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派的步步紧逼下,再加上政治理念的不可调和,郭松龄终于扯旗反叛了。
郭松龄既是张学良的老师,又是他的至交好友,还是他的心腹臂膀。郭松龄一倒戈,张学良瞬间懵逼,大烟瘾也是那个时候染上的。
从那以后,张学良就变得消沉起来。
他以前的生活日常是学习上进,参加各种进步活动,现在则是打牌听戏,整天吃喝玩乐。
如此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张学良自暴自弃,另一方面也有低调蛰伏的心思。毕竟,张学良手下的头号大将,去年才刚刚背叛了张作霖。
不过在周赫煊看来,张学良的玩物丧志,至少有八成是做给他父亲看的。
昨晚打牌的时候,那个杨宇霆属于东北军士官派代表,颇有些监视的意味。张学良于是表现得沉迷赌博,完全属于浪荡公子哥做派。而现在见到周赫煊,张学良又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说明他的进取心并未消失。
若非知道张学良是啥样人,说不定周赫煊还真愿意辅佐他。
可这位少帅扶不上墙啊,平时还好,一遇到大事就没主意。杨宇霆那么跳,都尼玛搞逼宫了,这种不听话的属下,换成校长直接一刀将其给宰掉。
可张学良是如何做决定的呢?
猜硬币……哦不,是猜银元。正面生,反面死,买定离手!
杨宇霆点儿背,于是被处决了。
当然,这属于说笑,杀肯定是要杀的。但张学良猜硬币确有其事,大概是在给自己壮胆和找杀人理由吧。
少帅心软,一般不愿杀人,即便是背叛他的人。
跟着这样的老大,绝对不用担心生命危险,甚至你捅了大篓子,他还会想方设法替你兜着。但肯定是不能成事的,因为张学良的性格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优柔寡断,妇人之仁。
张学良拉着周赫煊并座于沙发,翻开那本手抄的《大国崛起》说:“周先生,我看了今天连载的美国篇,为什么你的文章跟以前英文老师讲的有诸多不同?”
“哪里不同了?”周赫煊笑问。
张学良指着一处文字说:“波士顿倾茶事件这里,不是美国人民反抗英国暴政吗?”
“呵呵,人民反抗暴政,那也得有人来组织。”周赫煊解释道,“什么人来组织呢?商人!当时茶叶贸易属于暴利行业,英国政府为了垄断贸易,于是向转口美国的茶叶征重税。后来干脆颁布《茶叶法案》,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北美人喝的茶叶只能由英国东印度公司提供。你说这意味着什么?”
张学良略一思索道:“意味着美国本土的茶叶商人损失惨重。”
“不错。”周赫煊笑道,“此举催生出两个结果。一是本地的咖啡商人趁机崛起,利用人民的不满情绪,号召大家不喝英国茶,只喝咖啡。这就跟中国现在的抵制洋货,支持国货一样。”
张学良点头笑了笑。
周赫煊又说:“还有就是北美的茶叶贸易商人,全部改行做走私商,因为他们卖茶是违法的。”
张学良问:“这跟波士顿倾茶事件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周赫煊解释道,“所谓的倾茶事件,就是北美本土咖啡商和茶叶走私商,为了自己的利益,鼓动买通普通群众搞出来的。”
“不是因为英国向北美征税引发的暴乱?”张学良追问道。
周赫煊笑道:“美国建国以后,政府的税收可比英国殖民者重多了,怎么没见人民起义反抗?”
张学良默然,似乎联想到东北军中的新派和旧派之争,喃喃道:“都是利益使然啊。”
第四十二章 养望
聊了一番美国历史,张学良继而又说起了国内情况:“周先生,你对现在的南北局势怎么看?”
周赫煊笑道:“我昨晚说了,南北方都是内斗不休,谁先稳定内部谁就能赢。”
北洋各大军阀之间有矛盾,军阀自己内部也有派系斗争,张学良自己就吃了内斗的亏,对此感触颇深。他说:“北洋这边我知道,南方又是何种情况?请先生详解。”
“先来说说国党内部吧。”周赫煊分析道,“中山先生死后,以胡汉民和廖仲恺威望最高。廖先生去年突遭暗杀,结果查出来是胡先生的堂弟所为,这件事少帅知道吧?”
“知道。”张学良点头道。
周赫煊嘿嘿一笑:“国党威望最高的两个人,现在一个被刺杀,另一个被逼得远走苏联。谁是最大的获利者?”
张学良瞪大眼睛:“你说真正的凶手竟是蒋……”
“我可没说,这事谁都说不清。”周赫煊摇头微笑。这真是一桩悬案,就算放在50年后也众说纷纭。
张学良道:“那你再讲讲现在是什么情况。”
周赫煊不带任何个人色彩,把如今南方的内部矛盾详细介绍。这些信息在未来早被研究透了,但搁在此时却如雾里看花,张学良越听越精神,不断地继续追问。
时间很快到了中午,张学良让佣人把饭菜端进书房,跟周赫煊一边进餐一边畅聊。
“先生真乃旷世奇才,竟然对国内外局势如此洞察。”张学良放下筷子,佩服不已,内心无比激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