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之文豪崛起_王梓钧【完结】(484)

  “周先生的钱可掏得不少,我们很感激。”

  “只要有一张船票就行。”

  “……”

  留学生们纷纷回应,他们说的是真心话,真的只要一张船票即可。特别是法国,许多类型的学校免收学费,靠勤工俭学完全能够维持学业,这也是20年代留法学生众多的主要原因。

  至于周赫煊每年捐款16万大洋资助留学,说起来很好可笑,他比中央政府出的钱还多。

  我们来看看今年中国的公派留学生拨款,驻日留学生监督处(留日)47600元,一般留学经费(留欧美)33996元,加起来居然还不满10万元(黄埔军校生的留学经费未计入其中)。

  这就是整个中国一年的公派留学经费,政府打仗动辄几千万军费,随便抠点出来都能资助多少留学生啊!

  倒是清华大学最牛气,虽然美国留学庚款已经用尽,但美国庚款总额是还有剩余的。清华校长罗家伦做了一件大好事,他成功使得美国庚款不再走外交部,而是直接打入清华大学的账户。

  这些钱如果继续被外交部把持,鬼才知道会被挪用来干什么,甚至被某些人中饱私囊都有可能。

  去年清华大学的留学经费是0元,而今年直接获得庚款后,清华留学经费是多少呢?

  695060元!

  接近70万大洋啊!

  清华大学一所学校的留学经费开支,就是政府拨款的7倍多,简直让人难以想象。

  经费如此充足,留学生的待遇自然更好,根本不用再打工就能完成学业。因此全国最优秀的学生,都跑去申请清华留学经费了,申请“周赫煊留学基金”的属于稍弱的那批。

  不过清华大学优先考虑自己学校的学生,而且都是保送名额,外校学生能够申请到的属于凤毛麟角。

  周赫煊和蔡元培各自讲话后,周赫煊过去和学生们逐一握手,他不停地说道:“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学生谨记!”留学生们面色凝重而激动。

  握手完毕,周赫煊又走向旁边那几个公派黄埔军校生,笑道:“诸位长官,我也来为你们送送行。”

  “不敢。”一个军校生踏前两步,恭敬的向周赫煊敬军礼,“在下陈介生,黄埔四期步科,见过周先生。”

  “你好,希望你能在德国学业有成,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周赫煊说道。

  陈介生跺脚立正:“不敢有一日倦怠!”

  这个陈介生可不简单,他乃是国党四川党务指导委员,相当于国党的四川省委常委。可惜四川军阀众多,听调不听宣,他这个省常委没多大实权。

  陈介生显然很受常凯申重用,这次去德国攻读经济学、统计学和国际公法,后来成为复兴社(蓝衣社前身之一)柏林分社的负责人。归国后成为国党中央党部教育处处长,在复兴社、三青团和中统都身居要职,属于民国“锦衣卫”系统里的实权人物。

  能被公派留学的黄埔军校生,都是国党重点培养对象,没一个吃素的。

  这不,周赫煊第二个握手的叫俞大维,这人并非黄埔军校毕业,但却是哈佛博士,陈寅恪的表弟,曾国藩的外曾孙。他这次是去德国读军校的,还担任中央军商务专员,负责向德国采购军事装备。

  “周先生好,我经常拜读你的《菊与刀》。”俞大维就要随意得多,言行举止不像陈介生那么刻板。

  “俞兄你好,以后有空多多交流。”周赫煊笑道。

  抗战期间,俞大维是管国军兵器装备的,后来还牵头研发原子弹,并派多位科学家赴美学习(其中包括华罗庚、李政道、朱光亚)。只是国党没那么多钱来搞科研,俞大维的原子弹计划只能搁浅,倒是为新中国造原子弹贡献了人才。被他派去美国学习的朱光亚,就获得了新中国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周赫煊把留学生们都送上船,才打开那份留学基金名单。这些人他大都不认识,但也有几个比较熟悉的,除了童第周外,还有一个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叫聂守信(聂耳)。

  第三百七十三章 批发字画

  蔡元培筹建的中央研究院,总部虽然设在南京,但包括物理研究所在内的多个研究机构,都设在上海,因此蔡元培常住上海方便工作。

  把留学生们送走后,蔡元培又邀请周赫煊去各大研究所参观,并邀请周赫煊加入历史语言研究所。

  在整个中央研究院里边,就数历史语言研究所最为奇葩,居然设在北平静心斋(后世北海公园内)。历史所所长为傅斯年,研究员包括陈寅恪、赵元任、李济、罗常培、董作宾、李芳桂等人,研究内容以中国历史为主,也涉及人类学的研究。

  当初周赫煊参与的龙山文化考古活动,里面的蛋壳陶、玉器、石器等文物,如今都已经搬到中研院的历史所进行深入研究。

  周赫煊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只是笑道:“孑民先生,我已经加入北平研究院的历史所了啊,而且还是副所长。”

  “不碍事的,又没谁规定只能加入一个研究所。”蔡元培拉拢道,“只要明诚来中央研究院,同样可以担任历史所副所长。而且我们的历史所设在北平,离明诚你住的地方也很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