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之文豪崛起_王梓钧【完结】(391)

  在鲁迅看来,周赫煊拿诺贝尔奖,对中国来说是件坏事。

  可想而知,到时候大家又要虚荣心膨胀了,认为中国已经走到世界前列,糟糕的国情现实反而被这些虚幻的荣誉所掩盖。

  安德瑞采访了近20分钟,最后说道:“请你综合点评一下周赫煊先生。”

  鲁迅仔细思考说:“平心而论,在思想和学术上,周赫煊当属晚清以来第一人,他超过辜鸿铭、梁启超甚多。在诗歌和小说领域,他也是最优的一等,特别是长篇小说,当今中国无出其右者。至于他的政治观点,还是那句话,我不认同。”

  第三百零二章 丑儿

  天津英租界,会施医院。

  张云鹤站在产房外的走廊上,双手合十,碎碎念道:“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保佑小冬生孩子顺顺利利,母子平安……”

  周赫煊听到里头孕妇的叫喊声,虽然心里也很急,但还是忍不住想吐槽:这里是基督教会医院,您老求佛祖菩萨,不如求耶稣上帝管用。

  上午十点羊水就破了,但到中午还没生出来,足足折腾了两个多小时。

  同样守在外头的张乐怡和婉容,此刻已经吓得花容失色,只听里面的惨叫声,就足以给她们留下心理阴影。

  “生孩子好可怕。”婉容脸色惨白道。

  张乐怡不想待在这里,她找借口说:“已经中午了,我出去帮大家买点午饭回来。”

  “我也去。”婉容说完就开溜。

  直到下午一点钟,产房大门突然打开,护士对周赫煊说:“周先生,胎位不正,孕妇难产,建议施行剖腹产手术。”

  周赫煊还没来得及说话,张云鹤就连忙摇头:“不行不行,我听说剖腹产手术要划开肚皮,非常非常危险的,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办?”

  “剖腹产吧。”周赫煊吐口浊气道。

  “绝对不行!”张云鹤立即阻止。

  中国的第一例剖腹产手术,早在晚清时代就成功了。当时孕妇难产一天一夜,无计可施才送进西医院,通过剖腹产顺利生下女儿。

  不过产妇在术后感染,家人却硬要出院。虽然没有后续相关记载,但根据那位洋人医生的推断,产妇很可能已经死亡。

  距中国第一例剖腹产手术至今,已经有30余年时间,中国的医疗环境依旧很糟糕。根据不完全统计,此时中国每天至少有500个孕妇死于难产,生孩子就等于在鬼门关走一遭。

  即便在英、美、法等先进国家,产妇的死亡率也有千分之五左右,婴儿死亡率是千分之九十左右,而中国的数据则是他们的三到五倍。

  为什么张云鹤坚决阻止剖腹产?

  并不仅仅是因为观念落后,还有西医也不靠谱的原因在其中。

  这是个没有青霉素的时代……

  周赫煊安抚道:“张姨,听我的,剖腹产!”

  护士拿来一张合同说:“周先生请签字。”

  民国也是有术前签字合同的,只不过内容更加简明,语气也更特么直接。

  周赫煊接过合同,只见上面写道:今有(空格)在天津伦敦会施医院医病,因有(空格)之症,本人与亲族情愿按照医院施行手术治疗。倘有意外发生、生命危险以致死亡等情况,届时与贵院并施手术医士无干,所具是实。本人(签字),亲族人(签字)。

  这不像是术前合同,反而更像生死状。没有任何多余的词汇,直奔主题,让人气愤又无奈。

  甚至按照合同的内容来看,即便出现医疗事故,因医生或护士的疏忽导致病人死亡,医院都可以不用负责任。

  霸王条款啊!

  周赫煊还不得不签字,这种情况之下,总不能换医生和医院吧?

  护士又拿着合同进病房,让正在挣扎叫喊中的孟小冬签字。

  “啊!”

  孟小冬浑身大汗,握着钢笔还没签字,突然嘶声痛呼一声。

  “脚先出来了,快,快!防止胎儿窒息!”接生的医生喊道。

  二十多分钟过去,产房内突然响起婴儿的哭声。

  “呜~哇哇哇……”

  张云鹤浑身一软差点摔倒,合十庆幸道:“菩萨保佑,菩萨保佑!”

  张乐怡、婉容两女正好跟佣人一起,带着午饭回来。

  听到那哭声,婉容高兴地问:“小冬生了?男孩儿,女孩儿?”

  张乐怡的表情有些复杂,她虽然跟孟小冬相处得不错,但要说亲如姐妹那就太假了。更何况,如今孟小冬还在她之前,为丈夫生下第一个孩子。

  产房大门打开,护士笑道:“恭喜周先生,母女平安。”

  “多谢。”周赫煊亲自递上红包。

  张云鹤似乎颇为失望,喃喃自语道:“女儿啊,是个男孩儿多好。”

  周赫煊给医生和护士都送了红包,准确地说是“小费”,才走到产床前握住孟小冬的手:“小冬,辛苦你了!”

  孟小冬汗湿的秀发贴在脸上,面色惨白,虚弱地笑了笑:“煊哥,我已经再也见不到你了,刚才我好害怕。”

  “没事,一切都过去了。”周赫煊安慰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