闭嘴。

  出现在周赫煊眼前的,是大片新式建筑。红砖黑瓦、玻璃门窗、中西合璧,而且占地面积极大,把周赫煊的家底儿掏空了,也不够兴修这么多房屋。

  冯庸正站在学校大门口,指挥着十几个挑工安放石狮子:“左左左,再左边一点,往前挪……诶,好嘞!”

  周赫煊走过去笑道:“冯校长,别来无恙啊。”

  冯庸见到周赫煊颇为高兴,他哈哈笑道:“我喜欢这个称呼,再叫两声来听听。”

  “冯校长好!”张乐怡凑趣的也喊了一声。

  “哈哈哈,以后别喊五哥了,就喊冯校长。”冯庸笑得满脸开花。

  周赫煊递过一支香烟,问道:“学校的教员够用吗?”

  “够,都是我高薪聘请的。”冯庸没有接烟,他说,“烟酒我都戒了,咱身位校长,应该以身作则,摒除以往恶习。”

  周赫煊由衷赞道:“冯校长有魄力。”

  冯庸拍着两尊石狮子说:“威风吧?六子送的。”

  张学良送给冯庸大学的石狮子,一直流传到后世,就是沈阳和平区新华路燃气集团公司门口那对,当地的朋友应该比较熟悉。

  聊了几句,冯庸对周赫煊、张乐怡说:“走,我带你们去参观学校。”

  几人从校门进入,里面别有洞天,楼房林立,操场、球场、运动场设施齐备。

  周赫煊吃惊道:“这么多建筑,你半年就建好了?”

  “不到半年,只用了四个月时间。”冯庸得意道,“教室、办公室、图书馆、宿舍,加起来有200多间。”

  张乐怡问:“耗资不菲吧?”

  冯庸笑着说:“我把家里的现款全拿出来了,还卖了两家工厂、几处宅院,总共捐给学校310万元。”

  疯子!

  破家办学,只有疯子才做得出来。

  周赫煊说:“就算办大学,也用不到300多万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