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周赫煊如何解释?
未卜先知也要别人肯信啊。
周赫煊的劝谏陷入了一个死结,他和张学良之间的分歧,在于日本内阁是否会支持关东军。
如果日本内阁始终反对关东军的计划,那么局势就会按照张学良的设想发展,东北方面最多再出卖一点利益而已。可按照历史轨迹来看,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半个月后,日本内阁就被军人政变吓破胆,转而开始一定程度上支持关东军的行动(并非全部支持)。
政变属于小概率事件,无法用来作为论据说服张学良。
周赫煊转换思路道:“六帅,咱们换个方式来考虑。关东军如果制造事变,你坚决抵抗回击的话,日本内阁见得不到好处,必然继续反对压制军方行动。而你如果选择不抵抗,关东军就能在沈阳获得大量资源,日本内阁见有利可图,极大可能会转变态度支持军方啊!日本国内分为主战派跟主和派,你这边打得越凶,日本主和派就越占优势。所以,不管如何,都必须迎头痛击!”
“不妥,不妥。”张学良连连摇头,“回击只能给关东军继续出兵的借口。这十多年来,日军多次出兵东北、天津和山东,只要中方妥协退让,他们都会自行撤退的。即便要痛击日本人,也需要等华北地区稳定下来,到时候再战不迟。”
张学良说得好有道理,周赫煊竟无言以对。
如果此刻换成老蒋,多半也不会听周赫煊的谏言,毕竟谁也无法预料日本内阁会发生政变。但老蒋很可能开始不听劝,等发现日本人无限度扩大战事,老蒋的腰杆必然会硬起来,而不是像张学良那样一退到底。
周赫煊无奈地说:“六帅,那我就先走了,等关东军完全占领沈阳后,我再来劝你,希望你不要一误再误。对了,你最好把沈阳银行里的真金白银转移,免得被关东军白捡了。”
“放心吧,我早有安排。”张学良自信地笑道。
周赫煊摇头叹息,自己说了那么许多,希望情况比历史上更好吧。至少张学良已经有所警觉,不至于被人占了老窝还茫然不知所措。
第四百四十四章 国耻
9月18日,傍晚。
“司令,沈阳急电,关东军有异动!”副官胡若愚拿着张电报纸进来。
张学良愣了一下,开口道:“念!”
胡若愚说:“关东军有一只部队离开驻地,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具体意图和目标未知。”
张学良吩咐道:“勒令北大营和地方守备部队,如遇关东军挑衅,不得应战,不可给日军大规模出兵的借口。”
“是!”胡若愚领命离开。
从今年初开始,关东军就在东北各种挑事,张学良对此都快麻木了。
春天时,有个叫赫永德的中国人,骗取万宝山附近12户农民的土地,非法转租给188名朝鲜人种植水稻。朝鲜人开挖水渠,截流筑坝,严重损害当地农民的利益。200多农民上告政府,吉林省政府勒令朝鲜侨民出境。日本人却派警察阻止,到7月份时,当地农民忍无可忍,联合起来拆了朝鲜人的水坝。
随后,朝鲜记者歪曲事实,说朝鲜人在万宝山被杀,在朝鲜半岛掀起大规模排华活动,当地华侨死伤数百人,日本政府却诬陷中国人伤害朝鲜侨民。
此为“万宝山事件”,刚开始属于偶然,后续发展却是关东军在策划安排,目的是为了制造出兵东北的舆论。
接着是“中村事件”,关东军大尉中村震太郎,在兴安岭搞秘密军事调查,被当地屯垦军副团长抓获,并下令将中村震太郎秘密处决。日本借机宣称东北军谋财害命,杀死了关东军士兵,威逼中国交出副团长关玉衡,并大肆在日本民众中制造舆论煽风点火。
不止张学良对这些事件很警惕,就连常凯申都不敢放松,专门把蒋作宾调回来当驻日公使,想要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东北危机。
蒋作宾还是很给力的,他很快跟日本外交部门达成共识,并通过日本内阁向陆军部施压,一切矛盾似乎都消失于无形。正因如此,张学良和常凯申才一致认为:东北局势虽然在恶化,但只要有日本内阁帮忙,肯定不会爆发大事变。
前阵子,关东军甚至在沈阳附近搞军演,炮火连天瞎逼乱炸,但并没有发生什么过激行为。
夜晚,十点半左右。
张学良正准备睡觉,副官胡若愚再度进来报告:“司令,关东军炸毁了柳条湖小段铁路!北大营请求指示。”
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离奉军的北大营非常近,关东军相当于在奉军眼皮子底下乱搞。
张学良心中一震,想起周赫煊连日来的警告,他深吸一口气说:“勒令北大营官兵,严守营房,不必理会关东军挑衅。”
胡若愚快步回到电报室,都还没来得及让电报员把命令发过去。电报员就突然愣住了,惊道:“胡副官,北大营急电,关东军正在猛攻北大营,第七旅毫无防备,被打得措手不及。请求司令指示!”
胡若愚连电报纸都顾不上拿,疯狂的飞奔回去说:“司令,北大营遭到攻击了!”
张学良如同听到晴天霹雳,事情果真如周赫煊预料的那样,关东军竟然在阴谋暴露后,提前发动了入侵计划。他的脸色变幻不定,沉思数秒后说道:“勒令北大营各部,不得抵抗,全部撤退转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王梓钧