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之文豪崛起_王梓钧【完结】(396)

  有周赫煊在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坐镇,那就相当于一面旗帜,说不定以后还有外国同行慕名来交流。

  最最最要紧的是,如今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虽然还在筹备期间,但两边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抢人才抢得飞起。如果北平研究院不赶快聘请周赫煊,说不定再过几天,南京那边就要派专人过来邀请。

  周赫煊笑道:“我倒是有个建议,北平研究院每年可挑选数名学术大才,颁受其院士头衔。院士代表着此人在相关领域的崇高地位,代表着巨大的荣誉,可以激励更多同行努力奋进。”

  “这倒是个好主意。”李书华认可道,“我会向石曾先生汇报的。”

  历史上,中研院和北研院成立多年以后,才开始授予学者以院士(会员)头衔。

  谈完史学研究所的事情,周赫煊说到正题:“几位先生,我这次过来,是为小女求名字的。我绞尽脑汁想了十几个名字,但都觉得不满意。”

  “哈哈哈哈。”陈寅恪大笑,“想不到名满天下的周先生,竟在给女儿取名字的时候无计可施。”

  王国维问:“明诚对女儿有什么期望?”

  周赫煊说:“没什么期望。我也不图她以后有什么出息,只要能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幸福美满过完一生即可。”

  陈寅恪吐槽道:“你这还叫没什么期望?不管男子、女子,谁不想拥有那样的人生?”

  “倒也是。”周赫煊笑言。

  王国维磋磨片刻,问道:“灵均如何?”

  周赫煊猛然一喜,拍手道:“此名大妙,就叫周灵均!”

  “灵均”是屈原的字,本意是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也可理解为灵善而均调。善良、灵动、平正、和谐……

  第三百零六章 无休无止的学潮

  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一般称为“屈原”或“屈平”。

  为什么又说他字“灵均”呢?

  因为屈原在《离骚》当中写道: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于是人们历来把“正则”和“灵均”视为屈原的名和字,但这并非他真正的名、字,只是一种诗意的美化而已。

  就好像尼采说:“我就是太阳!”

  然而“太阳”并不是尼采的真名。

  周赫煊的女儿叫周灵均,也无所谓抢先贤的名字,更不怕犯了屈原自杀的忌讳。

  由于时间太晚,周赫煊懒得赶回天津,他跟李书华共同前往北大,打算在北大那边住一宿。

  等离开清华园后,周赫煊才说:“北平研究院的合作单位和研究经费,恐怕都还没有确定下来吧?”

  大话被戳穿,李书华的表情有些尴尬,勉强笑道:“虽然还没确定,但也八九不离十了。每月五万的经费拨款,教育部承诺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

  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

  这特么就是扯淡。

  南北边就快要打仗了,你让北平和南京共同出钱办研究院?

  周赫煊无奈摇头,这年头想做点正事真难啊。不过他不打算掺和,历史上李石曾靠着自己的努力,把北平研究院办得风风火火,根本用不着周赫煊来操心。

  北平研究院,就是未来中科院的前身!

  其在物理和生物领域的实力颇为强悍,两弹元勋钱三强,便是北平研究院原子研究所的会员(院士)。

  只不过蔡元培和李石曾的派系之争,一直延续到南北两大研究院中。

  中央研究院的成员主要由“留英美派”组成,跟美国展开各种学术合作,甚至派人参与学习了“曼哈顿计划”。而北平研究院的会员,大部分是“留法派”,积极和法国的科研机构合作,郎之万、玻尔等科学家都来北平研究院访问指导过。

  比如钱三强先生就属于留法派,师从约里奥—居里夫妇。而居里夫妇则跟北平研究院联系颇深,甚至连北平研究院的原子研究所,都是在居里夫妇的帮助下设立的(此举为新中国制造原子弹打下坚实基础)。

  两人坐着黄包车前往北大,周赫煊瞅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问道:“北大学生还在闹吗?”

  “闹啊,从没停歇过,只不过现在稍微收敛了些。”李书华无奈摇头。

  北大的学生太轴了,组团前往南京请愿不说,还组织成立了所谓的“救校敢死队”、“武力护校团”。以至于中央教育部都被迫做出让步,承诺合并改组后的“国立平大北大学院”,对外译名仍旧称为“国立北大”。

  然而学生们还未满足,由于阎锡山断掉了李石曾的经费,导致教育款项捉襟见肘。北大和北师大的学生继续请愿,要求增加学校的预算,结果遭到北平当局镇压。

  此次镇压虽然没闹出人命,但还是有几个学生受伤,以致北大和北师大两校学生通电全国抗议,并举行大游行示威活动。

  说起来真的很搞笑。

  以前只听说过某某军阀、某某政客,在权利斗争失败后,通电全国下野的。如今居然连学生们也玩这套,抗议就抗议吧,还特么通电全国抗议。

  李石曾算是玩脱了,学生通电全国抗议这种事情发生,搞得全国人民都知道北平教育是个烂摊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