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之文豪崛起_王梓钧【完结】(472)

  周赫煊笑道:“过奖了。”

  潘漠华又说:“新文化运动已经随北伐而结束,现在的中国文学界思想混乱,万马齐喑,死气沉沉。我觉得,应该掀起一次新的文学运动,纠正并领导作家们的创作,让文学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

  来了,来了……周赫煊头疼的想,他已经猜到潘漠华的来意。

  果然,潘漠华继续说:“两个多月前,一大批进步人士在上海成立了左翼作家联盟,鲁迅、茅盾、郭沫若、田汉等学者都已加入。周先生是中国文坛的领袖人物,何不一起共襄盛举?”

  “抱歉,我对这个组织不感兴趣。”周赫煊直接拒绝。

  左联啊,太危险了!

  左翼作家联盟乃是赤党中央宣传部的直属领导团体,它贯穿了整个30年代的中国文坛,同时也遭到国党的残酷镇压。明年柔石、胡也频等作家,就要被国党秘密抓捕杀害,被人称为“左联五烈士”。

  刚开始,左联准备邀请鲁迅来当主席,鲁迅感觉太危险就拒绝了。但在反复思考后,鲁迅还是不顾个人安危,答应出席左联成立大会并发表演说,还担任了左联执行委员会委员。

  至于潘漠华,则是北方左联的主要筹建者之一,此时正在为成立左联北平支部而积极奔走。

  听到周赫煊拒绝加入,潘漠华显得十分愤慨,他说:“周先生,如今国党禁锢思想言论,真正有益于国家民族的文学作品难以发表,难道你就对此视而不见吗?我们左联的责任就是反对思想压迫,领导进步文学的创作,用积极向上的文艺作品唤醒国民,传播进步思想。这是抗争,也是革命!”

  周赫煊笑道:“你就不怕我向国党举报?”

  “我相信能写出《神女》、《狗官》的作者,不会干出这种事情来!”潘漠华死盯着周赫煊,“周先生如果真的倒行逆施,那就尽管去举报吧。我的头颅就在这里,你随时可以拿去,我的血流干了,终将染红脚下这片大地!”

  周赫煊无奈叹息,面对慷慨激昂的潘漠华,他甚至有些自惭形秽。

  眼前这个热血爱国青年,几年之后就会牺牲,而且是被严刑拷打、折磨致死。

  周赫煊感觉自己的心在抽痛,他左思右想,决定效仿朱自清等人的做法,说道:“左联我不正式加入,但我答应参加你们的一些活动,并在进步刊物上匿名发表一些作品。”

  “那也是可以的。”潘漠华大喜,激动地握着周赫煊的手说,“周先生,我就知道你有一颗爱国赤子之心。”

  周赫煊回房拿出纸笔,写下一首诗交给潘漠华:“这首诗你拿去吧,算是我交给左联的第一份答卷。”

  潘漠华低头阅读,只见这首诗的标题叫做——《我爱这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第三百六十三章 鲁梁骂战

  北大,政治系。

  马珏捧着课本走进教室,瞬间引起全体男同学的注意。等她找位子坐下,旁边空位上迅速多了七八个人,不为别的,那些男生只是想靠校花近点。

  或许是自惭形秽,近10个男同学围着马钰坐下,居然没人敢上来搭讪,最多也就是朝她那边偷偷看几眼。

  还有几个正在聊天的男同学,也刻意提高了音量,妄图利用高谈阔论来吸引马珏的注意力。

  马珏对此颇为烦恼,拿出本文学杂志,低头静静阅读起来。但那几个聊天的实在太大声,她不想听都不行——

  “听说魏老师也辞职了,再这样下去,恐怕咱们还要停课。”

  “有什么办法?没校长,没拨款,老师们总不能饿着肚子讲课吧?”

  “都怪他们高年级的老生,非要通电全国复校,把校长都赶跑了,搞得教育部对北大不闻不问。”

  “就是,你看北工大那几所学校,不搞复校还不是照样上课。”(北京工业大学在并校后成为北平大学第一工学院,并未解散复校,与其他几所国立大学一起持续到抗战后,内迁至西北组成西北联大,西北联大即新中国西北大学的前身)

  “唉,老生们胡来,我们这些新生跟着遭殃。”

  “怎么能说胡来呢?老生不坚持复校,现在哪里还有北大存在。”

  “我听说蔡元培先生会回来做校长?”

  “他早就不管北大了,好像是周赫煊先生要回北大。”

  “管他谁做校长,教育部随便派个校长来都可以,咱们辛辛苦苦考上大学,总不能半途而废回家种地吧?”

  “……”

  这个话题显然是同学们最关注的,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讨论。

  马珏对此也很担忧,她父亲是北大国文系主任,平时经常听父亲和叔叔们谈起学校的困难,国文系老师这半年来辞职了将近一半。

  就在同学们议论纷纷时,突然一个男生闯进来,挥舞着手里的杂志说:“好东西,好东西,上海左翼作家联盟团体刊物《萌芽月刊》!”

  “真的?快给我看看!”

  “可以啊,你小子上哪儿搞来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