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之文豪崛起_王梓钧【完结】(337)

  胡适:他非常顽固的爱你。

  张兆和:我很顽固的不爱他。

  胡适: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说说,做个媒。

  张兆和:不要去讲,老师不应该这样。

  沈从文就这么整整写了三年情书,张小姐终于投降了,两人后来幸福美满地过完一生。

  所以说,男人在面对女神的时候,不管自身条件再糟糕,千万不要还没开始就放弃。尝试着追求总是有希望的,万一瞎猫碰到死耗子呢?

  周赫煊在编辑部转了一圈,跟吴宓、沈从文、郑证因等人都聊了几句,便准备闪人前往广播电台。《大众》副刊有吴宓这尊大神坐镇,他可以放心大胆的当甩手掌柜。

  就在周赫煊准备下楼时,胡政之突然过来叫住他:“社长,有个事要跟你商量。”

  “什么事?”周赫煊问。

  胡政之说:“盗挖清东陵的主犯找出来了,是军阀孙殿英。”

  周赫煊早特么知道是孙殿英干的,他问道:“怎么了?”

  “这个不好报道。”胡政之头疼地说,“谭温江和黄百川在北平帮孙殿英销赃被抓,但没几天就无罪释放,好像是常凯申下的命令。如今各地报纸都对此事讳莫如深,《大公报》擅自报道的话,恐怕会引起常凯申不满。就算要报道,也不能提孙殿英的名字。”

  这里面就牵扯到派系争斗了,在前些日子的分赃大会当中,北方基本确定为阎锡山和冯玉祥的地盘。而孙殿英呢,却是被常凯申收编的,属于常凯申在北方的一颗钉子。

  孙殿英绝对不能倒,这跟他用盗挖出来的乾隆御用宝剑贿赂常凯申无关,纯属政治上的考量。

  也正因如此,清东陵慈禧和乾隆的坟被挖,这件新闻上月中旬就被曝光,但在报纸上却一直见不到孙殿英的名字。以溥仪为首的遗老遗少,正上蹿下跳地呼吁严惩盗墓贼,却始终不知道是谁干的缺德事儿。

  周赫煊想了想,笑道:“那就不用实名,简称孙姓军阀吧。”

  “孙姓军阀?”胡政之大笑起来,“哈哈,此计甚妙!”

  废话,当然妙了。

  后世的八卦小报上,各种“x姓女星”、“y姓鲜肉”,既让读者能够意会,又避免了被人起诉的可能。

  虽然被挖的是满清皇室的陵墓,但这种事情还是得声讨。孙殿英盗取的那些陪葬珍宝,很大一部分都流失海外或者毁于意外,报纸披露出来后,能挽回一件是一件。

  第二百六十一章 亡国之君难当

  日租界,张园。

  载泽、宝瑞臣、奢寿民、陈诒重等满清遗臣前来拜见,二十多人呼啦啦跪地磕头:“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溥仪阴沉着脸,拿出一张《大公报》说:“有报纸说这次盗劫皇陵者,乃一孙姓军阀所为,诸位爱卿可知此人是谁?”

  “秉陛下。”宝瑞臣抬头作揖道,“应当是孙殿英无疑。微臣此次前往东陵善后,经过多方调查,已探明孙传芳部曾在东陵附近驻扎两月有余。”

  “可恶!”

  溥仪猛拍桌子,他仰面朝天,眼角溢出泪痕:“列祖列宗在上,我溥仪发誓,不报此仇,便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皇上!呜呜呜呜……”

  堂下哭声一片,遗老遗少们捶胸顿足地哀嚎起来。

  一个半月前,溥仪就开了次御前会议,并在张园设置灵堂每日祭祀,还派宝瑞臣带着70多人前往东陵善后。如今慈禧和乾隆的尸骨,已经重新安葬好了,载泽和宝瑞臣还顺带探查了真相。

  如今得知孙殿英乃是主谋,溥仪再次召开会议,最终以清室和遗老的名义,向常凯申、阎锡山、各大报馆发出通电,要求严惩孙殿英,并让政府出钱赔偿陵墓修缮费用。

  御前会议结束,“群臣”告退。

  溥仪来到书房铺开画纸,义愤填膺地挥毫急书,片刻不到便作好一幅画。

  画上有个男子被五花大绑,面目惊恐地跪在地上,旁边写着“孙殿英”三字。另有一男一女站着,手持宝刀和宝剑,一剑斩向孙殿英的脖颈。

  嗯,这就是后世藏于伪满洲国博物馆的展品,溥仪真迹《杀孙殿英》!

  刚刚以画明志,太监突然前来禀报:“皇上,张学龄张公子求见。”

  “请他到会客厅。”溥仪放下画笔说。

  溥仪如今所居住的张园,就是张家的产业,就连门口站岗的侍卫都是张家请来的。张彪去年就死了,现由长子张学龄担任家主,认真说来相当于溥仪的房东。

  溥仪此刻心情不是太好,他板着脸来到会客室,语气冷淡地问:“张爱卿寻朕有何要事?”

  张学龄也不客气,开门见山道:“溥先生,我是来收房租的。”

  “房……房租?”溥仪以为自己听错了。

  “对,房租。”张学龄慢悠悠地喝着茶,“这么大的房子,一个月房租700元不算贵吧?溥先生你已经住了三年零七个月,我给你打个折扣,以前的房租就按每月500元来算,共计两万一千五百元。我大方点,把零头给你抹了,溥先生你还欠了2万大洋的房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